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三國故事說唱文學的藝術成就:人物形象的多維塑造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19日 -
:       
 

小伊侃歷史

三國歷史先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民間流傳,隨著曲藝形式的發展與成熟,三國歷史以說唱的文藝形式流傳下來。尤其是明清以來,幾乎每一種說唱形式都有以三國為素材的作品。三國故事說唱作品千百年來久盛不衰,自有其存在的大文藝價值。

人物形象的多維性格塑造藝術是說唱文學長盛不衰的基本要素。幽默詼諧是說唱文學創造出來的異於史書和小說的不同審美風尚。

一、人物形象之多維塑造藝術

三國故事說唱系統和歷史系統以及小說之人物形象存在差異,反映出民眾和文人不同的審美觀。同一個歷史人物,不同的文本敘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歷史學家、民間人、文人小說家先後參與了其創作過程,人物形象隨著不同文體的更替而發生地嬗遞,

《三國志》中的諸葛亮,主要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形象,但認為諸葛亮在軍事上不善於應變。而到了民間說唱文學體系,諸葛亮的形象慢慢地由一個忠賢相向智將靠攏,諸葛亮漸漸成為民間智慧的象征。

三國故事說唱文學體系圍繞諸葛亮聰明智慧,賦予諸葛亮性格的多個層面。

1.狡猾市儈,悲觀不振

宋元明時代三國故事說唱文學中諸葛亮以狡猾市儈、悲觀不振的形象出現。例如《三國志平話》中的諸葛亮除了智慧謀略超人之外,藝人賦予他老謀深算、狡猾市儈的性格特色。當劉備前來拜訪時,前兩次明明在家卻讓道童說不在家,

諸葛亮自抬身價,帶有市民階層的市儈特點。

在諸葛亮的政治活動生涯屮也不停地使詐,諸亮過江見孫權時,正好曹操使者送信給孫權,諸葛亮“結袍挽衣,提劍就階殺了來使”。東吳張昭、兄範說:“方知諸葛奸猾!知者知是諸葛殺了曹使,不知則吳軍殺之。”

諸葛亮殺曹操使者,目的就是讓孫權與曹操交惡,迫其出兵。這種行粗野的行為和心機,完全不符合士大夫的溫文爾雅與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

民間的這種諸葛亮形象則帶有民間智慧狡黠市儈特點,不同於文人筆下諸葛亮儒雅形象。《花關索傳》中的諸葛亮則似乎顯得悲觀。卷四《貶雲南傳》西川伐吳勝利後,劉備病故。病故前把全權交給諸葛亮,望其繼承事業,

但諸葛亮卻不顧事業與眾人,揚長而去。諸葛亮一走,遂使西川群龍無首。

《花關索傳》藝人虛構了關索滅掉東吳的情節,然而結局卻做了悲觀的處理方法,這種悲觀情緒普遍反映了民間大眾對於劉蜀政權沒有統一天下的無奈情緒,

對劉蜀政權寄予深切的同情,因此民眾創造出來的諸葛亮形象似乎也顯得悲觀無奈。

2.諸葛亮形象的多維性

清代各種三國故事說唱文學中的諸葛亮形象則顯得更加豐富多彩。諸葛亮成為各種說唱文學的一個重要人物。特別是南方評話系統,

形成了“諸葛亮雄才”為中心的長篇大作。諸葛亮除了智慧超群、卓越的政治才能之外,藝人為諸葛亮的形象增添了新的性格特點。

在南方評話《三國》中,諸葛亮則耍滑頭愛捉弄別人,特別是喜歡捉弄魯肅和周瑜。愛耍滑頭戲弄別人,這是平話藝人塑造的諸葛亮促狹鬼性格的一面。

在三賢定計的關子,周瑜、龐統與諸葛亮商議如何與曹操決戰。諸葛亮與龐統心有成竹,而周瑜還沒有計策,二人一起戲弄周瑜的心胸狹窄和胸無大計。

再如蘇州評話藝人唐耿良在表現諸葛亮時,往往強調他冷得出奇,經常閉著眼,陰陽怪氣,

說話還帶有道士通梳頭的道腔,習鑽狡黠,顯然藝人帶有市民階層的情趣賦予諸葛亮小市民習性。

三國故事說唱文學中的三國歷史人物被藝人和民間大眾塗抹上民聞的色彩,反映了民間大眾的審美情趣。他們一方面豐富歷史人物的性格體系,

另一方面擴大他們的情感空間。史書和小說缺乏歷史人物家庭和婚姻關系的關注,民間藝人則對此進行豐富和補充。

彈詞《三國志玉璽傳》注重對英雄家庭的描繪,在敘事上呈現出世俗化的審美特點,由於彈詞的聽眾主要是下層婦女居多,因此彈詞對英雄人物家庭非常關注,對情感世界的夫妻之情以及骨肉之情異常注重。

彈詞對諸葛亮妻子黃氏的家庭也給予描述,豐富發展了三國歷史人物的情感空白。

當諸葛亮決定和劉備出山之後,對黃氏以及兄弟的話別則顯得兒女情長。“孔明收拾行李畢,盼咐妻兒黃氏身。更兼囑咐親兄弟,我隨皇叔遠行程。

娘子莊中勤守業,弟當朝夕可耕耘。田園桑柘休荒廢,果木當心修理頻。待我功成名遂後,願守茅廬樂太平。嚴陵不棄蟠溪石,我心不棄草廬門。”

三國故事說唱文學體系中,藝人賦予諸葛亮多個側面的性格特征,主要作為政治家、軍事家,這是與史書和小說相同的地方,同時又是多個性格的綜合體,

或智慧超群、或狡詐促狹、或兒女情長。同一個歷史人物形象立體紛呈,是民間藝人及民間大眾共同創造的藝術形象。

三國故事說唱文學中的三國歷史人物形象與史書、小說中的三國人物有重合的一面,也有差異的一面,這種差異正是民間說唱文學存在的空間所在,

也是民間大眾文化異於上層雅文化的一個特色。

二、恢諧幽默之審美風格

說唱是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的常見藝術形式,長期演出於書場茶館,流傳於街巷坊市,說唱文學站在民間大眾的立場,表達民間大眾的心聲。由於創作目的的娛樂性,三國故事說唱文學在總體風貌上具有幽默恢諧的唯美風格。藝人和民間大眾借這種幽默恢諧盡情表現了他們的文化精神追求,

在幽默恢諧中表達他們的理想願望和情感好惡,寄予他們樸素的歷史觀。

三國故事說唱文學站在民間的立場,以老百姓的立場來講述他們心中的三國歷史,是屬於民間的三國歷史,具有非政治性,並非象史書一樣帶有一定的官方立場。正因為三國故事說唱文學寄予了民間態度以及民間趣味,

說唱作品不同程度的含有詼諧幽默的成分。

三國歷史本應該一幅幅金革鐵馬、亂世爭雄的緊張畫卷,但到了藝人口中,歷史也被幽默戲稱化了。三國故事說唱文學作品中的恢諧風格,使得緊張的三國爭霸的政治軍事戰爭顯得一張一馳,形成金革鐵馬的肅穆與幽默談諧風格的相映成輝的風格特色。

這種節奏舒緩成趣,造成審美接受上的美感。這種詼諧幽默的審美風格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由於說唱文學的消遣娛樂性,三國故事說唱文學在敘述的情節、場面及細節描述處處充溢著喜劇色彩。

恢諧情趣是貫穿三國故事說唱文學總體藝術特色,為了制造詼諧趣味,說唱藝人動用了各種藝術手段,如細節描寫、心理描寫、人物語言等。

如揚州評話康派《三國》劉備赴宴場面描寫,詼諧意味特別突出。小說《三國演義》描寫簡單,

周瑜以商討軍務為名,請劉備過江來,在中軍帳裏埋下刀斧手,准備殺掉劉備。但由於關羽的威懾力,周瑜不敢妄動。宴會草草收場,劉備平安返回,小說整個情節描寫得很簡單。

但在評話《火燒赤壁》中,增加了大量細節描寫和人物對話以及大量充滿喜劇色彩的心理描寫。周瑜布置好天羅地網,准備以擲杯為號殺掉劉備。為了摔杯聲音響亮,

周瑜特地在大紅地毯中央擺放一塊青石,青石就放在周瑜和劉備的桌子中間。

經過種種應酬,東拉西扯,周瑜下決心要摔杯子了,他倒了一杯酒要遞給劉備,劉備就站在青石旁邊准備接酒杯。周瑜打算此時摔杯為號,但是在此千鈞一發時刻,終於發現了劉備背後的關羽,他大吃一驚,驚嚇之餘,

還得繼續裝樣子敬酒,但這是他的態度全發生了變化。

原來想把酒杯摔到青石上,現在卻擔心劉備不小心把酒杯掉到石頭上。

周瑜一再叮囑劉備小心接住酒杯,但劉備卻以為周瑜小氣舍不得好酒。聽眾的樂趣就來自這些繪聲繪色的細致描繪中,這種詳細描寫周瑜和劉備面對各種細微情況的心理活動,讓聽眾覺得好笑好玩,甚至樂不可支。

三、對三國歷史人物的戲墟

藝人對三國歷史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解構和戲墟,特別是對曹操和周瑜一方的戲誠和嘲弄。三國故事說唱文學從一開始就有這種對歷史人物戲墟的民間傳統。“或戲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所描寫的,

即小兒子袞師不時模仿粗嗓門的張飛遇事動輒大呼小叫和口吃患者鄧艾自稱時不斷重複“艾”字音節以取笑娛樂的狀況。”

康派評話三國《火燒赤壁》對諸葛亮的調侃,當諸葛亮知道劉備來三江口赴周瑜的“鴻門宴”,他驚慌失措,一改平時文雅斯文之態,大驚失色,袖兒一攉,袍角一拎,倒抓羽扇,飛跑而去,直奔周瑜大營。諸葛亮走進帳蓬,列了魯肅面前,指著魯肅臉上:

“卒!”魯肅打了個寒噪。“魯大夫,你們行得好奸計啊!”

魯肅是個實心人,被這一問,心內一驚““先,先,先生,你不能怪我啊!我苦諫多次,怎奈我們都督——”雷不打自招。諸葛亮見魯肅說了真話,心裏更急,左手把魯肅的右膀一抓,朝自己的左臂肢窩一夾:“快跟我走!”拖著魯肅就跑,魯肅兩只腳,

就象拓了油差不多,跟住後頭,離開帳篷,直奔中軍帳。說書人與聽眾經常以調侃的方式表達審美態度,對諸葛亮的調侃可以說是市民式的幽默。

四、總結

在不改變主要情節的敘述情況下,加重了三國故事說唱文學幽默詼諧的藝術風貌。這種“包揪”細節以不可替代的細致描繪來營造詼諧歡樂,這是符合藝術規律性質的民間創造,這種詼諧笑鬧、調侃評論,充滿民間智慧和民間歡樂,有重要的藝術理論價值。

總之,三國故事說唱文學在總體風貌上出現了異於史書小說的詼諧幽默的審美風格,這是三國故事說唱文學的一個獨特之處,也是說唱文學和小說史書系統一同構建三國文化的核心的一個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