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政治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16日 -
:
古泉說
收藏家,大河報•觀鑒欄目組,文化領域創作者
一個具有素養的東方藝術家獨身前往異國,想在巴黎爭一席之位,他將經曆著怎樣的內心沖突,其間當觸及靈魂深處,他又如何將思想作畫中展現。二三十年代在巴黎引起美術界矚目的東方畫家似乎只有日本的藤田嗣治和中國的常玉。
原鄉圖符|對家鄉的思念·
心理學家認為,童年的經曆是個人情結形成的重要因素。作為個體的生命體驗和心理意識,思念原鄉緣自別離後的情感。對身處異域的常玉而言,原鄉的影子來自他童年的家國記憶。
考察常玉的童年與其藝術圖符,我們能發現二者心理的通連。動物意象。終其一生,馬、獅子、鹿、貓、狗、豹子、魚、象的意象不停地出現在常玉的作品中,而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馬。
常玉的父親常書舫是鄉土畫師,以獅子和馬聞名。12歲之前,常玉就在父親家學熏陶中成長。馬無疑是連接常玉與故鄉、親情的紐帶。
30 年代末期,常玉家道衰落,日本鐵蹄踏入中國,國破家衰之下,1942 年德國又占領巴黎,此時期常玉做了大量關於馬的雕塑,馬四腿柱立,姿態遲滯,或仰天長嘯或低頭沉思。馬可以寄情如是。在上世紀 50、60 年代,常玉的馬出現了明確的背景意象,或標明“北京馬戲”的字樣,或出現枯樹、昏鴉為伴,或有明確的倪瓚三段式山水,鄉愁離緒之濃厚,催人淚下。當然除卻馬的意象,常玉有時會抽離馬元素,取而代之以象、豹子、鷹、鹿、牛、魚等,這些擴大的意象化原鄉符號,滿溢著常玉對故土、親情的情感負載。
特別的簽名|故國記憶·
常 玉 簽 名 為San Yu,
在南充家鄉話中,“常”的讀音為sang,由於 “ang” 發音與“an”時 常 弄 反,“ 常” 的 讀 音又可為san。簽名形式曾經為“天官賜福”民間圖章作為“常”字的形象拓印,餘下以“玉”字補上簽名。後來,他在“玉”字外加一“口”字似的印章外圍。這樣,簽名就存留著鄉音和故國印信的記憶。
作畫留在此|不拘泥於陳規 ·
常玉幾乎沒有留下自己的藝術觀點,僅有兩次中的一次公開發言是對畢加索畫展的藝術評論,發表在巴黎解放日報上。
常玉對畢加索畫展發表的藝術評論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他的內心想法。從常玉對畢加索客觀而冷靜的評論文章中我們能窺探到他的一些藝術觀點和思想觀念。常玉認為畢加索畫作中的扭曲變形僅僅不過是第一步,也並沒覺得畢加索的大膽變形是不可理解的,有對民眾關於畢加索的不解的辯護,更是表達了在自己看來畫作中的變形扭曲相對於整個世界的改變來說,完全是正常合理的存在,沒什麼大不了,更不需要大驚小怪。以及文中那句:“美麗並不是被法規確定的…,”
可以看出常玉絕不是拘泥陳規的藝術家,而是視世間一切法規與本身的存在都是可以推翻的。
顯示了他在評論上面的天賦和對藝術與生俱來的敏感,平靜地預示了不久將來超現實主義的發生。
常玉對傳統的擁護和野獸派的代表馬蒂斯立場一致。在經曆了西方現代藝術的沖擊,指引自己藝術思想的依然是中國的傳統美學精神。
從常玉的作品來看,也不似畢加索、馬蒂斯等人在形式上的完全不規則化,常玉的作品有大膽創造的部分但都脫不開傳統的痕跡,沒有拘泥於某種形式,卻也沒有刻意打破某種陳規來吸引眼球,更多地是隨意與自我的一種體現。
不懼風雨來|孤獨的畫中獸·
性格怪異的常玉曾以動物暗喻自嘲,畫面中空曠遼遠的蒼穹中,只有那小小如滄海一粟的孤單背影,是一頭小象亦或是一兩匹形態各異的馬,獨自存在於深邃的空間中,孤獨中卻又自娛自樂地流露出閑散安逸的姿態,未曾言表的孤獨卻躍然紙上。在他的動物題材作品中,多次以馬為創作主題。馬對於常玉而言,有許多特殊的含義,例如他的父親以畫馬聞名,對馬特別偏愛,常玉愛妻的名字瑪素與馬在發音上也極為相似。
《人間詞話》中提到: “境非獨謂景物。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無論是人體、靜物還是動物題材作品,常玉用簡化的線條勾勒物體邊緣,運用色彩平鋪從而減弱物體的明暗,明顯傳承了中國美學的精神和文人情懷。在極其普通簡單的畫中物中,你似乎可以去接近,
在常玉藝術生涯的創作後期,由於生活拮據,他不得不放棄成本略高的油畫布改用廉價木夾板或聚合板材質,其畫面色彩也逐漸簡化為三原色,甚至以油漆替代顏料,造成日後畫面剝落嚴重,這也成為他晚期油畫的一大特色。
常玉的作品畫面總是散發出一股濃厚的東方情懷,而此不僅僅來自於他客居異鄉的鄉愁,也是他傾慕祖國文化的真情流露。
常玉傳奇的人生經曆,放蕩灑脫的藝術氣質,不僅賦予他的藝術更深厚的文化內涵,無疑也助漲了藏家的收藏欲望。近幾年,常玉在拍賣會上的成交額呈不斷上升的趨勢,逐漸受到藝術愛好者的廣為關注。歷史總喜歡用藝術作品證明藝術家的價值,諸如常玉這樣去世後而被人們追捧的藝術家仍不在少數,發生在這些藝術家身上的傳奇故事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而他們的作品卻依然活躍在藝術品市場上並表現出良好的態勢,已然是藝術史和藝術市場上的重要標志之一。
似常玉這樣的民國藝術家定不在少數,他們沒有被時代淹沒,沒有被政治意識形態所影響,他們是現今中國油畫史上較為純淨的一股支流。發現他們的藝術價值及歷史文藝價值,弘揚他們勇於為藝術獻身的藝術精神及真摯的藝術態度,不僅有利於完善我們的藝術發展史,而且他們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也為晚輩的藝術學習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常玉(1900年10月14日—1966年8月12日),本名常有書,1900年10月14日生於四川順慶(今南充市),1966年在巴黎因煤氣泄漏去世,近現代著名畫家。
常玉在藝術上堅持我行我素,追求精神自由,他經曆大起大落,一生默默無聞、不被賞識;而今,西方公認他為世界級的繪畫大家,被譽為“中國式的莫迪利阿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