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政治

紅旗渠:10萬人耗時10年,用雙手修出世界第八大奇跡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24日 -
:       
 

史來賞鑒

國際政治學博士

1974年4月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同志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

在那個剛剛解除對華封鎖的年代,不僅僅世界各國對新中國充滿了好奇,就連我們自己也迫切的希望向其他人展現建國以來的成就,因此伴隨著中國代表團出發的不僅僅有他們的行李,

還有數部反映新中國建設的影片。

在聯合國大會的影片展示會上,伴隨著《定叫山河換新裝》的曲調,一條2000公里長的天河緩緩跨過太行山脈座座陡崖,遠隔千山萬水澆灌在希望的田野上。

就連一直對新中國一切以刁鑽角度指指點點的美聯社記者在觀看後也不禁感歎“這條水渠的人工修建,看後令世界震驚”。這部影片,

這條水渠就是紅旗渠。

事實上

電視紀錄片《紅旗渠》是周總理欽定的,是我國在那屆聯合國大會上播放的第一部影片。和一般電影節開幕影片必然額外優秀重要一樣,選擇《紅旗渠》作為開幕影片就是因為紅旗渠,乃至於紅旗渠精神對新中國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

天河由來

紅旗渠位於我國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市地處太行山脈東麓,位於豫、晉、冀三省交界。自古都把浙江、福建這樣耕地稀少,轄境多山的地區叫做七山兩水一分田。那林州市,或者過去的林縣就是名副其實的九山零水一分田了。

因為太行山脈的緣故,

林州市不僅位於華北地震帶上,85%以上的地區都是山地丘陵,峭壁峽谷林立。

林州市屬於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不均,還因為地層多石灰岩和裂隙,導致地表水極易流失,廣闊的地界上僅有漳河、洹河等四條主要河流,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都極其不均衡。地表求水不成,地下求水同樣艱難,林州市境內地下水層埋藏甚深,開發極其困難。

水乃生命之源,更是農業立足之本。因為林州市“感人”的地質水文條件,使得林州市在農業文明時期生存發展的極其困難。

優質耕地本就有限,外加水資源供給不穩定,平常時候風調雨順,縱然糧食收成一般倒也能過活果腹,一遇到災年荒年,林州市的糧食供給就經常出現問題。

自明朝到民國,自然災害,缺水,絕收就如同夢魘一般縈繞在林州人的心頭,從1640年到1877年間就發生過4次“折骨飲髓,易子相食”的恐怖事件。

現在的我們看到這些聳人聽聞的事往往會以一種獵奇的心態來看待。可近四分之三的群眾需要到10公里外挑水過活,

弄翻了家裏水缸而內疚自殺,這樣痛苦的生活卻真真實實發生在林州大地上。

雖然從元朝開始到新中國成立,林州就不斷修建如天平渠,謝工渠,英雄渠,南谷洞水庫等水利工程,但是限於歷史技術條件,水渠只能順勢修建,

始終無法翻越山川阻隔從根本上解決林州的生活灌溉問題。

時至1959年,

林州全境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四條天然河流,新建的三座水庫全部枯竭。千百年來的噩夢再度降臨,民眾因水家破人亡,生離死別的慘劇又將上演。

當時正值我國59-61年經濟困難時期,因貧往生者不下三千萬,其他地區自顧尚且不暇,根本沒有餘力對林州民眾提供幫助,這個時候只能靠自己戰天鬥地。在時任林縣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縣委領導班子決定向位於山西省長治市的濁漳河開渠求水。

愚公開河

1960年2月林縣政府將“引漳入林”的計劃上交給省政府,後來經過省際協商和中央部門批准,水渠開始動工,一個月後,林縣決定為水渠命名為紅旗渠。

整個“引漳入林”的計劃聽起來十分簡單,就是在山西長治市平順縣為濁漳河建壩蓄水,通過水渠將濁漳河的水流引導林縣來。甚至在一開始林縣的主持工程的領導對工程推進也相當樂觀,認為“七萬人,大幹3個月,2月份開工,5月份竣工,還能趕上一茬播種咧”。

可是他們面對的是太行山脈陡崖峭壁,重巒疊嶂,

縱然工人再多,撒到山溝溝裏也都散了。別看我國現在是“基建狂魔”,只有想不到沒有建不起。但是在三年困難時期,要材料沒材料,要設備沒設備,在太行山脈峭壁上開鑿隧道水渠的危險工作只能依靠人力慢慢推進。

與平日裏大型水利工程都是國家出資出錢不同,紅旗渠工程的籌備中央撥款不到40%左右,剩餘的資金、糧食、建設物資都需要林縣人自己籌備的。

可以說當時的情況是不成功則成仁,全縣所有的資源都壓在這個工程上,成則利子孫於千秋萬代,敗則全無翻身可能,只能重蹈過去逃荒“食人”的覆轍。所以林縣上上下下都擰成一股繩,

全力投入到紅旗渠的建設中去。

面臨超長的工期和緊缺的資金,林縣人先後組織3萬餘人的隊伍出外打工,為工程籌集近2000萬資金。

當時開隧道修水渠,需要海量的炸藥和石灰,正常渠道購買完全無法供應整個工程的需要,林縣民眾只能跨省請專家學者指導生產,自行生產了40%的炸藥和70%多的水泥,甚至還有人向歷史文獻學習石灰生產經驗,創造性的開發出明窯堆石燒灰法,實現了紅旗渠工程石灰的100%自給。

而在紅旗渠建設中,上到領導幹部,中到技術人員,下到施工工人都舍生忘死的投入到建設中,在整個工程10年的建設過程中,

共有81名幹部群眾不幸為紅旗渠捐軀。

經過十年不斷努力,經過數十萬人次工人的奮鬥,經過大錘在太行山石壁上數十萬次的敲擊,一條跨越太行山千裏山麓的天河終於貫通。紅旗渠的全線竣工從根本上解決了限制林縣發展的百年難題,

更向世人展示了中華兒女不畏困難,誓與天地比高的革命雄心和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與智慧。

就連眼高過頂的西方人在得知了紅旗渠的建成後也贊歎紅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因為在他們的思想中,如果遇到一個不適宜居住的地方,就應該離開去其他地方重新開始,他們很少會想到用這種“再造山河”的方式改變身處的環境。我想我們能做到是因為那中國人身上特有的鄉土之情吧!

立項於艱困之際,實施於危難之間,後可不息自強,終於成功,這就是紅旗渠的精神,這就是我們想向世界傳達的信號!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聯合國大會上也《紅旗渠》作為中國開幕影片的原因,因為這就是“中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