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2年5月20日 -
:
曾國藩和曾國荃:一對劊子手兄弟,殺完太平軍為何收拾自己的兵?
曾國藩和曾國荃:功成名就顯赫一生,不過這榮耀值得驕傲嗎?
在中國近代史上,要說屠殺底層民眾最凶殘,數量最多的,恐怕無過於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兩人了。他們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鎮壓撚軍起義,查辦天津教案,憑借殘殺底層人民升官,實現了出將入相的政治追求;他們向上巴結鹹豐皇帝,慈禧、奕䜣政變掌權後,他們又巴結慈禧,甚至還巴結洋人,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具備奴才的典型特征:他遵從倭仁、唐鑒,高唱“名教”,是衛護“聖道”的封建主義衛道士。曾國荃是曾國藩胞弟,同時也是曾國藩鎮壓底層人民的最主要幫手。
曾氏兄弟原本出生於湖南湘鄉縣的一戶富農家庭,他們的家業最初並不算豐厚,所以他們向上爬的欲念是比較強烈的,常懷“
顯親揚名,榮宗耀祖
”的目標,從小讀書應試。曾國藩在二十八歲時,考中了三甲進士,進入翰林院,開始當京官。曾國荃則留在湘鄉繼續攻讀,後來得了個“優貢生”。當時,他們兄弟倆的社會地位雖有了差別,但所走的道路仍是一條,就是平常學道學,一旦有機會便努力鑽營做大官。
曾國藩一開頭就顯現出善於見風使舵的特點,他一面跟從倭仁等講習程朱道學,以投清朝皇帝標榜程朱道學之機:一方面投靠鴉片戰爭中的投降派首領,即首席軍機大臣
穆彰阿
,成為穆彰阿的私党。由此,使自己的仕途逐漸坦蕩,十年間便累升至吏部侍郎。後因喪母,被迫回家丁憂。
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不斷興起,鹹豐帝下詔令各省在籍大員舉辦團練,進行“搜查土匪”行動。守喪在家的曾國藩聽到朝廷的這個政策之後,他也不甘寂寞,抓住這個時機,以在籍吏部侍郎的身份,出任了湖南的團練大臣。其實,曾國藩很早就野心勃勃,想要訓練一支地主武裝,以替代過時無用的清軍綠營兵。於是他說,“團”與“練”實際是兩碼事,“團”就是保甲,可由當地紳士充當首領,負責在本地清查戶口,捕捉“匪人”等任務;“練”是訓練鄉兵,是隨時可以出動鎮壓反抗者的武裝力量。他鼓勵鄉紳普遍辦“團”,自己則在省城長沙募勇辦“練”。不久即聲稱自己所練的是官勇,不是團丁。他嚴格限制地方官紳辦“練”,以免分其兵權。但鄉紳族長來請求辦“團”的,他往往立即同意,發給鄉團執照,或族團執照,所謂“
以紳輔官,以民殺賊,佐兵力不足
”。這樣大張紳權,作為其控制地方的基礎,使出兵作戰時有了比較穩定的後方。
他支持鄉紳辦“團”,親自主持“發審局”,專門進行血腥屠殺。凡各縣團紳押送被捕的農民和平民到發審局,往往被其立即處死,並禁止屍親喊冤叫屈,嚴禁群眾與團紳辯理。
因此人們詛咒其為“曾剃頭”
,他在《嚴辦土匪以靖地方摺》中說:“
臣身雖得殘忍嚴酷之名,亦不敢辭
。”鹹豐帝則批示稱贊他這種“
務期根株淨盡
”的做法。
曾國藩所練官勇絕大部分將士全都選用的湘鄉人,故命名其為“湘軍”。湘軍將領多數都是曾國藩的同鄉、同學、學生或親友,選將以後即由這些將領通過私人關系去各地招兵,逐漸形成了一支利益相關、進退與共,頗具私人性質的軍隊。湘軍的傳統是誰招募的人就要服從誰,每個營只服從本營的營官,各營之間是獨立和不相統屬的關系,而整個湘軍的各營將領都只服從於曾國藩個人。
湘軍與一般的清軍有很大不同,除了在組織上不同外,還有訓練上的不同,湘軍特別注重軍事裝備和軍事技術的訓練,同時還注重對士兵進行反動的政治訓練。那時一般的清軍綠營兵普遍裝備陳舊,僅以刀、矛、弓箭、火槍等為主;湘軍成立之初便大造船艦,還前往廣州購置了洋炮千餘尊,後來又陸續不斷地進行充實,曾國藩強調武器的精利是作戰取勝的決定性因素。
湘軍招兵也頗有講究,他們主要招募那些老實可欺、服從聽話的,一般都是“深山窮穀寒苦之民”,在配備武器後,湘軍還規定要作三個月的操練,使士兵掌握基本的戰鬥技術後才出戰。湘軍以程朱道學作為基本的封建理論武器,向官兵灌輸封建倫常,講究對長官的“忠誠”,以鞏固所謂的團結,並聲稱要為保衛聖道、盡忠王事而死戰,尤其是父子兄弟親屬好友同在軍中的,激勵他們生死相救,進退相應,因此實現了思想行動的一致。因此湘軍的戰鬥力比清廷所倚重的江南大營、江北大營要強悍得多。湘軍在組織編制、思想訓練、技術操練、軍事指揮和後勤安排等方面,均有相當周密的部署,自然成為一支反動的勁旅。
遺憾的是太平軍方面對湘軍的這些特點是缺乏足夠認識的。當太平軍於1853年——1854年大舉西征時,起初取江西,占湖北,進軍湖南,基本未曾碰到過強硬的對手,然而,當林紹璋率主力於1854年3月19日進抵湘潭時,遭遇到了湘軍的狙擊,兩軍鏖戰的結果竟然是太平軍十戰十敗,八天之內,林紹璋所部便全軍覆沒,水師喪盡,僅以數騎奔回靖港,接著又連續向東敗退,進入江西待援。湘軍則乘勢東下,攻陷武、漢,直攻九江,來勢洶洶。所以後來忠王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承認“林紹璋在湘潭全軍敗盡”,
把這次大敗列為天朝十誤之一
,認為這場戰局影響到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整個局勢,這說明湘軍的實力確實是比較雄厚的。
當然,曾國藩訓練的湘軍地主武裝也有其自身的弱點,根本問題在於他們不得民心。曾國藩自己也承認:“
官兵有騷擾之名,賊匪有要結之數,百姓不甚怨賊,不甚懼賊,甘心從逆。官兵過境,無物可供買辦,無人可為向導
。”以致“賊愈剿愈多,愈擊愈悍”,太平軍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能屢敗而屢起,有時組織反擊,以多勝少,使曾國藩捉襟見肘,常常陷入被動,湘軍主力也打過不少敗仗。曾國藩一度曾驚呼“
呼救無從,中宵念此,魂夢屢驚
”,
還有過兵敗自殺的狼狽
,可見湘軍的銳氣也曾多次受挫。
正當曾國藩在江西與太平軍相持處於劣勢時,其弟曾國荃受命從湖南募集練勇數千增援,在江西吉安城下初戰得勝,因此號稱為“吉字營”。吉字營充實了湘軍的實力,成為湘軍的嫡系部隊。他們利用太平天國發生內訌、分裂的機會,發動了猖狂的進攻。
雙方爭奪最為激烈的戰鬥是在安徽省城安慶。安慶是天京上遊的主要屏障,太平軍志在必守。守安慶的太平軍是英王陳玉成的精銳部隊葉芸來部。攻安慶的是曾國荃的湘軍主力。兩軍在安慶城下,鏖戰經年,戰鬥極為殘酷。
所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由於湘軍各營輪流苦戰,死死地圍住安慶不放。陳玉成多次前來解圍,都未成功。城內守軍彈盡糧絕,終於被曾國荃部攻陷。
這時清廷鑒於江南大營、江北大營相繼潰滅,深知滿洲貴族已不中用,只好破例升任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節制蘇、皖、贛、浙四省軍務,成為清朝付與軍政大權的第一個漢人,也是當時最有實力的地方大員。
曾國荃也由知府晉升為巡撫,擔任圍困太平天國首都天京的主攻任務。
曾氏兄弟得到清廷重用後,更加矢志效忠於清室。
他們在蘇浙皖一帶采用燒殺趨避,制造無人區的辦法,企圖切斷當地百姓與太平軍的聯系。廣大戰區的附近,“
男婦逃避,煙火斷絕,耕者無顆粒之收,相率廢業
”,使太平軍“
行無民之境,猶魚遊無水之池;居不耕之鄉,猶鳥居無木之山
”,
開創了慘無人道的“三光”先例
。自此太平軍經濟上困窘,士氣大衰。曾國荃卻對湘軍將士宣揚“中外紛布洪逆之富,金銀如山”,
號召他們攻進南京去發大財
。
於是中下級湘軍像著了魔似的瘋狂進攻天京,雖死傷於天京城下的達兩萬八九千人,圍攻達兩年之久,最後還是被曾國荃部所攻破了
。
曾氏兄弟的劣跡,尤其表現在吞沒天京城內財寶上,他們因此受到各方強烈的指責。曾國藩為了緩和矛盾,減少清廷對他的嫉忌,在剿滅了太平軍後,他決定把自己親手創建起來的湘軍消滅掉,來一場“狡兔死走狗烹”,不同的是他搞的是大走狗烹小走狗以保富貴,這一手的確比韓信等高明多了。
在第一次裁軍時,他就裁撤了三、四萬湘軍主力部隊;後來,又因為部分兵營嘩變,不聽調遣,他進行了強行裁撤,並以懲辦遊勇的名義,對追索欠餉的湘軍兵士進行屠殺,或以參加哥老會官兵的理由進行搜捕懲治:再加上因為對撚軍作戰而損耗也不再增補,就這樣,沒幾年湘軍基本上就完全瓦解了。曾國藩導演的這出“狡兔死,走狗烹”戲碼,很有效,只不過他所烹的主要都是那些下層走狗,而湘軍上層人士則大多發了財、升了官。作為湘軍首腦的曾氏兄弟,通過利用湘軍這個工具消滅了太平軍,成功後他又轉過來消滅湘軍,鎮壓遊勇,從而鞏固了自己的權位。曾國藩後來受封為一等侯,授予武英殿大學士,出任總督;曾國荃也受封為一等伯,並被擢至兩江總督的高位,曾氏兄弟可謂功德圓滿、青史留名。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