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感情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15日 -
:
燦燦讀書21:11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婚前和婚後的差別很大。
結婚前,老公是甜言蜜語寵著你;結婚後老公就像披著羊皮的狼,瞬間脫下偽裝變成這個樣子。
你可能想,這是男生的通病,沒有辦法解決,可能只能換個人吧。
如果換個人還不能解決問題,是不是還要再換個人呢?
《愛的五種能力》的作者趙永久也遇到同樣的問題。
他和妻子結婚的前兩年,兩個人處得很辛苦,三天一小吵。兩天一大吵。兩個經常吵得默默流淚,甚至想過等孩子大了就離婚.
原以為這樣的日子會持續很久,機緣巧合下,他參加了一個自我成長的課程,發現自己習慣堅信自己是對的,不會聆聽他人。
這樣的性格也導致婚姻不幸福,這個發現如同打通他的任督二脈,他找到婚姻常產生矛盾的原因和解決措施。
他的婚姻發生質的改變,為了讓更多人獲得幸福的婚姻,他寫下了這本書,接下來我們將從理解愛的本質、管理自我情緒、學會述情和共情、掌握允許和影響這四個方面給大家分享這本書。
接下來,我們先了解第一個內容:理解愛的本質
理解愛的本質
美國婚戀專家曾分享過他們的研究,他們發現一個規律:“結婚的次數越高,離婚率越高,直到第八次結婚,離婚率才會下降”。
這個規律的總結是,因為許多人常覺得婚姻不幸福是因為“找錯人”,因此陷入離婚重找的怪圈中。
但其實“找錯人”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問題。
如果你的另一半存在不良嗜好,如:賭博、暴力等無法改變的行為,你需要及時采取措施,該斷則斷。
絕大部分婚姻不幸福,是因為彼此看不習慣對方的做法,想要對方改變,對方總是達不到自己的期待,引發矛盾造成婚姻危機。
把關注點放在對方身上我們就會容易發現對方的問題。就像查理芒格所說:“手裏拿著錘子,看什麼都像釘子”。
與其把關注點放在對方身上,不如轉換問題點,把關注點放在自我身上,“向內找”找尋解決措施,尋求問題的解決辦法。
那麼你肯定在想,“向內找”找到自己的問題,對方沒有這麼高的覺悟,問題依舊得不到解決,日子不是照樣過不下去。
這個想法沒有問題。
趙永久在文中說到愛有三種層次:滿足自己的需求,“自以為是”地付出,滿足對方的需求。
我們先學會“向內找”找到自己性格的問題,正如他在自我成長中,發現他性格太過強勢不會聆聽他人,這種性格也會導致婚姻產生問題,他在嘗試自我做出改變後,影響妻子做出行為調整。
向內找是尋求穩定的自我,學會在愛情中滿足對方的需求,對方得到滿足也會回饋你,這就產生有效循環,整個家庭就會變得幸福。
如何尋求穩定的自我,這就是接下來聊到的第二個內容:管理自我情緒。
管理自我情緒
最近朋友和我說,她和老公前段時間大吵一架,吵架的點就是老公一直玩遊戲,她希望老公可以先洗澡再玩遊戲,說了幾次不聽,她就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和她老公吵了起來。
她說一開始不想發火,想著控制情緒好好交流,誰知道怒火就像噴薄的火山,越控制怒氣越大。
控制情緒就是這樣,你有了情緒控制下去,情緒一直還在,遇到問題重複刺激,之前積壓的情緒就會集中爆發。
管理情緒不是意味著控制情緒,而是不產生情緒。
你可能好奇,"喜、怒、哀、樂"是人類自我的表達方式,如果沒有情緒不是就像沒有靈魂的生物體。
這裏說的情緒不包括人類的自我表達方法, 而是避免在潛意識作用下產生的情緒。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說情緒的產生主要來源於ABC三個步驟。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事件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因為兩者作用下產生的結果,即情緒。
艾利斯認為:不同人對於同一事件產生的情緒反應不同,是和B有關。
就像看到狗,有的人很喜歡,因為她的家裏養過狗;但有的人很害怕,因為她小的時候被狗咬過,痛苦的經歷提醒她,狗很可怕。
B這個步驟就相當於人的潛意識,因此想管理情緒,我們需要學會覺察到是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我們可以通過情緒管理表,表中包括時間、地點、時間、人物。找出最影響你情緒的情況 。
找到規律後,思考你處於這種狀態時心理活動是什麼。比如說:在與對象約會時吃到,你很生氣,你當時覺得他是對這件事情的不重視,這是我們的潛意識活動,等對象到了潛意識會讓你產生不滿的情緒。
我們可以給自己建立一個“情緒按鈕”,當產生不好的潛意識時,及時調整內心的想法。
調整潛意識,不是意味著不表達對方給我們造成的困擾,那麼我們該如何巧妙地說出內心的感受,這就是接下來聊到的第三個內容:學會述情和共情。
學會述情和共情
我們在教育孩子,當孩子搶了別的夥伴的玩具你會怎麼教育他。
通常有兩種語句,第一種你會告訴孩子這件行為是錯的,把孩子教育一頓,強迫孩子把玩具還給別的小朋友。
第二種你會和孩子進行交談,讓孩子明白,如果自己的玩具被搶了自己會很難過,別的小夥伴也會傷心,引導孩子把玩具還給別人。
這兩種教導方式都達成了最終目的,但行為導向不同。第一個方法教導孩子“對錯”;第二種孩子教導孩子“愛自己的時候也要理解他人”。
孩子長大後,習慣談對錯,在婚姻裏也會如此,比如看到伴侶回來把鞋子放得到處都是,會直接對伴侶說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告訴他鞋子應該合理擺放。
伴侶在聽到對錯時,會覺得不舒服。
伴侶覺得上班受到委屈想歇會,對方因為自己這小的行為,不理解自己。
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和愛的人針對錯。人的情緒感受不同,越是針對錯,矛盾會激發得越明顯。
家是表達“愛”的港灣,不是辨別“對錯”的法庭。
當伴侶的行為給你造成不好的感受時,我們直接表達感受,也就是述情。
主要有以下六種常見句型:當你心情不好時直接告訴對方;當對方令你感受不好(或好)時,告訴對方你的感受;告訴對方你的需求,而不是解決方案;說出你喜歡的,而不是你不喜歡的;使用“可以”替代命令;說出“我希望”,不說你應該。
述情是讓伴侶理解我們的感受,我們還需要學會共情,理解對方的感受。
正如剛剛所說,伴侶因為上班受到委屈不開心,鞋子拖得到處都是,我們理解他的感受,不強迫他立馬把鞋子收拾好,同時運用共情舒緩他的情緒。
主要有四個小步驟,接受伴侶有情緒;了解對方發生的事情;表達你對他的理解,在表達時不評判這件事情的對錯,表達他內心的感受;最後啟發伴侶思考。
比如伴侶在公司裏原本領導承諾給他升職加薪,卻把機會給了其他人,伴侶內心很不平。
你了解事情的始末後,表達出他內心的憤懣後,可以帶著他思考是自己哪些地方沒做好,還是考慮換個平台。
學會述情和共情,理解彼此的感受,是促使感情如膠似漆的好方法,但是生活中伴侶的行為你無法接受,該怎麼辦呢。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聊到的第四個內容:掌握允許和影響
掌握允許和影響
比如伴侶記性不好,經常忘記各種事情;比如你在事業上追求上進,伴侶覺得有一份安穩的工作日子過得還可就行了等。
你試著改變對方,效果都不好,伴侶依舊按照自己的行為准則做事。
你覺得對方沒有達到你的要求,看對方越發不順眼,經常挑對方的問題,好好的日子過的劍拔弩張。
與其劍拔弩張的生活,不如試著學會允許。
允許對方有自己的想法和缺點,也就是學會接納對方的不足。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家裏老人常說:“想要日子過的舒坦,就要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允許也不意味著放逐對方,我們可以在允許的同時試著影響對方。
作者趙永久說:“影響的前提是允許,改變的前提是不允許”。
當你想要改變對方時,對方會覺得你無法接納她的行為,他的行為准則是按照你的要求來,會讓對方覺得沒有自由。
當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對方行動,這是對方心甘情願的。
比如,你覺得伴侶做菜不好吃,經常批評他菜做得不好,甚至不讓他做菜,那麼他可能就一直保持這樣的水平沒有變化。
但是你換個辦法,經常誇伴侶做的好吃,適當給出點小建議或者提出你的需求,伴侶得到鼓勵,會自己去關注美食頻道,嘗試做出調整。
正如前段時間,我經常在老公面前誇他菜做得好,現在他經常關注美食頻道,有時候還和我搶著做飯。
我們常覺得別人的日子過得比我們舒坦,那是我們沒看到別人付出了什麼。
幸福是自己過出來的,想要日子過得好,自己就得學會經營。
佛曰:“千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那又得多少次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姻緣。
我們選擇對方結為夫妻,皆是因為相愛。
學會愛的能力,守住彼此的真愛,不被柴米油鹽降伏。
願你白發滿頭時,你身旁還是那個最初與你攜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