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聶海勝3次“飛天”,楊利偉首次登空回來後,為何沒有重返太空?


字體大小:
2021年8月13日 -
:       
 

整點科普

廣西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文|整點科普

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五順利飛上太空,成為“中國太空第一人”,在這之後,我國陸陸續續進行了多次載人航天任務,但卻沒有見到楊利偉的身影。

今年神十二號發射成功,“飛天”的3位航天員中,50多歲的聶海勝是第三次執行飛天任務。

對此,不少人都很疑惑:為什麼楊利偉首次從太空回來後,再也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了,而50多歲的聶海勝卻依然能夠繼續飛,難道楊利偉當時從太空回來的時候,身體落下了嚴重的毛病?

楊利偉登空回來後,為何不再重返太空?

作為我國第一個登上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從太空回來之後,便再也沒有飛天了,有人猜測他的身體受到了損傷
,由於當時的技術還有限,他曾經在飛天的時候受過傷,不再適合擔任飛天任務了。

外太空和地球的環境截然不同,太空含有非常多的有害物質,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如果長期待在外太空,可能會出現體液流動重置、視力下降、骨質流失、血漿容量減少、肌肉萎縮
等問題。

人體在太空長期處於漂浮狀態,骨骼中的礦物質會不斷地流失,也會出現嚴重的骨質疏松

所以,航天員長期待在太空中,身體各方面功能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回到地面後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恢複,就像很多外國的航天員一樣,回到地面後就不無法重返太空了。

楊利偉在自傳中說到:“在剛剛火箭飛天的時候差點承受不了,還以為自己犧牲了”

當時火箭和飛船急劇震動產生了強大共振,這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後果呢?比方說,一輛卡車過橋時產生共振,共振所產生的能量可以把一座橋給毀掉;假設人體遇到火箭和飛船的共振,那後果可想而知

有人認為,楊利偉可能就是在這時候受了傷,並且,他返回地球的時候因為沖擊力太大,嘴碰到了尖銳物質,導致流血了。

但這些猜測很快就被反駁掉了,登空回來後的楊利偉和其他航天員一樣,嚴格按照要求參與高強度訓練
,甚至還參與承受八倍體重的地面離心機訓練,如果他身體有什麼問題的話,根本不可能進行這樣強度的訓練。

又有人說是年齡太大了,三次執行任務的聶海勝已經57歲了、劉伯明55歲、湯洪波46歲;

歷史上年齡最大的航天員是美國一名叫作“小約翰·格倫”的人,他最後一次返回太空時已經77歲了,這並不影響他正常的維護工作。

所以,年齡對於航天員來說並不是很重要,年齡比楊利偉大的航天員還有很多,說楊利偉年齡大所以不再飛天的原因也不成立。

我國培養的航天員中,有些人直到退役也沒有過飛天的機會,飛天是國之大事,國家非常慎重,對航天員的各方面素質要求都格外嚴格。

2008年,神州七號即將飛天時,楊利偉在接受采訪時還說:將隨時准備接受神州七號飛天任務,所以,楊利偉沒有再次飛天,不是因為身體和年齡原因。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何處呢?

楊利偉作為中國第一個宇航員,象征著我國偉大的航天事業踏出的第一步,也是技術和經驗的結晶,我國航天技術方面很多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需要一個領袖來帶領和培訓;
他回到地面後要做的工作其實很多,負責我國航天事業很多方面的重任。

比如說:空間站、飛船、運載火箭、空間應用、發射場、測控通信、航天員等方面的指導,根據經驗對飛船進行改造,他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航天員,攻克無數的技術苦難,為國家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我國有很多優秀的航天員,他們很多人都具備了飛天的能力,相比於登空,楊利偉在地面的作用更大,任務也更加艱巨。

這是令人非常感動的事情,他並沒有放棄飛天,而是在幕後默默地為中國航天事業做貢獻,所以,不管飛不飛天,楊利偉對中國航天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為什麼聶海勝能3次“飛天”?

聶海勝是我國第一批航天員之一,神五、神七、神九,他曾經三度備戰,神六、神十,他也曾兩度飛天,是航天領域的知名人物。

今年,57歲的聶海勝第三次出征外太空,家喻戶曉,那麼,他為什麼能夠三次“飛天”呢?

我國一共培養了三批航天員,每一批都是通過層層選拔出來的優秀飛行員,第一批的十四個人差不多都退役了,新人由於沒有實戰的經驗,每次飛天都需要有經驗的前輩來帶隊;並且,每次航天員都是帶著重要任務去的,要看航天員適不適合這項任務,並不是個人的優秀就可以擔任飛天任務。

神十二載人航天任務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重要階段,對航天員的要求非常高提高,聶海勝之所以可以三次飛天,是因為他經驗更為豐富,更具備現階段完成航天任務的條件。

之前我國空間站技術一直處於驗證階段,到了神舟十二,號我國空間站技術才開始進入建設階段,不能出現一點疏忽,需要一些有經驗的航天員來帶領隊伍更好地完成新階段的任務,聶海勝還具有豐富的交會對接的經驗,這些正是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需要的。

雖然楊利偉不再“飛天”,但是他仍然在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貢獻,長江後浪推前浪,有能力的人不管在哪裏都是熠熠生輝。如今,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離不開這些優秀的航天員的努力,他們都很偉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