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15日 -
:
咚咚聊育兒16:25優質親子領域創作者
01引言
最近看到了一條新聞讓很多家長都特別生氣,都很想去問問這位大媽,您是否有孩子呢?一位廈門的大媽,在付款時因為嬰兒車妨礙到她去付款,她居然用手直接摳掉僅四個月大嬰兒的腳皮。
在公共場所,特別是帶嬰兒車的,在一些拐彎的通道,肯定會有點占地方,但能怪媽媽嗎?而這位大媽,僅用3秒就對四個月的嬰兒形成了傷害,從這件事,也提醒了各位家長,在公共場所,要注意保護好孩子的安全,要有這樣的安全意識,壞人犯罪,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就能對孩子造成了傷害,這期小編整理了一些小幹貨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家長。
02公共場所父母凡事多留個心,先預想所有一切未知的危險
正是因為家長不能未知意外,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不可挽回的事,但家長通過一些舉動,有些正是很好保護了孩子的在外安全,提前救了孩子的一命。
1:外出坐扶行手扶梯時,家長應該預防孩子的腳、手會被夾到
家長應該想到孩子會貪玩、會好奇喜歡攀爬手扶梯,只有預先和孩子溝通,攀爬手扶梯的危險性,禁止兒童攀爬手扶帶,且家長需要多留個心眼,防止兒童穿洞洞鞋被夾到腳、還有扶手的姿勢是否正確,是否有好好地防止從高空跌倒。
家長自身也應先提前注意到危險性,像長輩坐手扶梯,如果是第一次坐、或者身體不舒服時,也會發生危險,曾經,有這樣一條悲傷新聞,一位婆婆抱著孫子坐手扶梯,因重心不穩摔倒,而孩子是被婆婆手脫落從三樓直接掉下,著實令人唏噓不已,建議家長,不要使用嬰兒車坐手扶梯,如果是帶著嬰兒車,建議坐電梯,如果抱著嬰兒坐手扶梯,建議把抱著嬰兒的方向改變內側方向。
小編分享出來,是提示各位家長有個警示,而不能覺得這僅僅是個新聞,帶孩子外出,應該細心、認真、負責任。
2:試衣鏡、玻璃,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很多家長會帶著孩子在大超市裏逛,認為這是最安全的地方,就放松了對孩子的約束,但越是這樣,越存在危險。
如果您家的孩子是屬於貪玩的性質,當您帶著孩子試衣服的時候,就要注意到像玻璃、鏡子等的放置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分享最近一條新聞,一小男孩很貪玩用球去拍鏡子,而家長視視若無睹,導致鏡子突然掉倒,砸到了孩子的頭上,這要怨商家鏡子質量不好?還是怨家長不管好孩子?還是該罵孩子貪玩?
建議家長,該約束孩子時約束孩子,該管教孩子時管教孩子,您過多的縱容孩子,有時,連鏡子也看不下去了。
3:如果使用嬰兒車,家長應該盡量寸步不離
家長要知道,這世界並不是所有的都是好人,都是有善意的,要預想最壞的結果,像:嬰兒車一秒就被壞人推走,而您又追不到時?嬰兒車處於下坡,而突然自己滑落,剛好又有車來時…….有重物突然倒下,砸到嬰兒車時?
只有事先在腦海裏想到一切最壞的可能,才可以很好地來應對這一切,如果可以,出門請使用腰包背帶孩子,如果腰力不行,身體吃不消,去購物時,盡量尋找地方寬闊的,才不會出現像廈門大媽那樣的事,家長也應自律,使用嬰兒車,能不妨礙到別人就不妨礙到別人,畢竟如果是自己有錯在先,事後也很難來追究壞人的責任,也可以選擇把嬰兒車放在車上、商店外面,然後抱著嬰兒換成超市裏的購物車。(TIPS:嬰兒車因占地面積比較大,家長外出停放要積極考慮是否會占著地方,對他人出入造成不便,外出時盡量造擇小巧的嬰兒車。)
當然,如果家裏有長輩的,請長輩幫忙照看,如果寶媽自己帶的,能避免帶去這種擁擠的就不要帶去,畢竟,現在新冠疫情也是比較複雜,傳染速度過快,寶媽應盡量避免帶孩子帶這種擁擠的地方去放風。
4:打起十二分精神,保護孩子遠離壞人
現在頻頻有這樣的事故,很多壞人,專門挑人多的地方下手,來發泄自己的心理病態,家長出門應避免一直盯著手機,即使是手機付款的時候,也應該一只手拉著孩子的手,或者是拉著嬰兒車,如果可以,請求家人一起陪同,因為壞人三秒就可以對一個孩子犯罪,而大人,只有專心、全心全意、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很好守護孩子的在外安全,兒童的傷害預防,只有家長的十二分呵護,才可以形成保障。
出門帶孩子在外,盡量不與他人爭吵,畢竟社會上素質低的人還是有的,特別是一些消極情緒的人,更應該及時遠離,家長只有這樣的安全意識,要先事先預想、預演、及時說教、大膽假設、多加用心,才能大大降低帶來血的教訓。
5:除了家長本人,還要多加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除了家長本人要有這樣的意識,還要多說教孩子、及時幫孩子進行複盤,畢竟孩子只有經歷過才真正懂得安全是什麼,有些孩子,未經歷過,就從未重視過生命的可貴,家長只有多與孩子說教,多科普、多訓練,多複盤,孩子才能記住。
現在很多幼兒園,會進行消防演習、防暴演習,但普遍孩子,缺乏的是走失演習,如果情況允許,建議家長多聯系幾位親人、朋友,來很好一次性地幫孩子進行一次走失演習,走失演習只有一次到位,才能震懾孩子的心理,在未來形成很好的安全防走丟意識。
03總結
家長別把安全意識只停在表面,只有深入了解、及時預防,及時與孩子一起討論,說教、演習,才能讓孩子徹底明白,不會讓孩子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