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南京疫情為何嬰幼兒、兒童頻中招?


字體大小:
2021年8月13日 -
:        
 

人民資訊

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4月齡、8月齡、1歲……自7月20日以來的南京、揚州此輪本土新冠疫情中,嬰幼兒頻頻中招。科技日報記者梳理兩地公布的新冠確診病例數據發現,截至8月9日24時,南京共有確診病例233人,8歲以下兒童有13人;揚州共有確診病例394人,8歲以下兒童有17人。在南京疫情中,最小患者僅有4個月大,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此前在集中隔離觀察。患兒入院時,有鼻塞,低燒等症狀。

在兩地的疫情中,為何嬰幼兒頻現?“小朋友感染新冠肺炎,幾乎都是大人傳染給他們的。特別是嬰幼兒,個人防護都是被動防護,如果家人有新冠病毒攜帶者,沒有發現自己患病,就去抱孩子,孩子就容易被感染,所以家庭防護很重要。”8月11日,南京市兒童醫院大內科主任、呼吸科主任趙德育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不過,趙德育透露,從現有國內外研究來看,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症狀與成年人相似,但症狀比成人要輕,重症率較低。“兒童組織器官的發育的特點及兒童的免疫系統與成人的差異,可能是目前兒童病例重症相對較少的原因。”趙德育說。

但在病毒面前,嬰幼兒面臨的風險一點不少於成人。趙德育建議,“如果看護者或家長一旦出現可疑症狀或者有流行病學史,需要與孩子隔離。看護者、家長照顧小朋友時,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手衛生,跟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一定要先洗手,玩耍時不要對著孩子打噴嚏、咳嗽、對著他呼氣。另外,在家庭裏要做好分餐制。小朋友的用具,比如說玩具、餐具、毛巾,一定要定期消毒,房間要通風換氣。”

南京市兒童醫院大內科主任、呼吸科主任趙德育,圖源:龍虎網

家庭為單位的聚集性發病令兒童屢中招

梳理南京、揚州兩地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的兒童患者不難發現,不少兒童、嬰幼兒患者是作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次密接被發現的。

“由於兒童的自身防護意識不強,本次疫情兒童的流行病學發病特點主要表現為,以家庭為單位的聚集性發病。希望家長做好自身和孩子的防護。”在8月2日南京市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中,曾有發言人做此提示。

其中針對14歲以下病例,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專門設立了兒童病區,在國家和省專家組指導下,由南京市兒童醫院醫療隊32名醫護人員整體負責。

收治過程中考慮到患兒的生活、成長、心理需要,醫療隊納入了成人團隊來共同管理,實現以家庭為單位整體收治,並按家庭分配病房。

新冠病毒從來沒有在面對羸弱的兒童時網開一面。當地時間8月8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表示,美國目前有1450名兒童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為疫情暴發以來最多。他還從多名兒科醫生處了解到,在最新一波疫情中,“住院兒童不但多,而且症狀嚴重”,令人擔憂。

疫情反彈嚴重的美國佛羅裏達州有越來越多的兒童確診患新冠肺炎。佛羅裏達州國際大學傳染病專家艾琳·馬蒂博士表示,目前該州的兒童醫院和醫護人員已經“不堪重負”,邁阿密尼克勞斯兒童醫院的病房使用率已經達到116%。

香港大學首次揭示兒童感染新冠後症狀較輕的具體原因 圖源:《自然通訊》雜志官網截圖

兒童感染新冠為何症狀較輕?T細胞應答較低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根據現有研究,總的來說,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症狀較輕。近日,倫敦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們發表在《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雜志上的一份研究發現,兒童、青少年通常不會出現重症新冠病毒感染。這項研究的對象是1734名確診感染新冠的5-17歲英國兒童。他們當中的最常見症狀是頭痛(62.2%)和疲勞(55%)。

根據研究結果,兒童患病的平均持續時間為6天,與年齡成正比:兒童的年齡越大,患病時間就越長。此外,4.4%的兒童患病時間至少為4周,1.8%至少為8周,但症狀會隨時間而減輕。

兒童感染新冠後為何症狀較輕?近日,香港大學發表在《自然 通訊》上的一篇文章,揭示其中奧秘。

研究團隊評估了香港6個月內24名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和45名成人的免疫響應,並將另有一組未感染成人作為對照。

研究團隊觀察到,與成人相比,兒童感染者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應答較低,兒童對其他乙型冠狀病毒,例如導致普通感冒的病毒的抗體水平比成人低,這表明兒童和成人存在不同的免疫基線水平。

研究者認為,兒童缺乏成人對乙型冠狀病毒的預存免疫,加上較低的T細胞活性,或導致兒童患上的新冠肺炎較輕。盡管尚需進一步研究才能理解T細胞在新冠肺炎中的保護作用,但這些發現或有助於我們理解成人和兒童的不同免疫應答。

《柳葉刀·傳染病》雜志發表的武漢2.7萬感染家庭回溯研究 圖源:《柳葉刀·傳染病》雜志官網

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中,0-1歲嬰兒的感染幾率更高

新冠病毒在家庭內的傳播,並不鮮見。今年1月,《柳葉刀·傳染病》雜志發表一項大型研究,通過對武漢有確診新冠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超過2.7萬戶家庭進行回顧性分析。

研究發現,兒童青少年感染後出現症狀的比例(84.7%)和40歲以上成人相似,盡管發展為重症的幾率比60歲以上病例更低,與所有其他年齡組相比,60歲以上的個體感染風險更高,2-5歲兒童最不易感。

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中,0-1歲嬰兒的感染幾率更高,是2-5歲兒童感染風險的2.2倍,是6-12歲兒童感染風險的1.53倍。

在對他人的傳染性方面,卻恰恰相反。在相同的暴露時間下,20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他人,傳染力是60歲以上成人的1.58倍。

如何為兒童建立病毒“防火牆”?趙德育建議,小朋友的防護跟大人不完全一樣,“比如說嬰幼兒沒辦法戴口罩,因為戴口罩對有些小朋友會引起窒息,所以家長要觀察孩子是否適合戴口罩,小朋友要盡可能在家裏活動,如果要出去的話,一定要預先規劃好路線,找人少通風的地方。另外,盡可能地減少接觸外面的公共物品,接觸以後及時洗手,如果沒有水的話,隨身帶上一個消毒液,及時做好手衛生。”

對於一些不能很好地戴口罩的小朋友,趙德育建議,要幫孩子做好被動防護,例如不要讓孩子與沒有戴口罩的人在一起,盡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間距。

“如果家裏的大人、看護者出現了發熱、咳嗽,第一時間就要避免再接觸小朋友,自己要戴口罩做好病源檢測,到醫院就診。如果有與新冠接觸史的話,一定要到社區、到醫院觀察隔離。”趙德育提醒,如果小朋友在家裏出現發熱、咳嗽,在確定他真的沒有外出,也沒有接觸感染人群的話,那麼可以在精神狀態非常好的情況下,在家裏監測體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咨詢醫生如何處理。

“但如果小朋友有可疑新冠接觸史,或者出現高熱持續不退、咳嗽、嘔吐、腹瀉、甚至呼吸困難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趙德育說。

編輯:王宇

審核:嶽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