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4年7月09日 -
:
作者:陳澤源
文/四季文史
翻開中國古代史你會發現,歷朝歷代皇位之爭都是一件大事,胡亥為了皇位和趙高等人密謀,殺死了公子扶蘇;曹丕為了鞏固皇位,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詩;隋煬帝楊廣為了皇位殺父弑兄;李世民則策劃了玄武門之變。皇位之爭很少有不流血的時候。
貞觀17年,唐朝太子李承乾被廢,太子之位在李治和李泰兩人之間旋即展開,當然,一場腥風血雨不可避免。兩個人為了皇位各施手段,各位大臣也緊隨其後。但唐朝這場儲位之爭中,長孫無忌的站位很值得深思,兩個皇子都是他的外甥,長孫無忌卻站在了李治的背後,而沒有選擇跟李泰站在一起,這又是為何呢?
一言以蔽之,在長孫無忌看來,不論是李承乾或是李泰繼位,都對自己不利,他們都有自己成熟的党羽,只有年紀尚輕的李治,日後可以為自己所掌控。我們細說開來!
唐朝李氏太子之位之爭
在古代,在皇家大院,嫡長子在沒有特殊情況下被立為太子、世子是老祖宗立下的規矩,立長不立賢一直是不容置疑的鐵律。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黃袍加身,雖說在歷史上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是權力和地位的爭奪就是生死之戰,這種利益沖突突破了親情甚至倫理。李世民上位以後,確立太子也是一件大事,自古君王在位立儲,都是要首先解決的大事。所以作為李世民嫡長子的李承乾自然被確立為太子不在話下。
要說這位太子李承乾,可能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加上他對老師為師不尊,對父親陽奉陰違,面前一套背後一套,甚至乾出了“逼宮”的事情,想讓李世民早點把位子給他,這不免讓李世民涼風背後起、寒從心底生。由於李承乾的心術不正,所以李世民決定撤換太子。但是鑒於自己的切身經歷,他不想把孩子們之間的關系弄僵,一直在思考權衡利弊。
長孫無忌的“金點子”
李世民在思忖良久之後,想到了四皇子李泰來繼承太子。李泰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他很有才華,也很聰明。但是李泰在李承乾逼宮事件中,有謀害親嫡的舉動,而且對於李泰任太子,也遭到褚遂良等大臣們的極力反對。李世民最終覺得青雀李泰殺子傳弟的承諾不過是一句謊言而已,所以李泰最終也被否定。
儲君之爭,從來都不是兄弟間的事,一定都有各自劃分了派別的大臣插手其中。就在李世民為立新太子絞盡腦汁的時候,長孫無忌替李世民想了一個點子。長孫為李世民推薦一人,那就是日後的唐高宗李治。長孫為何要推薦李治呢?一來為了解決主子李世民廢立太子造成的尷尬處境;二來為了緩和皇子們之間的敵對情緒,不至於彼此交惡,讓歷史重演;第三,長孫出於私心使然。因為當時李承乾和李泰都有自己的一班人馬,唯獨李治沒有,因為李治年紀尚輕,還沒有成熟的党羽,日後若能當得了皇帝,李治肯定會感謝他這個舅舅,長孫無忌也好控制李治、控制皇室。
唐太宗李世民的進退與立廢
在歷史上,立儲向來是皇室上演的一幕大劇。因為立儲事件關乎國家命運、人民福祉,同樣也牽扯到很多王公大臣的切身利益。可以說,這些大臣站對了隊伍,就意味著新皇帝的加官進爵,但如果站錯了隊伍,即將面臨的是流亡,甚至是滅族。所以,誰當太子,都會暗藏著腥風血雨、電閃雷鳴。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選擇李治,包括在廢立太子上如此慎重、費心思,主要是他聯想到自己玄武門發生的種種事情,對於他自己來說,這是以前的人生汙點,但他不想讓類似的殘酷事件在孩子們中間重演,不得不說在廢立太子這件事上,李世民終於乾了一件大事、正事。後來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承襲了大唐盛世,雖然沒有大的功績,但也沒有什麼大過,總的來說大唐比較風平浪靜。
總之,長孫無忌對李治的看法,實際上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認可。唐太宗曾說過兩個字來評價李治——仁懦。李治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枚小白,他是十足的好人,但是太懦弱。而這兩個字恰恰就是長孫無忌支持李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