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垓下之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多少個淮陰侯韓信,才能打敗一個楚霸王項羽?


字體大小:
2022年6月20日 -
:       
 

明朝萬歷年間編纂發行的《全漢志傳》給出了垓下之戰的確切戰場位置和十面埋伏的由來:“(韓)信與李(左車)共議地面,指九裏山為中央,東至定國山,西至雞鳴山,南至鳳凰山,北至大河,四下八方,留兵四野,十面埋伏。

垓下之戰以漢軍勝利楚軍失敗告終,韓信也因此有了跟王翦白起比肩的資格,但是我們細看相關史料,再算一筆細賬,就會發現十個淮陰侯韓信,也未必能打贏一個楚霸王項羽,如果韓信自己帶兵與項羽對決,即使有三五十萬人馬,也會被項羽殺得人仰馬翻。

韓信的軍事能力,在劉邦手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但是獨自面對項羽,顯然還是差了一點檔次,這一點在《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中有明確記載:“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蓼侯孔熙)居左,費將軍居右(費侯陳賀),皇帝(劉邦)在後,絳侯(周勃)、柴將軍(棘蒲侯陳武,史稱柴武,蓋因棘蒲為柴)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複乘之,大敗垓下。”

楚霸王項羽總共只有十萬人馬,這十萬人馬中還包括後勤補給部隊,而韓信帶領的三十萬,全都是一線作戰部隊,結果被項羽打得一觸即潰,最後是左右兩翼包抄上來,這才把項羽困在垓心。

項羽的十萬軍隊,被劉邦的八十萬大軍十面埋伏,實在是沖不出去,但是韓信想圍殲項羽,顯然也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決定垓下之戰的另一重要人物出場了:張良吹簫,漢軍唱起楚地民歌,消磨了項羽的雄心壯志:“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心急如焚的項羽夜不能寐,他飲酒作歌,上演了一出霸王別姬,然後就帶著八百壯士突圍了——包圍圈裏的楚軍,在項羽突圍之後,就可以放下武器投降了。

amocity
amocity

  


項羽最終也沒能重回楚地,這不是他回不去,而是無顏見江東父老,也可能是已經厭倦了戰爭:“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劉邦不肯和項羽單挑,而是用十倍的兵力以多打少,再加上戰神韓信和謀聖張良聯手,項羽雙拳難敵四手,只好含恨自刎烏江。

簡述過垓下之戰,咱們該來比較一下項羽和韓信的軍事能力了,為了便於比較,咱們先得算一算雙方兵力。

項羽的十萬兵力,各種史料記載都是一致的,無需討論而劉邦的大軍是一百萬還是八十萬,就得好好統計一下了。

韓信並不是垓下之戰總指揮,除了韓信帶領的本部三十萬兵馬,還有其他異姓諸侯王參戰,所以史料才說是漢王與諸侯一起打項羽,韓信就是諸侯之一(先為齊王,改封楚王,最後降為淮陰侯)。

參戰的諸侯和將軍們,兵力較多的是淮南武王(當時是九江王)英布,他“於九江收其故卒”,有眾十萬。按照漢王劉邦的指令,英布將十萬部隊全都投入了垓下之戰。

除了淮南王(九江王)英布,有眾十萬的諸侯,還有梁王彭越(時為魏國國相)、燕王盧綰(劉邦的發小)。

這兩個人有二十萬大軍,加上韓信的三十萬,五十萬對十萬,似乎可以一戰了,因為孫子兵法早已經說了:“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但是楚霸王項羽並非等閑之輩,漢王不敢單純以五倍兵力跟楚軍決戰,所以他又調來了降將周殷(原為楚大司馬)和信成君酈商各五萬人。

除了前面所述六十萬,還有漢王劉邦的直屬部隊中軍十萬人,周勃陳武的總預備隊十萬人,這樣一線作戰部隊就已經達到了八十萬之多,再加上其他小股勢力,漢軍旗下的軍隊,絕對已經超過了百萬之眾。

這樣盤點下來,以韓信為前敵總指揮的漢軍總共至少有一百萬,他面對的是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項羽十萬楚軍,結果還被項羽半夜跑掉了:“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百萬大軍鐵壁合圍,被項羽捅成了窗戶紙,這不是韓信指揮無能,而是項羽實在太厲害了。這時候讀者諸君就可以解答這樣一個問題了:如果沒有劉邦統籌協調,也沒有張良指揮四面合唱楚歌,就是憑個人能力,多少個淮陰侯韓信,能打敗一個楚霸王項羽?

amocity
amocity

  


筆者認為這個問題要從三方面來回答,如果僅從個人武力方面來比較,一千個韓信也打不過一個項羽,這一點從後來的戰鬥中就可以得到證明:“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項王乃馳,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正史中僅項羽一人而已,後來的關羽和李存孝,似乎也都不如項羽勇悍,後世將悍將比作關羽張飛而不比作項羽,其用意是顯而易見的——再猛的名將,也無法跟楚霸王項羽相提並論。

但是很遺憾,古代戰爭並不以大將單挑定勝負,就像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所說的那樣:“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鬥勇,一千個韓信也奈何不得一個項羽,但是要從鬥智方面考量,對自己武力過於自信的項羽,還真不是韓信的對手,要是耍心眼,一個韓信就能把項羽耍得團團轉。

鬥智鬥勇兩方面比較,韓信和項羽一勝一負,但是比起綜合實力,項羽就略遜一籌了,因為在“鬥富”層面,項羽面對的就不是韓信而是劉邦了——這是項羽的短板,這個短板已經被劉邦發現並利用了:“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項羽之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他遇到韓信和劉邦,卻只能飲恨烏江,這就是不可改變的戰爭規律:沒有人是萬能的,即使是力能扛鼎的楚霸王項羽,如果沒有好的參謀班子和充足的後勤補給,在大規模戰爭中,也打不贏對方沒有手無縛雞之力的指揮官,更何況劉邦是當世梟雄,韓信是一代戰神,張良是千古謀聖,後面還有蕭何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員和糧秣,項羽一人單挑漢太祖和漢三傑,哪裏還有不敗的道理?

項羽之敗是偶然也是必然,他不敗於垓下,也會敗於其他地方,這時候就要提請讀者諸君發表高見了:項羽兵敗垓下,是敗給了韓信還是敗給了劉邦?如果範增仍在,項羽有沒有可能打贏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