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越劇10姐妹、12姐妹是民間給藝術家的尊稱,請看這段歷史來龍去脈


字體大小:
2021年8月14日 -
:       
 

陽光萬森

木材檢驗師,寧波華傑景觀木業有限公司,生活領域愛好者

文/張華泰

越劇表演藝術家王文娟老師,於8月6日去世。無論原來的上海“越劇10姐妹”,還是之後的“越劇12姐妹”,都已相繼離別了尊敬她們的越劇粉絲們,此情此景令人分外增添對她們為越劇創始、改革作出重大貢獻的老一輩藝術家,無限的懷念和回憶。

喜歡越劇的群體中老一輩粉絲,有關越劇10姐妹和之後的12姐妹之事,如數家珍一般,可以把前因後果背講得滾瓜爛熟,這也是茶前飯後經常談論的話題;然而中青年人就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有人說:王文娟老師“德藝雙佳”為何不在10姐妹之列?還有3花,1娟也沒有排上10姐妹之列?請看當時這段歷史的來龍去脈,便可知道其中原因。

1、“越劇10姐妹”民間尊稱的來龍去脈

上世紀30年代中期,浙江嵊縣農村紹興戲已十分普遍。越劇姐妹中大多數家境貧寒,小小年紀就進科班,跟著窮苦藝人,肩挑戲箱,爬山路、拉纖繩、宿破廟。哼著“年年賣唱年年唱,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流浪艱苦的生活。

1938年,日冠侵襲浙江,寧波一帶的人士,去上海避難或經商謀生的人不少,這給越劇進上海提供了大量的觀眾。“越劇”名稱是1925年已經出現,但在民間一般稱為:“的篤班”就是以浙江嵊縣一帶的山歌小調基礎上,吸收紹劇等劇目、曲調表演藝術而初步形成的一個戲曲劇種。其形式簡單,伴奏用篤鼓、檀板,故又稱“的篤戲”。“紹興文戲”、“的篤班”、“小歌班”等混用了一段時間。女子越劇因鄉音和曲調,婉轉圓潤,悠揚動聽,給離鄉背井的浙江和在滬的本地人,有一種消愁舒心的感覺,因此女子越劇轟動上海灘。

1946年以袁雪芬為首的“雪聲劇團”將魯迅先生的《祝福》改變為《祥林嫂》,但越劇改革遭到反動惡勢力的反對和恐嚇,另一合作者無奈只好另謀出路,而袁雪芬卻不屈服於惡勢力,再回到戲霸舊戲班制度的年代。1947年她首先尋找到“上海音樂廳”劇場,座位有1500個,舞台扇形演戲效果好。就是租金、造價約50億元。最後她考慮,這是整個越劇演員的事。於是她先說服要好的姐妹範瑞娟、傳全香、徐天紅、張桂鳳、和吳小樓5人;徐天紅、吳小樓都表示積極支持參與,於是袁雪芬請徐天紅約尹桂芳、竺水招在晉隆西菜館見面。她倆都一致同意,當時徐玉蘭表示贊同,但因吐血身體吃不消,不能前去與筱丹桂商量,說此事可找“國泰戲院”老板張春帆商議。因張春帆,正好有事求袁雪芬,連連點頭說:“這是出風頭的事,丹桂一定要參加”。袁雪芬及其它4個劇團9個人,共10個名演員,聯合義演、共同集資造劇場和越劇學校的大事就敲定了。

接下來她們邀南薇、韓義等商量演出劇目,最後選擇將法國大仲馬的小說《三個火槍手》和我國小說《東周列國志》的部分情節改編。中國歷史劇《山河戀》,全劇分上、下集。

1947年7月29日,10姐妹相聚在“大西洋菜社簽訂了聯合義演的“合約”,平衡成律師為合約起草人、和見證人。

並拍照留念:前排左起:徐天紅、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範瑞娟、吳小樓。

後排左起:張桂鳳、筱丹桂、徐玉蘭、尹桂芳。

以下為越劇10姐妹年事表,按出生年月順序排列。

尹桂芳:1919年12月11日—2000年3月1日,出生地浙江(下略)新昌人。角色:小生,主要代表劇目:《屈原》,越劇尹派創始人。

筱丹桂:1920年—1947年10月13日嵊縣長樂人。角色:花旦,主要代表劇目《後朱砂》越劇筱派創始人。

竺水招:1921年—1968年。嵊縣,靈娥村人。角色:工小生武生,後改花旦。代表劇目巜柳毅傳書》越劇竺派創始人。

徐玉蘭:1921年12月27日—2017年4月19日。原新登縣人。角色:小生,主要代表劇目《北地王》,越劇徐派創始人。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2011年2月19日。嵊縣人。角色:花旦,主要代表劇目巜梁祝》飾祝英台,越劇袁派創始人。

張桂鳳:1922年—2012年3月4日。杭州市蕭山區人。角色:老生。主要代表劇目巜打金枝》越劇張派創始人。

傅全香:1923年8月30日—2017年10月24日。嵊縣,後莊村人。角色:花旦,主要代表劇目巜情探》越劇傅派創始人。

範瑞娟:1924年1月6日—2017年2月17日。紹興市人。角色:小生,主要代表劇目《梁祝》飾梁山伯,越劇範派創始人。

徐天紅:1925年9月13日—2010年。餘姚市人。角色:老生,主要代表劇目《紅樓夢》飾賈政。徐派老生創始人。

吳小樓:1926年6月28日—1998年。諸暨人,生於杭州市。角色:老生,主要代表劇目《追魚》假包公,吳派老生創始人。

2.三花、一娟和王文娟為何沒有入列越劇10姐妹?

施銀花:1910年—1984年。嵊縣施家嶴村人。角色:花旦。女子越劇開拓者,有“花衫鼻祖之譽”。唱腔繼承男班名旦琴素娥的花腔,婉轉圓潤,被稱為“施腔”。越劇泰鬥、皇后,“三花”之魁。代表劇目巜雷雨》為施派創始人。1950年由舟山去台灣,在台初期曾經演出過,後息影舞台,1984年在台灣去世。

趙瑞花:1912年—1982年。嵊縣孔村人。角色:花旦,主要代表劇目《葉香盜印》,為趙派創始人,“三花”之二。主要特點:咬字准、吐字清、發音嘹亮,從不倒嗓;以質樸明快的“四工調”為基礎,糅入嵊縣牧歌小調,唱來淒清婉轉真摯動人。

王杏花:1917年—1999年。新昌縣城西蟠龍村人。角色:青衣、閨門旦,主要代表劇目《葉香盜印》》為越劇王杏花流派創始人。1960年。開始擔任上海越劇院學館表演老師。

姚水娟:1916年—1976年12月10日。嵊縣後山村人。角色:花旦,代表劇目《碧玉簪》中的李秀英,金彩鳳是她的複制角色。民間譽稱她為“越劇皇后”,“三花”不如“一娟”可見她的演藝功夫更勝“三花”一籌。

“三花一娟”她們都是開創越劇“四工調”時期的代表人物,藝術上各有千秋,是越劇界的創始人,培受越劇愛好者的歡迎。

至於“三花一娟”和王文娟為何設有入列越劇10姐妹?以我之見有3個因素:

(一)既然當時越劇界也無藝術職稱評審委員會,至於所謂“上海越劇10姐妹”只是民間對名演員的譽稱,並沒有對某個人演藝高低的評定和認證。

(二)當時上海越劇界小生與花旦都有搭檔。一般不能單獨去擔任其他角色,這也是藝人的道德規矩。1947年王文娟還未加入徐玉蘭劇團,所以袁雪芬請徐玉蘭聯演,是符合行規的。袁沒請王加入聯演有多方面因素,沒有必要去研究。

(三)要說:演員的年齡、資歷、藝術水平,“三花一娟”足可排在10姐妹之上了!

3、越劇12姐妹將義演款,捐獻購買“越劇號”飛機

1951年8月10日-9月中旬,上海越劇界為抗美援朝,在大眾劇場舉行聯合大義演。參演的劇目有巜杏花村》、巜梁祝》等傳統折子戲等。捐獻11億(舊幣)購買“越劇號”飛機給志願軍抗美援朝之用。

1951年越劇十二姐妹義演《杏花村》前排左起:張桂鳳、吳小樓、徐天紅;中排:竺水招、徐玉蘭;後排左起:尹桂芳、陸錦花、範瑞娟、傅全香、袁雪芬、王文娟、戚雅仙。

筱丹桂已於1947年10月13日去世。這12姐妹中新增加了三位。

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2021年8月6日。嵊縣黃澤鎮坑邊材人。角色:花旦,主要代表劇目:巜紅樓夢》飾林黛玉,人稱越劇版“林妹妹”,為越劇王派創始人。

陸錦花:1927年2月25日—2018年1月10日。福建寄籍,寧波市餘姚人。角色:小生,主要代表劇目《盤夫索夫》,為越劇陸派創始人。

戚雅仙:1928年2月—2003年1月27日。寧波市餘姚人。角色:花旦,主要劇目《血手印》,為越劇戚派創始人。

結語:這是一篇以越劇創始入的歷史為主題的文章,以此文紀念為中國第二大戲曲劇種,作出傑出貢獻的老一輩越劇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