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18日 -
:
賈海濤教授
暨南大學中印比較研究所所長
闊別五年,中國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十二號發射成功,完成了十八年七發七成零事故的壯舉,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即將走上新的征途,面對新的挑戰。然而中國過去30年的航天路曾遍布荊棘。
中華民族是一個骨子裏對太空充滿了向往的浪漫民族,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嫦娥奔月傳說、唐明皇夜遊月宮奇聞、敦煌飛天仕女圖以及萬戶飛天壯舉無一不寄托著我們對天空的渴望。
上世紀60年代,人類載人航天事業起步,1961年、1969年,蘇聯、美國航天員相繼進入外太空並安全返回;1971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空間站——禮炮號空間站。彼時,中國正處在百業待興之際,經濟、科技水平還相對落後,暫無餘力與這些國家競爭。
改革開放後,我國各方面的實力快速提升,按捺已久的千年飛天夢終於有了實現的底氣。終於在1986年,中國的第一個航天計劃“863計劃”開啟了;1992年,我國發展載人航天“三步走”的戰略構想基本確定;同年開啟了跨世紀的載人航天工程“921工程”,向世界宣告:外國人能行的,我們也能行!
事實證明,中國不僅行,而且比他們都行!經過短短的十八年時間,中國航天人不斷攻堅克難,走出了一條自強不息的科學發展之路,成功跨越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曆程,創造了十八年七發七成零事故的奇跡,躋身世界頂尖行列,讓世界為中國速度所驚歎。
一直以來,探索宇宙、開發空間資源,都是當今世界各先進發達國家十分關注的領域,西方發達國家把宇宙空間視為增強綜合國力的寶地,把奪取空間優勢作為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這也是國家航天事業的首要任務。中國如此耀眼的成績和出眾的能力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青睞,想要和中國合作,同時也招來了許多嫉妒和忌憚的目光。
今年3月,俄羅斯率先和中國啟動了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的合作。4月,又為配置超強的“天宮”空間站從42項合作申請中遴選了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預計在2022年正式完成在軌建造任務,成為長期有人照料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為這些國家開展大規模、多學科交叉的空間科學實驗提供支持,這其中沒有美國。
而在得知沒有入選首批合作對象的時候,美媒還質問中國“選項目時有沒有排斥來自美國的項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直言:“從科學價值和技術考量上,美國的項目沒達到要求的標准”。美國會有此一問,實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為正是他們曾處處打壓中國的航天發展。
1993年,美國集齊了國際最頂尖的技術,聯合歐盟、日本等國家開始了國家空間站計劃,中國也表達了想要加入的意願,卻慘遭美國拒絕;天宮一號發射前兩年,中國不計前嫌,謀求和國際空間站的合作,美國還是在歐盟和俄羅斯都同意的情況下,以防止太空技術泄露為由拒絕了;之後在美國主持的諸多國際航天交流上,來自中國的學者、航天企業都被NASA拒之門外;1999年,美國禁止任何使用美國零件的衛星使用中國火箭發射,對中國航天商業競爭造成致命打擊;2011年又禁止了中美在航天領域的一切交流。
中國正是在美國這樣嚴絲合縫的圍追堵截下,硬生生殺出了一條血路。
從衛星制造到發射入軌,甚至連轉發器租賃都包了。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的青春和心血,才實現了中國空間站由我國自主建造,產品全部國產化,部組件全部國產化,原材料全部國產化,關鍵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的豐功偉績。
如今中國航天已成長為不得不讓美國平視的一方巨擘,甚至連美國想要和我們合作還要先接受評估。苦心人,天不負,中國航天人受了這麼多年的委屈總算揚眉吐氣了,中國的科技強國之路也總算苦盡甘來了。未來,我國還會在獨立自主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