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乾隆賜給叔叔一個特權,叔叔非常高興,死前才明白乾隆的真正目的


字體大小:
2022年3月25日 -
:       
 

歷史一:乾隆賜給叔叔一個特權,叔叔非常高興,死前才明白乾隆的真正目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天黑路滑人心複雜,在這個世界上,最不能直視的東西,除了刺眼的太陽,另一個就是人心。為了生活,許多人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帶著偽善的面具,與人相處時,不能太過單純,否則容易上當受騙。在古代,皇帝的話就是聖旨,但皇帝給大臣的承諾,並不一定能兌現,甚至翻臉不認人,果親王胤禮深有體會。

胤禮,出生於康熙三十六年,他是康熙第十七個兒子,雍正同父異母的弟弟,因母親家世不夠顯赫,在後宮的地位較低,胤禮不具備“子以母貴”的優勢。跟其他阿哥相比,雖然胤禮也是皇子,卻沒有多少存在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胤禮清楚自己沒有機會繼承皇位,逐漸養成不爭不搶的性格。

康熙在位期間,皇子們為爭奪儲君的位置,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明爭暗鬥毫不示弱,這就是清朝歷史上著名的九龍奪嫡事件。當各位阿哥鬥得不可開交時,胤禮只是個旁觀者,沒有參與到任何一方,把精力放在讀書學習上,仿佛他與這場爭鬥沒有任何關系,誰勝誰敗都無所謂。

最後,四阿哥胤禛(雍正)勝出,順利坐上皇位。成王敗寇乃亙古不變的規律,雍正登基後,開始對當初跟他作對的兄弟進行清算,出手毫不客氣,胤禮卻因淡泊名利,不僅沒受到牽連,反而得到哥哥雍正的重用。雍正派胤禮負責修葺景陵,胤禮盡心盡力,圓滿完成任務。

雍正對此相當滿意,認為弟弟胤禮辦事靠譜,做人也比較低調,下旨褒獎:“景陵辦理修飾甚好,十七阿哥、孫渣齊、薩爾那甚屬盡心,敬謹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半個月後,胤禮正式被封為果郡王,從此平步青雲,擔任鑲紅旗、鑲藍旗漢軍都統,並代替雍正帝祭祀孔子。

amocity
amocity

  


按照爵位,胤禮原本只能領取郡王的俸祿,但雍正太欣賞這個弟弟,直接發給他親王的工資,其他郡王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雍正六年,胤禮更進一步,被封為和碩果親王,同時兼任正黃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和鑲藍旗蒙古都統,五年後又奉命管理宗人府。

乾隆登基後,對叔叔胤禮不薄,讓他俸祿翻倍,並給胤禮的母親加徽號,讓叔叔胤禮感動不已。俗話說,高處不勝寒,隨著地位的提升,以及乾隆皇帝的格外器重,胤禮卻保持清醒頭腦,沒有因此變得高調,更沒有忘乎所以,他深諳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畢竟君臣有別,盡管皇帝是他親侄子。

如此低調靠譜的胤禮,卻由於錯信了乾隆的特殊賞賜,導致後來後悔莫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有一天,乾隆當年群臣的面說:“果親王便殿賜坐時俱行拜禮,朕心深為不安……皆聖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於朕為叔。行輩甚尊,豈可常行拜禮於朕前乎,命胤禮在便殿召見免除叩拜之禮。”

也就是說,以後胤禮被召見時,不需要跪拜了,並獲得賜座的資格。對於乾隆許諾的這個特權,胤禮欣然接受,且非常高興,這可不是誰都能享受到的恩賜。第二年,乾隆連夜召見幾位重臣商議大事,胤禮最後一個來到,沒有跪拜直接坐下,不是他不把自己當外人,而是侄子乾隆之前賜給他的特權。

胤禮屁股還沒坐熱,乾隆面無表情地看著他,並當著眾人的面嚴厲訓斥。胤禮內心非常委屈,埋怨侄子乾隆出爾反爾,但他敢怒不敢言。深感憋屈的胤禮,不久後以體弱多病為借口請辭,乾隆沒有任何挽留,不假思索同意。乾隆三年,四十二歲的胤禮去世,臨死前才明白乾隆的真正目的,並非對他特殊照顧,而是想整他,對家人說:“我太天真了,不應該相信皇上免除叩拜之禮的承諾。(不該因疾廢禮)”

胤禮死後,或許乾隆對叔叔心存愧疚,表現得極為傷心,不僅親臨其喪,而且下旨給胤禮加祭一次,讓大阿哥永璜穿孝,賜其諡號為“毅”。若胤禮泉下有知,是否能原諒乾隆呢?只有他自己知道。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清史稿》,《清實錄》等

歷史二:清朝一塊寶地,康熙和乾隆每年都去,雍正卻不敢去,究竟是為何?

滿清入關之前,一直過著遊牧的生活,擅長騎馬、射獵。1644年,吳三桂投降於滿清,並因清兵入關,打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王朝--清朝,從此結束了滿族人固有的遊牧生活,逐漸被漢族所同化。

康熙坐上皇位後,為了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鞏固北部邊防,以及對皇子及其他皇室成員進行教育,就在距離京城不到400公裏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蘭圍場。每年的秋天,康熙都會帶著文武大臣、八旗軍隊、後宮的妃子及皇室成員到木蘭圍場行圍狩獵,每次參加此此活動的人數都高達數萬人。

為了解決這麼多人的吃、住、行等問題,就在北京至木蘭圍場之間,接連修建了不少行宮,其中承德的避暑山莊最為出名。據清史記載,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因地制宜,結合了當地的山水特色,並兼具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自從有了承德避暑山莊,康熙幾乎每年都要來到此地住上近半年的時間,並在此處理國事。久而久之,承德避暑山莊不僅僅是帝王避暑、遊玩之地,甚至成為了清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具有陪都的所有功能,清前期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和外交等國家大事,都在這裏處理。

據《清實錄》所記載,避暑山莊初具規模後,康熙帝選園中佳景以四字為名題寫了“三十六景”。之後每次到木蘭狩獵,必須要來避暑山莊住上一段時間,遂成了之後清朝皇帝的傳統。乾隆在位期間,對避暑山莊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增加了很多精美的園林建築,並效仿他爺爺康熙帝,以三字為名又題了“三十六景”。乾隆一生,曾48次來到承德避暑山莊,經常帶著寵臣和珅及後宮嬪妃。

amocity
amocity

  


令人意外的是,康熙的繼承人雍正皇帝,早年曾以皇子的身份來到過避暑山莊。但是,在他做皇帝的13年間,卻一次都沒有來過,很多人對他的這種行為不能理解。關於雍正為何不到避暑山莊玩耍,野史中曾有過這樣的猜測:“雍正的皇位是篡奪而來,自己內心對父親康熙相當愧疚和不安,而避暑山莊是康熙下令所建造,且非常喜歡這裏,內心有愧的雍正就不敢前往。所以,在做皇帝的13年間,一次都沒有來過。”事實真是如此嗎?

後來,乾隆皇帝的一道聖旨,解開了父親雍正不去避暑山莊玩耍的真正原因。據聖旨的內容,可歸納出雍正不去避暑山莊的三個原因。

原因一:雍正一直忙於朝政,沒有時間去散心。康熙去世後,因連年的用兵,導致國庫空虛,留給雍正的是一個爛攤子,以及捉襟見肘的國庫。雍正繼位後,一頭紮進了處理國事當中,不是在批閱奏折,就是在召見大臣,從不敢有任何的懈怠,最終活活累死在皇位上,被認為是歷史上最為勤奮的皇帝之一。

原因二:內心仁慈,不喜歡殺生。之前康熙每年秋季都要帶著很多人都木蘭圍場射獵,在雍正看來,這對那些動物來說非常殘忍,他一心向佛,厭惡殺生。所以,就沒去過木蘭圍場射獵,也就不會去避暑山莊。(備注:此理由值得推敲,縱觀後來雍正對兄弟及大臣的手段,貌似也挺狠的,並不仁慈。)

原因三:雍正本人喜歡清靜,不好大喜功,也不太喜歡運動。認為呆在皇宮處理國事,比出去遊玩、打獵更適合自己,索性就連避暑聖地都不去了。(真的是這樣嗎?)

所以,縱觀這三個原因,雍正之所以不去避暑山莊,並不是不敢,也不是仁慈,壓根就是他沒有多餘的時間。在雍正的努力下,為乾隆時期的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乾隆多次去避暑山莊及到江南遊玩的保證。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清史稿》,《清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