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華裔作家張純如,揭露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36歲時在美國被迫自殺


字體大小:
2022年3月21日 -
:       
 

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刻在基因裏的,因為這是國恥,我們要記住它,要永遠緬懷那些因戰爭逝去的同胞,更要以此激勵吾輩自強。說到南京大屠殺,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她的名字應該和南京大屠殺一樣被14億中國人民牢記,也值得被全世界知曉。

2004年冬季,張純如在美國聖何塞的一個私家車裏被發現,她早已停止了呼吸,子彈穿過了她的太陽穴,留下了深紅色的傷口,而這一年她才36歲。張純如生前曾經做了什麼值得中國人銘記?她又為何會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這一生?因為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姑娘張純如向全世界展現了一個侵華日軍罪惡史,讓所有人對人性的惡有了新的認識和思索。

銘記與傳承

張純如的父母都是美國哈弗學校的博士,出生在這樣一個充滿知識的家庭裏,張純如也從小就受到了文化熏陶,在學習方面從來都不用長輩操心。張純如的家庭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是至少不用擔心日常生活費用,因此張純如在父母的寵愛呵護下快樂地成長,張純如的家庭也始終美滿幸福。

張純如的祖籍是中國江蘇,她的祖父在抗戰時期曾經在戰場上與侵華日軍多次進行戰鬥,還在蔣介石麾下擔任重要角色。後來張純如的祖父由於文筆出色,在台灣做過日報社的編輯。或許張純如對文字的熱愛和執著傳承了祖父的優良基因。由於張純如的祖父曾經在戰場上親身經歷過抗日戰爭,因此張純如一家人對抗日時期的歷史印象深刻。

張純如經常聽見父親和母親生動地講述著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發生在中國的故事,那段時期對於整個中國來說是一個灰色時段,各個方面都面臨著危險與衰退。然而中國人民和愛國將士們主動將保家衛國的擔子放在肩上,他們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勇氣去和侵略者進行鬥爭,在張純如的心中,他們和祖父一樣都是永垂不朽的永雄豪傑。

amocity
amocity

  


由於家族血脈的傳承和家庭教育的熏陶,張純如的心中早早就播下了一顆愛國與勇敢的種子。在張純如的印象中,日軍侵略者是殘暴的、沒有人性的,燒殺搶掠什麼都做過。南京大屠殺的故事也讓她的心中充滿了憎恨,對她來說,南京的水似乎都被同胞的血液染成了深紅色,那種慘絕人寰的景象讓人恐懼。

堅持與勇敢

1985年張純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伊利諾伊大學的計算機系,不負家長的期望。根據張純如的母親回憶,張純如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沒有人能左右她的思想。

張純如在大學第三年的時候,由於對文字的熱愛和執著讓她從計算機系轉到了新聞系。能夠整天與文字打交道是張純如的夢想,她性格相對內向,因此文字更能全面地表達她的內心所想。

張純如第一次因為自己的文字被發表而激動是在大學時期給學校期刊投稿的那次。張純如看見那些文字工工整整地刊登在校報上,她的心就像一顆氫氣球一樣飛到了天上。張純如的文章很受大家的歡迎,可讀性很高。後來她還為《紐約時報》等重點新聞報社執筆,每天忠於夢想的張純如感到格外自豪。

張純如是一個不隨波逐流的人,凡事仔細認真,實事求是,絕對不會被別人的想法任意擺控。在芝加哥報社實習的張純如面對和報社管理人的爭執時,絲毫不退讓,即使被辭退也要堅持自己的想法。於是張純如決定要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執筆人,用自己最真實的筆墨寫出最有特色的文章拿給世人閱讀。

在此期間,張純如給很多位科學領域的名人撰寫過生平傳記,在她的筆下那些深奧的物理公式也能以通俗易懂的言語展現給書籍前的讀者。張純如的時間雖然大部分都用在了寫作上,但為自己的夢想而忙碌也讓張純如感到充實。張純如作為一名編輯,她經常要到讀書館為自己充電,在查閱書籍的過程中她發現根植在記憶裏的那場南京大屠殺居然沒有被刊登在各個有關二戰的書籍裏,這讓張純如十分疑惑和氣憤。

這股憤懣不平的情緒越來越明顯,張純如覺得她作為一個愛國華裔,又是美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撰稿人,她一定要把這段日本人不承認的歷史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心意已決的張純如立即登上航班,抵達了那個充滿傷痕的南京市。她首先踏入的就是那個令人心痛的歷史博物館,在那裏張純如看見了一幕幕血淋淋的歷史畫面,和她記憶裏對南京大屠殺的印象完全吻合,甚至更加刺痛心靈。

由於張純如向來追求真實和嚴謹,中文不太精通的她特意邀請了翻譯者陪同她一起去訪問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在那段時期,張純如的腦海中不斷刷新著南京大屠殺的殘忍細節,那些親歷者口述的事實讓她徹夜難眠,她要把它們全部變為文字,讓世界上的人正視這段真實存在而又鮮為人知的歷史。

威脅與崩潰

amocity
amocity

  


張純如在三年中的時間裏不斷地考證,不斷地查閱所有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線索,她不允許自己的著作中出現任何不符合史實的文字,就算幸存者在遭受日軍侵略前吃了什麼食物也要問得一清二楚。在工作人員眼中,她為了南京大屠殺重現在世人眼前已經變得偏執。她在書海和文獻中看見了《拉貝日記》等外籍人士在中國的所見所聞的記載,這些是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從太陽升起到落下,張純如每天都在記錄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內容,經過了幾年的創作《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終於問世。此時的張純如因為整天看著這些讓人崩潰的畫面,她已經精疲力竭,情緒也有抑鬱傾向。但她一刻也不敢停止自己的腳步,她搬來所有鐵證在辯論會上強調南京大屠殺的慘痛歷史。

著作的發表讓很多人驚訝,原來殘忍的屠殺行為不只是德國納粹党的“專利”,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大屠殺中所做的行為簡直是人類的恥辱,更是人性的變態。把人活埋,看著無辜百姓一點一點被泥土封住呼吸。把刺刀插入懷胎數月的中國孕婦的腹部,再把內髒挑出來。肆意抓捕手無寸鐵的中國婦女,把她們綁起來當做隨意踐踏的慰安婦。日本侵略者的這些行為不經讓人感歎:這真的是人能夠做出來的事情嗎?這完全是泯滅人性的殘暴行為。

沒錯,就連普通觀眾每次看完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主題的影視片都許久都緩不過來那種難以言說的憤恨心情,就像心被霧霾罩上了一樣,別扭、委屈、痛苦、憤恨。更何況是張純如專注於研究南京大屠殺歷史幾年之久,心中的滋味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抑鬱情緒在張純如的心中更加強烈。

緊接著,張純如又接連收到日本右翼分子寄來的恐嚇信和騷擾電話,那些日本人還是不願意面對歷史真相,他們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祖先所犯下的齷齪罪行。本來就有抑鬱傾向的張純如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她甚至要靠醫生的藥物維持睡眠。面對著抑鬱和被恐嚇的恐懼的雙重威脅,張純如的情緒日漸崩潰。

終於,她再也忍受不住腦海裏那一幕幕重現的屠殺場面,再也不想每天在街上東躲西藏的逃避日本右翼分子的追蹤,她選擇以自殺結束這荒唐的人間生活。“砰”的一聲,張純如的年齡永遠止步於36歲。她是我們的英雄,她替千千萬萬個犧牲在南京大屠殺中的同胞發聲,讓全世界一起祭奠那些慘遭殺戮的百姓的冤魂。

這個勇敢的姑娘,值得被所有中國人銘記和感激,更值得被所有人尊重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