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16日 -
: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一生功過沒少遭人評判,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秦始皇因“焚書坑儒”事件受到世人抨擊時,康有為和魯迅都站了出來,他們一個說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因秦始皇焚書而失傳,一個說秦朝統治時間太短,歷史只能任由後人書寫。然而,無論後人如何評說,秦始皇仍是那個一統天下的人,他所率領的秦軍,也是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隊。
眾所周知,古代戰爭有兩大要素,一是軍隊,二是兵器,秦軍的作戰實力自不必說,常年在艱苦環境中奮戰的他們,無論是體力還是耐力,都要比尋常士兵強上一大截。不過,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武器的勝出,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因素。在1974年3月發現的兵馬俑坑中,出土了約4萬餘件青銅兵器,鐵質兵器只有4件,分別是鐵矛、鐵鏃和2件鐵鋌銅鏃。
戰國後期,雖然鐵器已經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但由於兵器對鐵質的要求過高,以當時的冶煉水平來看,並不能滿足作戰使用,所以鐵質兵器並未得到推廣。然而,秦國卻在青銅兵器上下了很多功夫,秦國工匠不但改良了合金配比,還將其應用到各種武器上,包括但不限於戈、矛、戟、劍、弩等,極大地增強了秦軍戰鬥力。
再者,秦劍的長度也比其他國家要長上許多,戰國時,各國青銅劍的長度大約在50~60厘米左右,只有極少數超過了70厘米,但秦劍的長度,卻普遍在80厘米以上,最長的甚至達到了95厘米。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秦劍的長度可以在作戰時給秦軍帶來優勢。然而卻有一個問題,長劍更易折斷,難道秦國工匠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麼?
事實恰恰相反,從俑坑中出土的青銅劍上便可看出,秦劍的含錫量在18%-21%之間,很接近中碳鋼調質處理後的硬度。這意味著,秦國已經能熟練掌握錫在青銅劍中的用量,無論是長度、硬度,還是韌性,秦劍都達到了鑄造工藝的頂峰。根據《秦律十八種·上律》記載:“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長、廣亦必等。”可以看出,秦國在兵器制造的精度上,也是達到了很高標准。
最重要的是,考古學家曾仔細研究過二號坑中出土的19把秦劍,經分析化驗得知,秦劍表面有一層10μm左右的鉻鹽氧化物,這才是秦劍2000餘年未曾腐朽的秘密。然而這個技術,卻直到20世紀才被德國人研究出來,秦人是如何掌握“現代科技”的謎團,至今仍沒有解開。
為了統一兵器標准,秦國還在每一件兵器上,刻上了制造管理者、工匠的名字,最後驗收合格還好,一旦不合格,便會遭到嚴厲處罰,甚至是連坐。關於秦國的先進科技,《拾遺記》卷四一曾有記載:“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論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衫開之時,了如親睹”。
從資料上來看,秦始皇似乎遇到過外星人,不過,這個《拾遺記》就像《山海經》一樣,記載的都是一些奇聞異事,也許算不得真。那麼大家認為,秦國的“黑科技”是怎麼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