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旅遊
字體大小:
2021年9月17日 -
:
大象印記
白水洞
白水洞風景名勝區位於湘中新邵縣境內,核心景區在嚴塘鎮白水村。早在明代,白水洞就是湘中的旅遊勝地,文人墨客紛來遝至,多有贊詠。清人楊太灝著有《白水洞遊記》、李厚培著有《白水洞紀勝集》。白水洞風景名勝區於1999年經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4月經國家旅遊局正式評定為AA級旅遊區。
白水洞風景名勝區以其山清水秀、洞幻石奇、人文攸豐而著稱於世。風景區現有景點480多處,一級景點30處,省、市重點保護文物8處。自然景觀有高峽平湖、流泉飛、瀑、地下溶洞群、一線天、洞天門、“白龍洞”等,“白龍洞”以洞奇和石怪聞名世界,2002年12月中央電視台專題采訪此洞並稱譽之為世界奇景,人文景觀有寺院、宗祠、牌坊、古墓葬、名人故居等,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太平天國古戰場遺址、抗日戰爭遺址和李臣典、劉策成、廖耀湘、李文、李公望等名人故居給白水洞風景名勝區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
白雲岩
白雲岩俗稱“白雲樵隱”,為寶慶十二景之一。白雲岩位於新邵縣巨口鋪鎮白雲村。白雲岩山高百仞,綿亙十裏,地勢蜿蜒,群峰聳立,岩高洞深,古木擁翠。相傳,每逢黑夜,巍巍山岩,白雲掩映,如同白晝,因而得名。白雲岩,歷為佛教聖地,據《寶慶府志》記載:“宋寶祐年間,僧寶鑒披荊斬棘入此山中,睹石像宛然,知因緣所在,盤坐其中,不食不語,後有采樵者見之,感其神異,乃設供養,始開此洞,後僧坐化其中……”此乃成為白雲岩佛地始祖。
爾後,聲靈顯赫,威震三湘,影響近至湘中各縣,遠達東之湘、南之祁、北之梅溪、漵浦等地,瀟湘文人騷客常來此旅遊觀光,求神拜佛的信士紛紛前來朝拜燒香。說到白雲岩的歷史淵源,後人曾有詩雲:白雲岩上白雲奇,岩豁神人緊相依,寶鑒禪師葬古寺,聲靈堪與峨眉齊。
文仙觀三官殿
文仙觀三官殿 時代為宋。位於湖南省新邵縣巨口鎮文仙村,距邵陽市35公里。三官殿與靈真宮、城隍廟、天皇殿、文斤殿等6處廟宇組成文仙觀整體,構成湘西南道教中心的古建築群體。
文仙觀三官殿,始建於北宋建隆元年(950)。宋太祖為紀念文斤(晉代高坪縣令)仙人,賞金千兩修建文仙觀的三官殿,元、明及民國時曾重修。文革中遭到一定破壞。
三官殿面闊3間,寬10米,進深3間9.6米,建築面積101平方米,梁、柱、枋及東西牆均為木結構。南北山牆砌青磚。單簷懸山頂覆青瓦。殿內為兩排減柱抬梁式穿鬥式結合的木構架,4雜木梭柱,前兩柱高4.8米,後兩柱高4.2米,柱腹周長125.6厘米,兩端周長94.2厘米。鼓形石,刻有浮雕圖案。三合土地面中央有八卦圖案。神龕面積7.5平方米。石香爐通高1.02米,爐座上浮雕獅象及花草人物圖案。
三官殿主要建築構件歷經1400餘年而完好無損,這在南方實為少見。散失左殿堂附近的石雕造像、石柱礎、浮雕等反映了明代的雕刻藝術水平,另外還有碑刻、題記、石雕像、宗譜、經書等重要的文史資料,傍有大片道士墓群,這對於研究道教史及其葬俗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新邵筱溪國家濕地公園
新邵筱溪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湖南省地理位置中心所在的新邵縣中西部,處於湘中腹地,居湘中城市群中心,主要包括曬谷灘大壩至筱溪大壩的資水段、五星壩至小河口的石馬江段、龍溪河、下源水庫、羊古坳等水域、洲灘及周邊部分山地、稻田,保護範圍以資江河段為紐帶、石馬江、龍溪河為軸線、羊古坳千年候鳥遷徙通道為主題,空間結構呈一帶、兩線、一通道;境內的小廟頭為資水上遊和中遊的分界點,資水峽谷悠長,峽谷和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態,以狹、險、美著稱,被譽為小三峽;
濕地公園內水量充沛,水質清澈,達國家Ⅲ類標准;有維管束植物155科、540屬、864種,其中濕地植物有72科、212屬、317種,國家Ⅰ級保護植物一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5種;植被類型豐富,生長良好,共有陸生植被4個植被型組、6個植被型、11個群系,濕地植被有4個植被型組、9個植被型、30個群系,其中苦菜、眼子菜、金魚藻等廣布於河流兩岸,系優良水質指示種群;有野生脊椎動物5綱25目67科160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動物8種,省地方重點保護動物87種,曬谷灘、銅柱灘、溪口、蔣家坳等地水草豐茂,常見鴛鴦、綠頭鴨、斑嘴鴨飛翔嬉戲,該地成了它們的永久越冬地和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