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漢獻帝被逼退位,為何還把2女兒嫁給曹丕?看看曹丕登基時說了啥


字體大小:
2024年1月13日 -
:       
 

前言

有人說,皇帝就是龍,而龍生而即是龍,不需經歷蛇蝮蛻變的磨難。可曹丕明明是在父親曹操死後,強取漢帝劉協天下,才最後登上那龍椅。他逼迫漢帝讓位,又何來“生而為龍”?

曹丕登基那日,面對眾臣發表的一番感慨,似乎在為自己闡釋奪位的正當性。但其間真相,又是否如他所說的那般高尚?他心中到底在想些什麼?

強權催生野心,曹氏盯上華姓寶座

曹操原本只是漢朝一介小臣,沒有太多榮華富貴可圖。但他有遠大的抱負,見證著漢室日趨衰微,趁機聚斂兵權,逐步坐大。曹操先是在官渡擊敗了當時最強的對手袁紹,接著又消滅了割據一方的呂布和劉表,逐步統一了北方局勢。隨後,他挾持漢帝劉協東遷許昌,開始穩固中原政權,為奪取天下做准備。

可以說,曹操畢生的政治目標就是一統天下,成就霸業。他出生時漢室仍然強盛,但曹操憑借過人的政治手腕和決斷力,抓住漢末亂世的機遇,從一個小小郡守躋身至魏國宰輔之位。僅僅數十年時間,曹操就完成了從普通人到權傾朝野的驚人跨越。

amocity
amocity

  


曹操心術不正,手段極為狠辣。他先後擊敗群雄,又趁漢室衰微之時控制朝政大權,甚至強占漢帝親妃,意圖置漢室於死地。這些野心勃勃的行徑無不彰顯著他奪取天下、建立自己王朝的野心。劉協對曹操的所作所為早已看在眼中,心生不滿,卻暫時無可奈何,只能委曲求全,任由曹操擺布朝政大權。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終於得償所願,受封為魏公,成為實際上的獨立諸侯。這無疑是他躋身帝位的重要一步。與此同時,他的兒子曹丕也在同年被立為世子,順利成為曹操事業的合法繼承人。

曹丕生來就備受寵愛,又資質出眾,深得曹操的喜愛。曹丕也確實頗有才乾,既精通文學,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頭腦。他自小就對繼承父親的事業,一統天下抱有無限憧憬。被立為世子後,他的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

五年後,建安二十六年,曹操病逝。曹丕順利繼承曹操魏國之位,一時間威勢極盛,距離帝位似乎只有一步之遙。曹丕作為兒子,自然要繼承父親的遺志。他渴望扶持魏國,完成曹操未竟的霸業,這樣才能彰顯自己的才能,不負眾望。於是,登上帝位的念頭也漸漸成形。曹丕明白,這是實現自己抱負、超越父親的契機所在。

逼迫禪位,漢室舊夢破滅

曹丕繼位後,中原地區大致統一,朝野上下已經沒有什麼反對他稱帝的聲音。曹操在世時已經打下堅實的政治基礎,現在權傾朝野的曹丕完全有實力承襲皇位。許多官員甚至主動請曹丕早日稱帝,以完整曹氏的王朝夢。

曹丕明知眾望所歸,也了解現在就是稱帝的大好時機。但是他也深諳權術,知道還需要一個正當的緣由,來推動這最後一步。於是,曹丕故作推辭,假意表示自己還有顧慮,不敢擅自稱帝。這只是他與心腹演的一場戲,目的就是博取人心,為奪帝位制造輿論。

很快,曹丕和心腹密謀,向漢帝施加壓力,要求其“禪讓”帝位。他利用漢室的名義為自己奪權增加合法性,這就是曹丕高明的政治手段。曹丕派心腹多次進言,聲稱天命已歸於曹氏,劉協應當禪位以免禍亂。

劉協朝堂上屢遭羞辱,親人也多被曹操誅殺,對曹氏父子早已恨之入骨。他當然不願輕易拱手讓出帝位,但現實卻令他毫無選擇的餘地。漢室國運已堪憂,劉協手無重兵,難以阻擋曹氏的鐵蹄。面對曹丕如泰山般的壓力,劉協終究還是選擇了讓位。

延康元年正月,在曹丕的逼迫下,劉協以“禪讓”的名義,傳位於曹丕,東漢正式滅亡。曹丕得償夙願,建立魏國,稱魏文帝。曹氏終於登上他們覬覦已久的華姓寶座。

而漢帝劉協則在禪位後被曹丕軟禁在鐘室鄉,身家性命全部受制於人,至死也未能重返宮禁。他在位時,始終受制於權臣曹操,最後又被其子奪去天下,可謂命運多舛。一個華麗的王朝就這樣在時間洪流中轟然倒下。

懷揣屈辱,劉協讓女投魏懷中

劉協讓位後,為表示誠意,將兩個女兒嫁給了曹丕為妃。這無疑是他最後的妥協,既保全了自己一線生機,也成全了曹丕鏟除異姓、穩固皇位的需要。

曹丕得償所願登基為帝,心中自然激動萬分。當日,他面對眾臣說出了一番頗費解的話:“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曹丕這句感慨,被很多人認為是自我標榜和厚顏無恥。因為舜禹之禪讓,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權力平穩更替;而曹丕分明是強逼劉協讓位,哪裏高尚可言?

然而,我們或許可以設身處地,換個視角來解讀曹丕這番話。劉協作為漢朝天子,自小過著錦衣玉食的宮廷生活。曹操控制朝政後,他每日擔驚受怕,深宮中的嬪妃和他的兒女也接連遭遇殺戮。這些屈辱與創傷,對他造成何等巨大精神打擊,可想而知。

到最後,為保全性命,他不得不放棄帝位,又將心愛的女兒嫁給了強取天下的曹丕。這對一個父親而言,實在是難以承受的屈辱。他眼睜睜看著心愛的女兒被送入敵人懷抱,可想而知他有多麼痛苦和絕望。

然而表面上,劉協仍需維持一派從容大度的姿態,把讓位描繪成自己的高風亮節之舉。他不得不強打精神,隱忍著內心的痛苦和不甘,來完成這一儀式。這種強顏歡笑的做派,無異於給自己心頭的創口又撒上一把 。

amocity
amocity

  


曹丕也許是想到,劉協的處境其實與舜禹時代的禪讓頗為相似。舜禹之禪是和平演變,但其中也可能隱藏著種種離別苦痛。舜做出禪讓時,心中也許同樣滿懷悲苦;禹接受禪讓時,也不會真的快意恩仇。劉協讓女入曹家,表面上仿佛舜禪位時讓女為禹妃,但真實的感受恐怕更為複雜。

禪讓的本質,或許遠沒有故事傳說中的那樣高尚。它背後,也充滿了權勢更替的無奈與痛苦。想到這裏,曹丕不禁感慨,原來所謂禪讓的內在真相,自己算是略知一二了。

感歎間蘊意何在,權力遊戲萬變不離其宗

柳宗元在《舜禹之事》中分析過,禪讓的本質是一種實力對比下的必然結果。堯讓位於舜,舜讓位於禹,都建立在各自的實力基礎上。強者奪去弱者的權力,再用“禪讓”來渲染合法性,這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劉協讓位於曹丕,表面看是主動禪讓,實則是迫於形勢無奈所為。曹丕手握重兵,劉協已是風燭殘年,實力對比可以說是懸殊的。曹丕也清楚這一點,他的感慨暗示了對禪讓本質的新認識。

權力更迭本就建立在強權基礎上。曹丕可以看作是一個政治強人,他繼承父親的事業,又憑借過人的政治舞台打散異己,穩固中心權力。這樣的政治強人注定會取代衰微的舊權力,奪取新的政權。劉協作為漢室傀儡,已命懸一線,禪讓於曹丕也是 命運的必然。

曹操之父曹操通過武力擊敗群雄,逐步掌控朝政大權。到曹丕這一代,奪取帝位也不過是必然的結果。舜禹的禪讓是故事,而劉協的禪位則是歷史。我們不應否認歷史的殘酷,亦不應盲目美化權力更替中的種種罪惡。

回望歷史,我們需要的是客觀平和的態度。權力遊戲從來就圍繞實力的角逐展開,其宗旨萬變不離其宗。曹丕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才會在登基時感慨舜禹故事與現實的差異。我們若能正視權力更迭的本質,也就能超脫浮誇的情感,而獲得更為全面的認知。

曹丕的感慨,或許正是他對權力更迭本質的一種通透。我們不必貼上非議的標簽,更多需要的是洞察事理的睿智。這也許就是歷史的意義所在,它讓我們接觸種種黑暗,卻也從中獲得智慧的啟迪。正如曹丕從一個爭權奪利的權臣,獲得了對禪讓本質的更深刻理解。

結語

歷史常常出人意料,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曹丕也許有他的苦衷,他的感慨也許暗藏著我們忽略的種種真意。我們若能站在歷史的全景中審視,就能超越情感,獲得對真相的洞察。這就是我們讀史和看待歷史人物時,需要秉持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