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字體大小:
2022年11月02日 -
:
您也可以在舒適的家中尋找未被發現的天體。
直到現在,我們才知道太陽最近鄰居的存在。在 NASA 報告的一項研究中,天文學家報告發現了 95 個被稱為褐矮星的天體,其中許多與我們的太陽相對較近。雖然它們主要距離我們大約幾十光年,但它們足夠接近天文學家認為它們在我們的“宇宙鄰居”中。
本世紀發現的一些標本是發現的最冷的棕色恒星之一。這些發現歸功於選擇參加美國宇航局公民科學項目後院世界:9 號行星的公民。在這個項目中,來自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 (NEOWISE) 衛星的數據和退役太空望遠鏡的數據斯皮策向公眾展示。國家空間基金會的 NOIRLab 也參與了該項目。
NSF 助理科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亞倫·邁斯納 (Aaron Meisner) 說:“ 大量的現代數據集可以解鎖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發現,令人興奮的是,公民科學家可以首先發現這些發現,”並補充說,“ 這些後院世界的發現表明,公眾可以在重塑我們對太陽能社區的科學理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些棕矮星的發現有什麼意義?
褐矮星的星等不足以像恒星那樣為自己提供動力,但它們比行星重很多。盡管我們稱它們為“棕”矮星,但如果我們近距離觀察它們,它們實際上會呈現洋紅色或橙紅色。
一些褐矮星非常熱,一些達到數千華氏度,新發現的一些褐矮星溫度低於 212 華氏度(100 攝氏度)。更重要的是,其中一些甚至享受接近地球的溫度,理論上,這些可以容納水雲。
較冷的棕矮星也有較小的直徑,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在可見光光譜中顯得微弱的原因。然而,這些仍然會輻射出望遠鏡可以捕捉到的熱量和紅外光。但是,由於它們的紅外線輻射也沒有較熱的輻射那麼活躍,因此它們更容易被更近地探測到。
2014 年,發現了已知最冷的褐矮星 WISE 0855。它的溫度為 -10 華氏度(-23 攝氏度)。這是迄今為止觀察到的最冷的褐矮星。天氣太冷了,以至於有人認為它可能是一顆失控的系外行星,這意味著它最初是一顆圍繞起點運行的行星,但後來偏離了軌道。
行星和棕矮星在形成過程中都經歷了相同的物理過程,新發現將被證明有助於研究太陽系以外的世界。
共同作者 Jackie Faherty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外行星和棕矮星上,他說:“這篇論文證明了太陽附近仍然是未知領域,公民科學家是優秀的天文制圖師”。並補充說:“將最冷的棕矮星映射到最低質量為我們提供了對低質量恒星形成過程的關鍵見解,同時為詳細研究木星類似物的大氣層提供了目標清單。”
相關知識
褐矮星是質量介於最重的氣態巨行星和最輕的恒星之間的一種次恒星,具體而言,質量介於13至75或80倍木星質量 <1><2>,或大約2.5×1028 kg 至大約1.5×1029 kg。低於這個範圍的是次褐矮星(有時被稱為流浪行星),質量在這之上的是最輕的恒星紅矮星。褐矮星可能只有對流,而沒有分層或化學分化深度<3>。
不同於主序帶上的恒星,褐矮星的質量不足以維持核心中氫(1H)融合成氦的核聚變反應。然而,它們介於13 MJ和65 MJ之間<2>的質量,被認為可以進行氘(2H)和鋰(7Li)的核聚變<4>。人們還在爭議能否不以核聚變反應來定義,而以形成的過程更好的定義褐矮星<4>。
恒星都按照光譜來分類,褐矮星的光譜分類為M、L、T和Y型 <4><5>。盡管它們都被稱為褐矮星,但仍然有著不同的顏色<4>。以人眼能看見的許多褐矮星<4><6>,它們可能是橙色或紅色<7>。在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內,褐矮星都很黯淡。
已知有行星環繞的褐矮星有2M1207b、MOA-2007-BLG-192Lb、和J044144b。
距離地球最近的褐矮星是在2013年發現的盧曼16,這是距離6.5光年的一對聯星。截至2017年12月,在NASA的檔案中質量最大的系外行星是HR 2562 b,估計質量在30±15 MJ,已經超過行星和褐矮星質量分界(13 MJ)的兩倍多<8>。
BY: Utku Kucukduner
FY: 宇宙天文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