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大秦賦》:為了一統天下,嬴政放棄了三樣他最不舍得放棄的東西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22日 -
:       
 

《大秦賦》中嬴政終於開始專心搞事業了。

從事業上也看出了嬴政的才華。當初,大臣們為滅趙還是滅韓爭執不下,嬴政經過一番思考決定滅趙,而且他采用的手段也不是簡單的戰爭方式,而是心理戰。

對付趙國,先結盟瓦解他與其他五國的信任,讓他與燕國打起來,然後再借援助韓燕魏的名義,攻打趙國。

可惜的是,趙國遲遲攻打不下來。

也許真的是時候未到吧。

趙國趙佾逼死了呂不韋,嬴政一氣之下要滅趙,結果遭遇了第一次的失敗。

沒有幾集了,相信後面嬴政一定能夠蕩平六國。

amocity
amocity

  


嬴政為了統一天下,放棄了太多的東西。

1、

嬴異人曾經告訴嬴政,坐在這個位子上,就要告別自己的七情六欲。

想當年,嬴異人為了國家,放棄了趙姬和嬴政的生命。

因為這個至高無上的位子,是枷鎖。

嬴政也為這個位子,放棄了母子情。

他內心深深愛著自己的母親趙姬,可是趙姬與嫪毐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王權,他必須做出選擇,也必須有所行動。

他也放棄了與呂不韋的父子情。

呂不韋對他有教導之恩,異人臨死之前,又讓嬴政稱其為“仲父”。

當年,也是呂不韋扶他坐上王位,也是呂不韋執掌大秦十三載,讓大秦有了統一天下的基礎。

如今,嬴政身邊的姚賈、蒙恬、蒙毅、李斯、王綰……全都是呂不韋推薦的。

可是,他為了王權,必須讓呂不韋走。

他放棄的,還有兄弟情。

當年與太子丹同在趙國為質,兩人關系很好,可是為了統一天下,他必須要與太子丹為敵。

還有愛情。

他愛冬姐,卻不能娶她,因為他要先穩定自己的王位。

有得必有失,大得有大失,小的有小失。

得失如何,看得是你在乎的究竟是什麼。

2、浮躁

嬴政之所以能夠成就千秋偉業,還在於他能夠沉得住氣。

他萬分想要收回王權親政,但是形勢逼迫,他不得已只好隱忍。

後來,他得知趙姬與嫪毐之事,生氣地想要沖進太後的宮殿,可是他走到門口又回去了;他也想去詰問呂不韋,可他走到相府門口也隱忍了。

大殿之上,嬴傒要說出太後的事情,他當機立斷砍下了嬴傒的一只胳膊。

他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隱忍,好抓住嫪毐的實證,一舉拿下嫪毐和呂不韋兩個人,把全部皇權收攏回來。

他的隱忍,讓嬴傒都佩服。

滅趙的計劃也是如此,不管燕國太子丹如何求他,他都說要等待時機。

一個人成就如何,一要看他能不能沉得住氣,二要看他能不能豁得出去。

嬴政在最關鍵的時候能夠沉得住氣,不被外界紛擾改變主意,就注定了他能夠成功。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因為放不下那顆躁動的心,安耐不住,經常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才會造成今日之結局。

去除浮躁,尊崇內心,我們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3、自我

嬴政曾經在邯鄲為質,受盡趙偃和郭開的侮辱。

在嬴政離開的最後一晚,他們甚至殺死了他的師父申越。

amocity
amocity

  


這份恨,一直埋藏在嬴政的心中,從不敢忘記,甚至成為他內心最大的刺。

在制定滅國大戰計劃的時候,很多臣子擔心,他會因為這份仇恨把趙國作為第一個滅國對象。

趙國,根基猶存,不是最優選。

在大家都萬分擔心的時候,嬴政拿出一個主意,那就是和趙國結盟。

再次見到趙偃,再加上趙偃的挑釁,他非常憤怒,可是為了滅國計劃,他只能隱忍。

就算有人要殺趙偃,他還要把那個人攔下,並且不告訴趙偃。

趙偃處處想占上風,甚至侮辱他,他都一笑了之。

他如此做,就是為了打消趙國的疑慮,簽下盟書。

甚至在趙偃說要他殺了燕太子丹的時候,他也二話不說派人去做(當然是演戲給他看了)。

在滅國大戰的計劃面前,他早就把自己的恩怨放在一邊,他甚至在知道太後要殺趙偃之後,還去勸說太後。

一個人能夠放下仇恨容易,但是一個人放下自我卻難。

嬴政這樣做,放下的不是仇恨,而是自我。

他早就忘記了自己是誰,他與秦國融為一體,在他心裏,任何事情都沒有國家重要,任何恩怨都不能影響他的大局。

其他六國一直在說秦國是“虎狼之國”,其實是因為秦國的人多了一些理性,少了一些感性。

他們能夠理智地克制自己的感情,客觀地評價一件事的得失,最後做出最優的選擇。

在這個選擇上,他們早已放棄了自我。

人要想成就大事,必須要有勇敢舍棄的精神。

但如果你只想安穩地活著,還是感性一點好。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