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2年5月27日 -
:
東漢末年,風起雲湧,天下大亂,所謂“英雄出亂世”,因此三國時代也是人才輩出、豪傑並起的時代。在魏蜀吳三國中,曹魏集團最為人才濟濟,可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曹操的用人之道歷來為人稱道,這也是他能亂世稱王的重要原因。曹操執政過程中曾頒布《求賢令》,以唯才是舉之心求賢,這為出身貧寒的能人志士提供了機會,也是讓曹營勢力急速擴充的重要原因。
曹操到底是如何任人的呢?是什麼讓這些謀臣志士甘為曹操所用?
一、豪族為柱,兼收並用
東漢時的政權主要以豪族地主作為支柱,生在漢末的曹操也不例外,他將豪強作為主要依靠力量的同時再舉各階級人才,達到兼收並用的地步,因此曹操身邊的人才集團上至貴族下至平民,無所不包。曹操的骨乾軍主要是豪強世家,靠接納地方的地主階級武裝形成,如曹洪、曹仁、夏侯惇等都是譙縣一帶的大地主,任俊、許諸、李典等人本身也有很大勢力,他們後來都成為曹操人才集團中的重要力量。
除地主豪門,曹操後來又逐漸的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年少時曹操便有“命世之才”的稱號,加上後來許劭稱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名聲更為響亮,盛名為曹操取得世家地主的信任奠定了基礎。曹操當上東郡太守後荀彧前往投奔,荀彧是荀淑之孫,荀淑是當時各世家大族中的首腦人物,地位舉足輕重,於是在荀彧的舉薦下更有一大批士人前往歸順曹操,如荀攸、鐘繇、王朗、郭嘉、杜畿等等不計其數。
所以曹操的用人之道是兼收並蓄,並非一些人所謂任用貧賤之人來沖淡世族勢力,他的政治抱負不僅要通過能人士子來實現,更要以豪強宗族為支柱。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世族當中善謀者居多,寒門武將更多。曹操的用人原則是不論出身如何,只要有能力有志向,能成為其實現政治抱負的助力,又願意為他所用,一概收用,不偏不廢。
於是曹操身邊逐漸聚集了不同階級的各種人才,有主動歸附的,如荀彧、郭嘉、賈詡等;還有敵方將領投降而來的,如於禁、徐晃、張遼、龐德等;有本身是豪強大族的,如李典、李乾等;也有正常通過選拔舉用的,如袁溪、張範、何夔等。甚至陳琳這種痛罵過曹操的人,他也能既往不咎任用,這是十分難得的。也是因為曹操的知人善任、兼收並用,才讓他的周圍聚集無數人才,最終成就大業。
由此可見,曹操的用人範圍是非常廣的,宗族豪強能用,被舉薦者用,通過選舉的士人用,甚至痛罵過自己的人也任用,這就為他身邊人才雲集奠定了數量基礎。
二、德才兼備,唯才是舉
在對人才德行的要求上,曹操的任人原則是德才兼備,兩者缺一不可。曹操三次頒布《求賢令》,揚言只要一個人德行美好,同時又有治國之才,即使聲名狼藉也願納入旗下。雖然曹操曾表示對“不仁不孝”的有能之士也盡可能重用,但實際上他對德高望重的人更為欽佩,如歷史上廉明清正的毛玠、正氣儒雅的蔡琰等。
毛玠年輕時做縣中小吏,以公正廉潔聞名。歸曹後,曹操命他與蔡琰共同主持文人士子的選舉,兩人都是正直清廉之士,在他們的努力下朝中奢華風氣蕩然無存。當時有不少負有盛名但舉止虛偽浮華的人始終沒有得到重視,他為人儉樸清廉以作表率,即使朝中極受寵幸的臣子也不敢超出規制。曹操因此對毛玠非常贊賞,曹丕也曾親自拜訪他。在選拔人才方面讓清廉儒雅的毛玠、蔡琰主持,不僅提高了選拔人才質量,也體現出面對賢才時曹操的公正態度。
曹操雖然看中德行,對有德之人更為欽佩尊敬,但在用人時更傾向於選擇有能力的人,即使這類人品行不佳,在曹魏集團也很有可能得到重用。曹操會對通過選拔的人才進行分類,在他眼裏,有德無才者終一事無成,才高而道德低劣者棄之不用對國家來說是損失,因此這類人會得到重用,還有一類人有才能但喜歡以此炫耀,曹操認為他們不但對國家沒有助益,反而會誤國傷民,不能重用。
可以看出曹操對所用之人的要求是德才兼備又唯才是舉的。對曹操來說,德行固然重要,但才能更為重要,僅自身品德美好對國家來說只是多了一個良好公民,沒有治國的才能便是無用。沒有德行但有才能的人雖然可能飽受世人詬病,但他的才能只要取之有道,對國家的治理會有大用。而仗著有才就飄飄然的人最容易在為治國獻計獻策的過程中出現失誤,犯眼高手低的錯誤,曹操的任人看似荒誕,實際上有一定道理。
三、投降納叛,不拘小節
對投降與叛變的能士,曹操采取的是盡棄前嫌的態度。曹操的五員大將,張郃、張遼、於禁、樂進、徐晃各有其能,英勇謀略皆有,文才武略兼備,即使面對十分強大的對手,他們也是臨危不亂,無堅不摧。但這五員大將中有三人都是投敵而來,張郃、張遼、徐晃原本是袁紹、呂布、楊奉下屬隨從,於禁、樂進則是在軍陣行列中選拔而來,可以看出曹操也很善於在戰爭中發現人才。
曹操在處理投降與叛變的關系方面,有自己的方法。劉琮、蒯越前來投降,曹操歡喜的不是攻下荊州,而是得到蒯越這樣的賢才;許攸背叛袁紹投降曹操時他親自迎接;陳琳被俘虜時非但沒有殺害,反而讓他擔任隨軍參謀的職務;王修也是在曹操的用人之道中淪陷,棄袁譚投曹;對張繡的反亂他也能不計前嫌。曹操這種處理叛亂與投降的獨特方法更讓他身邊聚集了更多人才。
除此之外曹操處理“大”與“小”時采用的是顧全大局的態度,在用人方面寬宏大量,胸懷博大,他的胸襟和氣魄也是他成為一代梟雄的原因之一。從一個刺客成為坐擁上百謀士的大將,管理上千人的曹氏集團,與他獨特的用人之道分不開,同時也離不開身邊眾多將士的鼎力相助。如文聘降前曾讓曹操失望,後來仍是委以重任,文聘也不負所托,最終幫曹操守住江夏這塊軍事重地。
四、禦兵有方,從善如流
在禦將用兵方面,曹操都能任人唯賢,從善如流。孫權曾贊美曹操禦將之道,說曹操能夠發揮各個將才的長處,人盡其用,將他們的特長最大化。如許諸、典韋身材強壯、武力高強,同時忠誠守法,曹操就讓他們在戰爭中擔任前鋒,沖鋒陷陣,休息時就統領軍隊親兵;他在軍陣中提拔的於禁、樂進,在俘虜中任用的張遼、徐晃,都在為曹操效命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留名青史。
對待投降的將領,曹操也會委以重任。如劉表帳下的文聘,在江漢地區很有威望,曹操便任命他為江夏太守,讓他掌管邊疆事務,以抵禦孫權;呂布遭擒後,曹操收攏張遼、臧霸、孫觀等人,其中臧霸於凍土之地很有恩信,曹操便把青、徐二州交給他管轄;與曹操同宗族的人也得到重用,帶兵打仗,鎮守城關。
用兵方面,曹操借大漢天子的名義四處征戰,對謀士提出的用兵策略、軍事計謀擇優而用,破袁紹、占荊州、擒呂布、取漢中,對外又降服匈奴等,最終將北方統一。在曹操的眾多謀人志士中,郭嘉軍事方面的才能很受賞識,深為曹操器重,他們之間的君臣情也十分真摯感人,“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
史書評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他能通過敵人的心理特點,性格才智等作出最正確的決策,兵鋒無敵。如建安三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呂布,呂布堅持守在下邳不出來,戰役持續大半年,曹操見兵士將領皆疲憊不堪,准備放棄。此時郭嘉卻以遠見卓識看出勝利的機會,認為呂布有勇無謀,陳宮雖有謀略但反應緩慢,勸曹操急速進攻,曹操依計而行,果然大勝。
除郭嘉外,曹操帳中善謀的智者還有很多,如荀攸、程昱、許攸、賈詡等等。除了善用謀士外,曹操對部下也是賞罰分明,有功之臣賞賜毫不吝嗇,也非常能體恤下屬,對待立下大功的謀士,曹操不斷給予表彰、封邑,甚至將自己的租稅分封賞賜眾人,以示同甘共苦之心,這些重賞更是讓有功之臣更加賣命,無功之人更加努力上進。能夠科學合理地禦將用兵,是曹操用人之道的關鍵所在,如若不能人盡其才,即使有再多謀士將領也是無用。
結語
曹操的用人之道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選拔時不論出身階級,任用時任人唯賢,引將用兵時從善如流,這都是曹操在用人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緣由,而用人的成功讓曹操的稱霸之路更為平坦順暢。但曹操用人方面也有缺點,如暴戾、疑心重、唯我是從等,鐘惺有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我想是十分公允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