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3年7月29日 -
:
引言
自古以來,藏區都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明朝政府尤其重視對藏區的管理,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多次派遣遣藏使入藏,為維系明朝中央與藏區關系做出了巨大貢獻。
那麼,明成祖時期的遣藏使到底是什麼樣的身份?又承擔著怎樣的責任?
一、遣藏使的身份
朱棣繼位後,在對待藏區的制度上沿襲了洪武年間,通過安撫和封賞藏區僧、俗首領的方式來加強中央與藏區之間的聯系。
永樂年間,明朝中央尤為重視和藏區的關系,根據《明太宗實錄記載》,朱棣在位期間,曾多次派遣遣藏使入藏,其中載有姓名的遣藏使就有十五人之多。
而通過有記載的遣藏使來看,可以將遣藏使的身份分為三種:朝臣、宦官、僧侶。
1、朝臣
有記載的十五位遣藏使中,朝臣占據七人。其中,陝西都指揮同知劉昭、何銘官居從二品,河州衛千戶康壽、洮州衛千戶趙誠官居正五品,鴻臚寺丞李本、淩友諒官居從六品,永寧府土官知府各吉八合官居正五品。
可見有資格擔任遣藏使的官員,官職至低也是從六品,而官職較高的甚至達到了從二品。
2、宦官
除了朝臣,永樂年間有記載的遣藏使較多的就是宦官,一共有五人。提及明朝的宦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明太宗朱棣通過政變奪取政權,之後擔心藩王做大,明成祖在原有的錦衣衛的基礎上又設置了東廠,以監督百官。
可以說在朝臣與宦官之間,明成祖更信任後者。出使藏區的宦官無疑是明成祖的心腹。
3、僧侶
《明太宗實錄》記載中,還有三位遣藏使的身份是僧侶。這主要是因為藏區的居民多信佛教,且藏區佛教有著較高的地位。
僧侶出使藏區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信仰上與藏民達成共鳴,同時也更好與藏區的佛教拉進關系。
明成祖時期的遣藏使都是精心挑選的結果,其中有朝廷要員、皇帝心腹,還有應和藏區習俗的僧侶,可見明成祖對藏區的重視。
遣藏使入藏後,又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拉進藏區與中央的關系?
二、遣藏使的義務
1、招安和安撫藏區首領
《明史》記載: “永樂元年五月,明成祖派遣河州衛千戶康壽前往安定等衛撫諭諸部族撫諭其土酋人等簇招諭眼即多咂簇、馬兒咂簇、思囊日簇、潘官簇、哈倫等簇。”
明朝時期,藏區並不統一,大小各異的藏族部落分族而治。這些不同的部落中,有的尚未歸順明朝,有的已經歸順明朝但偶爾會叛逃。
遣藏使入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與藏族各個部落的首領會面,收服有意歸順朝廷的新部落,安撫和威懾搖擺不定的已歸順部落。以此保證明朝中央對藏區的絕對統治地位。
2、迎接藏族僧人來京城講法
明朝時期的藏民是一個普遍信奉佛教的民族,佛教在藏區有著絕對的崇高地位。藏區佛教首領的地位往往高於凡俗首領,而一些藏區甚至直接有佛教統領。
引接佛教首領出藏入京,不僅是為了促進文化交流,也是中央建立與藏區不可割裂關系的一種手段。
明成祖在《邀請哈立麻詔》中說: “先帝安邦經國於中土,於世尊教法,先前即懷敬信。皇考太〈祖〉皇帝及篤信佛法,皇妣高皇後薨逝已久,朕思報恩,罔得其方故此即遣司禮監少監侯顯等齎信物來請,願尚師以慈憫喜樂為懷,盡速前來為要。”
這件事發生在永樂元年,明成祖任命侯顯為遣藏使,出使藏區,以孝順先帝為由邀請藏區佛教首領哈立麻來京城。
永樂四年,侯顯帶著哈立麻行經萬裏,成功到達京城,明成祖與百官以隆禮迎接。哈立麻在京城講經兩年,重新返回藏區,明成祖不僅專門命人護送,還賞賜了不少金銀財寶,以表示朝廷對佛教的尊崇。
之後,明成祖又相繼邀請了好幾位藏區佛教首領到京城講經,不僅賞賜了財物,還對其進行了封賞,以肯定其地位。
多位藏區佛教首領來京城講經,不僅促進了京城佛教和藏區佛教的文化交流,也鞏固了明朝中央與藏區部落之間的關系。
3、敕封藏族部落首領
明成祖在對待同姓藩王上多有忌憚,但在藏區管理上卻沿襲了洪武年間“多封眾建”的方法,先後冊封了五大藏族王、兩大法王以及大國師、禪師等多個大小不等的封號。
永樂四年起,明成祖先後封西藏帕木竹巴政權首領、封館覺地方喇嘛教國師、河州衛轄境喇嘛教領袖、封西藏止貢寺高僧、思達藏地方薩迦派首領為闡化王、護教王、贊善王、闡教王和輔教王。這五大藏王是永樂年間對藏區首領最高的封號。
除此之外,著名的明朝三大法王,其中兩個被封禪於明成祖時期。
《新紅史》記載: “卻貝桑波為皇家 講經、灌頂、並為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後資福。皇帝所賜禮品無數。皇帝親賜卻貝桑波以‘如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封號。”
永樂元年,明成祖以感恩先帝後為由派遣侯顯邀請哈立麻來京城,哈立麻跋山涉水萬裏而來,在京城講經兩年後離開。
明成祖感念其功苦,封他為“如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簡稱:大寶法王。
永樂十一年,烏思藏薩迦高僧昆澤思巴來到京城,明成祖甚喜,封其為“萬行圓融妙法最勝真如惠智弘慈廣濟護國演教正覺大乘法王西天 上善金剛普應大光明佛”,簡稱:大乘法王。
4、辦理驛站和藏區道路事宜
遣藏使除了招安和安撫藏區首領、迎接佛教高僧和敕封藏區僧俗首領,還肩負著維護藏區驛站和道路的示意。
藏區驛站和道路是藏區和中央之間最重要的鏈接,也是重要管理藏區的必要途徑。
《明太宗實錄》記載: “敕都指揮同知劉昭、何銘等往西番、朵甘、烏思藏等處設立站赤,撫安軍民。”
劉昭駐守西寧二十年,被當地居民敬畏,永樂五年,明成祖命他完成修路事宜。劉昭順利完成後得到了明成祖的大力褒獎。
三、遣藏使入藏的意義
1、有效鞏固了明朝中央對藏區的統治
藏區政權割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明朝對藏區管理的難度。遣藏使入藏招安和安撫部落首領、對部落首領進行敕封等,加強了中央與各藏區之間的關系。
同時,遣藏使入藏也有利於中央了解到藏區部落的歸順情況,以便即使處理,保證整個藏區都在明朝的管轄勢力下,避免了未歸順藏區影響已歸順藏區。
2、促進藏漢文化交流,使得中央與藏區的聯系更加緊密
遣藏使引接藏區高僧回京講法,也將中原文化帶到藏區,讓藏區居民更加了解中原。高僧來中原講法時,也會將藏區的一些文化、習俗帶到京城,與京城的文化融合。
另外,遣藏使迎接高僧入京的行為,一定上向藏區居民表達了中央對佛教的信任,也無形中拉進了兩族之間的關系。
總結:
遣藏使入藏對於明朝對藏區的管轄而言十分重要。首先,遣藏使傳達聖旨,對藏區高層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其次,遣藏使無不是身份顯赫、德高望重或者皇帝心腹,也給予了藏區極大的尊重,讓藏區領導群體看到朝廷對他們的重視。
總之,明朝永樂年間能將藏區的管理做得如此之好,遣藏使們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
《明史》
《明太宗實錄》
《新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