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09日 -
:
look文史14:12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解釋人類文明的新範式
名家評論
(韋伯是)歷來登上學術舞台的角色中最有影響的一個——(奧地利)約瑟夫·熊彼特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
前言
古代中國有史學兩司馬(司馬遷、司馬光),近代德國也有大名鼎鼎的兩“馬”,一為卡爾·馬克思(Karl Marx),一為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有意思的是,他們都是社會學的奠基人。其中,韋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韋伯,1864出生於德國中部的埃爾富特市(Erfurt),家境殷實。父親是當地知名的企業家和政治家,往來無白丁,這使得韋伯從小就有機會結識當時知識界和政界的名流。1882年,韋伯進入海德堡大學攻讀法律,並廣泛涉獵經濟學、歷史學和神學,這為他後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當然,韋伯不是個安分守己的書呆子,他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加入擊劍社習劍,在海德堡大街的酒吧痛飲。
鮮為人知的是,韋伯因與擊劍社的同學決鬥,導致臉上留了一道疤。為此,照片上的韋伯永遠留著濃密的絡腮胡,眉頭緊鎖,目光冷峻。
▲第二次工業革命
韋伯生活的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生產效率極大提高;資本主義在歐洲和新大陸蓬勃發展,橫掃世界;德意志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統治下完成統一大業,超英趕美。所有的變化,太多需要關照、回答的問題,當世的思想家、學問家們自然不會視而不見,韋伯也不例外。
諸多現象、問題中,有一個很早就闖入了人們的視野,那就是:天主教和新教徒所在地區的社會經濟出現了巨大的分化,資本主義是在西歐而不是在其他地方發展壯大起來了。比如,韋伯的學生奧芬巴赫在德國巴登州就發現,該州的新教徒納稅差不多是天主教徒的一倍,新教徒子弟去實業高中和職業技術學校的比例更高。
資本主義經濟繁榮、工商業發達的地區如日內瓦、英格蘭、尼德蘭都是新教徒(尤其是加爾文宗)居多。特別是,乘坐“五月花”號的新教徒正在美國開疆拓土,大獲成功。這些問題背後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是什麼?宗教倫理和社會經濟行為是什麼關系?這正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意欲解答的。
▲1934年版《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在書的開篇,韋伯提出一系列只見於歐洲(尤其是西歐)的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比如現代科學、理性和諧的音樂、哥特式的建築、高度形式化的法律體系、官僚科層制的行政體制等等。歸結起來,他認為當時歐洲社會具有高度理性化的精神氣質(ethos)。進一步延伸,便引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的問題。
提到資本主義,大多數人或許想到的是血腥的原始積累、赤裸裸的壓榨剝削、貪得無厭的財富欲望,像圈地運動中的羊吃人、野蠻殘酷的黑奴貿易,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的那樣,“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但在韋伯看來,追求金錢、聚斂財富本身並不是資本主義,這種情況不管在任何時代、任何民族、任何人身上都會出現。
相反,資本主義恰恰是對這種非理性貪欲的抑制,或至少是調節。資本主義的本質實際上是一種理性支配下的經濟行為。資本主義精神在韋伯這裏指的不是貪婪的欲望,也不是不擇手段獲取利潤後大肆揮霍、消耗,而是人們非常勤勉地通過各種理性的計算和機制獲取利潤,也就是說,創造財富、積累財富成了目的。所以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式地滿足貪欲,或非理性的投機、暴力掠奪等都不是資本主義。
▲1917年時代韋伯
可是,這又和新教有什麼關系呢?當時流行的觀點是,天主教是超塵出世的、禁欲的,而新教是俗世的、享樂的。因此,他的好朋友維爾納·桑巴特就明確地說清教是資本主義的對立物。但是韋伯的看法完全相反。
韋伯認為,宗教改革以後形成的新教,尤其是加爾文宗,其“天職觀”和“預定論”的宗教倫理,對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首先,“天職觀”內涵的改變使新教徒的行為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宗教改革時,馬丁·路德將《聖經》翻譯成德語,將“天職”翻譯成了“職業”(Beruf),這使得世俗的職業具有了宗教倫理,職業勞動本身變成了上帝賦予教徒的至高無上的“天職”。因此,資本主義社會中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就有了兢兢業業的職業精神。
其次,新教的宗教觀,尤其是加爾文宗的“預定論”改變了宗教對信徒們的支配方式。根據預定論,對每個信徒來說,自己是上帝的選民還是被上帝拋棄,是早已經設定好了的,自己無從改變。表面看來,這會讓信徒破罐子破摔,因為任憑自己如何行為,結果都是命中注定的。但在韋伯看來,預定論產生了另外一種效果。
那就是,預定論會使信徒們內心高度焦慮和緊張,命運越是無從擺布,就越要通過世俗生活的成功來證明自己是被上帝選中而不是被拋棄。這種救贖的自我確證使新教徒在現實生活中會表現得非常勤勉、非常努力、非常節制。創造財富、保有財富,成為增加上帝榮耀、確證自我救贖的標志。這顯然是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小結
這些內容最先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引得嗆聲連連,宗教界覺得他大逆不道。學者們摩拳擦掌,爭奪對資本主義發展的理論解釋權。自詡為歐洲文明之子、德意志民族耶利米的韋伯自然是不服氣的,不斷回應批評和質疑,以至於後來以書的形式出版時,腳注滿篇。但無論如何,以本書為起點,連同後來一系列的著作如《儒教與道教》《印度教與佛教》《古代猶太教》等,韋伯構築了從宗教文化的角度來解釋社會經濟發展的嶄新框架,為解釋人類文明演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參考資料
《尋找馬克斯·韋伯》《西方管理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