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全球溫度持續攀升對區域影響逐漸顯現


字體大小:
2024年3月08日 -
:     
 

7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全球變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全球沸騰的時代到來了”。近日,由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李慶祥團隊基於其研發的全球表面溫度數據集升級版本China-MST2.0再一次印證了“全球沸騰時代”的說法。

李慶祥團隊研發的全球表面溫度數據集(China-MST)來自中國的全球溫度基准數據集,該數據集收集了1850年以來全球陸地氣溫數據,並在整合近10多年若乾個國家和區域的相關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研發了一個全球陸地均一化氣溫數據集C-LSAT,進而創新數據集集合重建方法和參數、重建不確定性評估模型,並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環境信息中心(NCEI)研發的全球海表溫度數據集ERSSTv5融合而得到。

近期,該團隊進一步針對北極最大和最小冰面面積情景,對北極地區的氣溫數據進行了集合重建,升級為數據集China-MST2.0,其給出了多達近千種不同擾動參數組合的集合數據,為系統估計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提供了可能性,從而使得該數據集成為了全球覆蓋更為完整的數據集產品。

基於China-MST2.0,團隊評估指出,2023年上半年全球溫度已經位列有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三高溫年,僅略低於最暖的2016年上半年和次暖的2020年上半年。

從月平均來看,隨著厄爾尼諾事件不斷發展,4月份開始全球平均海溫達到了有觀測記錄以來最高的當月最高值,6月份全球平均陸地氣溫也上升到有觀測記錄以來當月的第2高溫,二者共同作用,使得5月份開始,全球平均表面溫度達到了破當月紀錄的最高值。

2023年6月,我國氣候呈暖乾特征,全國平均氣溫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

基於China-MST2.0的進一步分析還表明,進入今年下半年以來,在厄爾尼諾事件、部分區域野火等推動下,全球表面溫度繼續攀升。

amocity
amocity

  


7月份全球平均海溫、全球平均陸地氣溫和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均已經達到破當月歷史紀錄的最高值;考慮到7月份氣候平均值也是一年中最高的,7月還打破了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溫度最高值。如果參考2023年8月至12月平均溫度達到近5年(2019—2022年)的平均水平,2023年平均溫度將打破2016年最高的溫度紀錄(升溫為1.25℃)。

從目前全球溫度的水平,結合厄爾尼諾發展進程及其短期預報結果,及全球溫度變化相關最為密切的大西洋多年代際振蕩(AMO)的極端正位相來看,這一破紀錄的情況極有可能在2023年成為現實,2024年甚至可能會出現更高的全球溫度。

amocity
amocity

  


李慶祥認為,導致全球2023年極端變暖的因素有很多,如人類活動、厄爾尼諾、太陽活動和湯加火山的滯後影響等。

其中人類活動(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主導了長期的氣溫升高趨勢,特別是在50年到100年以上的時間尺度內;在10年左右或以下的時間尺度內,氣候系統內部的波動變化,比如厄爾尼諾、太平洋年代際振蕩、北大西洋多年代際振蕩等對短期的變暖趨勢產生影響較大。

“全球變暖對區域性氣候變化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李慶祥解釋道,一方面,變暖可能導致區域性溫度變化趨向於極端化。比如由於北大西洋濤動(NAO)等環流異常對東亞冬季地面溫度帶來明顯影響,導致極寒事件多發,使得上世紀末以來中國區域平均溫度並沒有顯著升溫,但具體體現則是夏季的最高溫度升高,冬季的最低溫度降低,即極端氣溫波動的範圍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人體感知熱應力指標(特別是酷熱指數)的變化顯著快於溫度本身的變化,溫度加速上升時,人們體感的熱不舒適性將會顯著增加,特別是低緯度地區更為突出,這些均值得引起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