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生培養學強化小學科學實驗科學素養


字體大小:
2021年8月26日 -
:       
 

芬芬知識教育匯總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活動,理解科學知識,能發現和提出簡單科學問題, 並嘗試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來解決問題。但在教學實施中,存在課程認識不足、理解不深、實驗流程不清楚問題,特別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無效性和低效率,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實施影響最大。小學科學課程不同於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它是以觀察和實驗為主要特征,以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並發展科學思維的綜合性課程。

一、充分認識小學科學實驗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重視小學科學實驗的教學

小學科學課程中開展科學實驗,有利於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首先,科學實驗有助於培養小學生的科學興趣。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科學能否培養起興趣,直接影響著其科學學習行為和動機,進而會影響到其在科學學業上是否取得成功。其次,科學實驗有助於小學生對科學概念和規律的掌握,概念和規律是對自然現象和事物概括化和理論化的產物,它們的教學需要以感性材料為基礎。再次,科學實驗有助於小學生科學方法的訓練。

觀察和科學實驗是自然科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兩種方法,通過實驗教學,能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著兩種方法的訓練。最後,科學實驗有助於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學實驗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實踐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學生在實驗中不僅能訓練探究技能,加深對科學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同時也能發展自身的科學探究能力。

二、對小學科學實驗的內容進行科學分類,以發揮實驗教學特有功能

小學科學實驗的分類方法決定著小學科學實驗的類型,按分類標准的不同,小學科學實驗有多種的不同分類方法。

根據實驗的目的分類,分為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模擬實驗、制作類實驗。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凡是探索研究對象的未知特征、屬性以及與其他因素關系的實驗都是探究性實驗;引導小學生根據他們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一些科學現象和研究問題作出猜想和假設,然後再進行實驗,以證實猜想是否正確,這類實驗就叫作驗證性試驗;模擬實驗就是根據相似性原理,通過模擬的方法制成研究對象的模型,用模型代替研究對象,進而模擬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而進行的實驗,通過模擬實驗,可以加深小學生對模擬法的認識和理解;制作類實驗就是學生親自動手制作科技小作品的活動。

按照小學科學實驗蘊含的科學過程技能進行分類,可以分為觀察實驗、測量實驗和分類實驗三種類型。觀察實驗在小學科學課程的各個內容領域中都有安排,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其內容是培養學生通過觀察獲取科學政治的能力,同時學會科學觀察這一重要的科學方法;測量實驗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占的比重較大,主要與一些基本的

科學測量儀器的使用有關,其目的主要是培養小學生掌握測量儀器,或者是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測量習慣;分類實驗是培養小學生概括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這類實驗在小學科學課程中比較少。

根據實驗教學組織形式,可以把小學科學實驗分為演示實驗、邊學邊做實驗、學生分組實驗、課外實驗。演示實驗是指在課堂上由教師操作表演的實驗,或者課堂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講台上進行的實驗操作,這類實驗旨在通過讓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使其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為科學概念或規律的教學做好鋪

墊;邊學邊做實驗是指在科學課堂上,教師演示與學生實驗相結合的一種教學形式;學生分組實驗是指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在教師的指導和組織下,學生在實驗室或室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實驗教學形式。學生分組實驗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較好地解決了學生動手做實驗的難題,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加直接清晰的科學現象,有利於對科學概念和規律的掌握,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鞏固科學實驗基本操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陶冶科學精神;課外實驗記即學生按照科學教師布置的任務和要求,利用課餘時間用一些簡單的儀器或自制的儀器進行的實驗。

對實驗作適當的分類,有利於明確各類實驗的基本要求,合理的組織和開展實驗教學,也有利於開展實驗教學,研究探討實驗教學規律,促進實驗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學實驗室教學時,科學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實驗內容,實驗對象和實驗條件,選擇合適的實驗組織形式,只有適合的實驗組織形式才能更好地促使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

三、精心設計實驗過程,切實有效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實驗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實驗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精心的設計是實施小學科學實驗及教學前提和保證。科學教師要做好實驗設計,需要做好實驗目標的設計、實驗教學方法的設計、實驗組織實施策略的設計以及實驗教學的創新設計四個方面的內容。

設計實驗目標時,要依據國家的科學課程標准、對科學教材中的科學實驗內容的分析,在掌握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和分析現行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教學對象進行分析,弄清楚學生已經掌握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方法,學生現階段心理發展的特征等情況。實驗目標分為結果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無論是哪種目標都需要突出基本要素,即行為主體、行為內容、行為條件和行為標准。

目前小學科學實驗的基本過程為:教師准備(學生預習)→教師講解→學生按規定操作→寫出實驗報告。這種實驗模式優勢是: 實驗模式化、程序化,組織相對簡單,適合大班額的實驗課程的實施,實驗成本投入低,而產出的效率大。但存在許多的不足:學生實驗是完全或部分被動的,學生對實驗結果印象不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造空間,不利於科學過程的信訓練。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程目標、實驗課程內容、學生及學校的設備情況,來選擇實驗教學的方法。

實驗的組織實施策略的設計流程為:實驗室准備→教師備課→ 學生預習(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實驗課的指導(精講實驗內容,使學生懂得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的原理、實驗裝置、方法和步驟及操作注意事項)。

實驗教學創新設計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實驗目的,或因某種原因而改變設計方法和思想的實驗設計。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課程是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輔以其他學習方式的綜合性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應積極指導、組織和支持學生參與實驗活動。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實驗條件,鼓勵學生自覺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從而獲取科學知識、領悟科學思想、認識科學本質、崇尚科學精神,達成小學科學課程按立德樹人的要求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他們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