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4年8月09日 -
:
作者:歷史小亦
前言:上世紀90年代末,南京一家房產公司在雨花台區鄧府山開發建設區教師樓之時,意外發現了兩座明代古墓。其中一座是明代公主墓,俗稱“八公主墓”,墓主人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八女福清公主。另一座則是其子駙馬舍人張傑之墓。
福清公主墓呈長方形券頂,規模宏偉,建築考究。張傑之墓則與其母之母相距約百米。二墓雖早已遭盜掘,但基本保存完好的兩塊壙志卻幫助後人得以厘清《明史》中的某些錯誤。為了不影響教師樓的建設,在2000年年底,經南京市文物局研究決定,由南京市文物研究所按原比例,將福清公主墓移建於鄧府山北麓明朝開國元勳鄧愈墓園內。
今天本文的主角鳳翔侯張龍,就是福清公主的老公公。張龍,鳳陽人,是跟著朱元璋一起渡江的革命元老。身為淮西勳貴的一份子,既躲過了洪武二十三年的李善長案,又逃過了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案,最終在朱元璋臨終前一年壽終正寢並得以歸葬於家鄉。這樣一個運氣好到爆的人物,兒子還是老朱的駙馬,他們家的鳳翔侯爵位為什麼就沒有傳下來呢?
基層出身的開國元勳
根據《明史》的記載,張龍雖然是“從龍渡江”的老革命,但之前的經歷估計只是基層指揮員,因為他直到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老朱平定武昌之後,才被授予“花槍所千戶”的官職。而且當時的千戶所也有等級差別,統兵七百以上稱為上千戶所,五百以上稱中千戶所,三百以上稱下千戶所。即使張龍是上千戶,那也不過是個團級乾部。要知道此時距離他參加義軍已經過去了足足十年,這進步是真夠慢的。
接下來張龍在平定張士誠的作戰中表現出色,升任威武衛指揮僉事。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月,徐達、常遇春率二十五萬大軍北伐,張龍也是軍中一員。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參政傅友德所部攻克鳳州(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縣,位於市區西南方向),張龍奉命留守。順便提一句,傅友德是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才投奔朱元璋的,人家升職速度可比張龍快多了。三個月後,元軍對鳳州發動了一次攻擊,被張龍率軍擊敗,元軍主將悉數被斬。
鳳翔保衛戰明朝開國之後,朱元璋在賜予功臣爵位之時,一般都會選取其軍事生涯中的高光時刻所在地。比如吳良封江陰侯、耿炳文封長興侯、費聚封平涼侯,莫不如此。而張龍獲封鳳翔侯,顯然對於他來說,鳳翔這個地方極其重要。
洪武二年五月,徐達率大軍發起了慶陽戰役。慶陽俗稱隴東,位於今甘肅省東部,東接延安,西接固原,北臨榆林,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守將張良臣驍勇善戰,素有“小平章”之稱,手下養子七人皆善戰。如果不拿下慶陽,明軍的側翼就始終處於元軍的威脅之下,因此這一仗勢在必行。
明朝一方將星雲集,馮勝、湯和、傅友德、顧時、俞通源、陳德等大將悉數到場。北元一方也竭盡所能增援慶陽,其中賀宗哲攻打鳳翔,孔興、脫列伯圍攻大同,王保保所部進逼原州(今甘肅鎮原縣)、涇州(今甘肅涇川縣)。鳳翔素有“秦隴襟喉”之稱,守住鳳翔,才能確保明軍主力的安危。根據《明實錄》的記載,當時鳳翔守將為金興旺。但從日後論功行賞來看,鎮守鳳州的張龍顯然率軍馳援了鳳翔。
鳳翔乃秦隴襟喉之地,向因大軍攻圍慶陽未下之時。王保保令其將賀宗哲來攻城,穴地通道。指揮金興旺、張龍、黃旺與舊軍二千餘人多方備禦,出奇挫敵,致其退遁,關中晏然。—《明太祖實錄卷五十八》
換句話說,慶陽之戰是明軍北伐之後最慘烈的一仗,光鳳翔保衛戰就足足打了十五天。元軍動用了各種攻城方法,包括“以荊為龜笆”,就是把荊條編成大箕,然後背起來沖鋒,可以抵禦弓箭和石塊。明軍的對策從城頭扔燃燒的稻草,來個“火燒藤甲兵”。隨後元軍改變策略,“或隧地,或突至甕城”,城中則應對自如。最終元軍在聽到慶陽失陷的消息後狼狽遁去。
從《明實錄》的記載來看,金興旺顯然是鳳翔保衛戰的第一功臣,他此後升任都督僉事兼秦王府左傅。可惜金興旺在洪武九年七月去世,沒能趕上第二次大封功臣。不然的話,只怕鳳翔侯的爵位更應該頒給金興旺而不是張龍。當然張龍在此戰中的表現也很亮眼,《明史》在其本傳中稱張龍親自出城迎戰,甚至被一箭射傷右肋後依然不為所動,這才大破賀宗哲所率的元軍。
賀宗哲悉眾圍城,龍固守。宗哲攻北門,龍出兵搏戰,矢傷右脅,不為動。遂大敗之。—《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進封侯爵鳳翔之戰後,張龍配合大將軍徐達出兵攻打興元(陝西漢中),又擊敗明夏政權大將吳友仁,因功升任大都督府都督僉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張龍作為副將,跟隨曹國公李文忠西征洮州。大獲成功後,張龍於次年五月奉旨回京。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一月初一日,張龍以“平羌戎”的功勞獲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鳳翔侯,食祿二千石,免二死,子孫世襲指揮使。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傅友德率大軍征討雲南,張龍從征。根據《明史》的記載,他“鎮七星關,破大理、鶴慶,平諸洞蠻”。憑借此功,最後加祿五百石,“予世券三十年”。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五月,又和六安侯王志、安慶侯仇成一起前往雲南品甸(今雲南祥雲縣)修繕城池、建立屯堡、設置郵傳,安撫百姓。
前文說到張龍的鳳翔侯不是世襲的,子孫後代只能世襲一個指揮使的官職,那麼《明史》中“予世券三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世券”就是功臣鐵券,上面記錄了封爵時的誥文。筆者還是翻回《明實錄》看看是怎麼回事。
壬午,論平雲南功,進封潁川侯傅友德為潁國公。副總兵、永昌侯藍玉,安慶侯仇成,定遠侯王弼等先為有功,身受侯封。今功著南征,當爵及子孫,食祿二千五百石。—《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六十一》
這一段應該就是《明史》的原始資料出處,藍玉、仇成等人和張龍是同時獲封侯爵的,當時也都是子孫只能世襲指揮使。但雲南之戰後,參戰侯爵除了增祿五百石以外,子孫也得以世襲爵位。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張龍。
告老還鄉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初,鳳翔侯張龍隨大將軍、宋國公馮勝一同北征金山,討伐前元太尉納哈出所部。明軍大兵壓境,納哈出不戰而降,遼東一帶徹底平定。
對於納哈出所部降兵,明廷將他們調離遼東,前往雲南平叛。這些人當然也不是傻子,誰都不願意去給明朝當炮灰。結果到了常德,發生了嘩變。叛軍一部分北上陝西,一部分逃去重慶。北上陝西的那夥人被藍玉手下大將聶緯給滅了,逃去重慶的這幫人則被張龍給滅了。
明年,勝調降軍征雲南,次常德,叛去。龍追至重慶,收捕之。—《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張龍和延安侯唐勝宗一起前往黃平、平越、鎮遠、貴州諸處訓練軍士,提督屯田,並相機征剿餘蠻。四月份的時候,鳳翔侯以武力做後盾,改龍裏長官司為龍裏衛指揮使司,治所在今貴州省龍裏縣。但是他的小夥伴唐勝宗哪去了呢?
此時的延安侯已經被召回南京,並作為胡惟庸和李善長餘党被打入大牢。五月二十日,太師、韓國公李善長自殺,唐勝宗等人被一並賜死。六月八日,驚魂未定的張龍被召回南京。我們很難揣測這位鳳翔侯一路急行之時,心中作何感想。好在朱元璋並沒有株連張龍的意思,只是賜他黃金二百兩、白金二千兩、鈔千錠、文綺三十匹,讓他告老還鄉。
但是這次的退休並不徹底,因為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八月,朱元璋讓張龍以及大批勳貴跟著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一起去山西開展軍衛屯田大生產運動。筆者在多篇文章中都寫到過,朱元璋此舉是將公侯調離南京,為冊封朱允炆為皇太孫創造一個安定和平的環境。因此等到張龍於當年年底返回京城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現在《明實錄》的記載之中。
那麼這位鳳翔侯有沒有受到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藍玉案的牽連呢?筆者以為沒有。一來藍玉案受牽連的公侯名單比較清晰,鳳翔侯不在其列。二來《明史》明確記載其卒於洪武三十年,即公元1397年。此外明朝在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吏部清吏司主編了一部《明功臣襲封底簿》,裏面有這樣一段記載:
洪武三十年,張龍病故,欽命張麟送回原籍祭葬。
由此看來,鳳翔侯張龍確實是壽終正寢,這在洪武末年實屬不易。那麼既然如此,他死後兒子張麟為何沒有襲爵,他們家的爵位又是怎麼丟掉的呢?
鳳翔侯失爵始末
張麟,鳳翔侯張龍之子,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十七日被封為駙馬都尉,選尚太祖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
這是張麟在史書上的唯一記錄,何時去世?不知道。為何沒有襲封鳳翔侯?不知道。根據明代著名史學家王世貞在其所著《弇山堂別集》中,透露了張麟的信息:
十八年第八女福清公主下嫁駙馬張麟,鳳翔侯龍子也。永樂十二年麟卒。—《弇山堂別集卷三十六》
張龍死於洪武三十年,如果其子張麟死於永樂十二年(距其父去世已經十七年),他為何沒有襲封鳳翔侯呢?行文至此,似乎線索都已斷絕。但是文章一開始就說了出土的兩塊壙志中,有一塊是福清公主和張麟之子駙馬舍人張傑的,裏面有這樣的內容:
父諱麟,以功臣子選尚太祖高皇帝女福清公主。洪武二十三年歲庚午閏四月二十日,舍人生,甫五歲而孤。—《故駙馬舍人張克俊壙志》
福清公主的去世時間是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二月十二日,那麼張傑(張克俊名傑,字克俊)所謂的“甫五歲而孤”,只能是指父親去世。換句話說,駙馬都尉張麟的去世時間在洪武二十八年。此時其父張龍仍然在世,所以張麟並未襲封。兩年後張龍去世,張傑年僅七歲,也尚未到襲封年齡。但是《明史》中明確記載了張傑曾經襲封鳳翔侯。
鳳翔侯張龍,洪武十二年封,祿襲同前,後予世襲,加祿五百石,三十年卒。傑,建文時襲。永樂初除。—《明史卷一百五·功臣世表一》
至此筆者稍作整理,洪武三十年鳳翔侯張龍去世,由於兒子駙馬都尉張麟兩年前已經去世,而孫子張傑年紀太小,故而暫時沒有襲封,但並不代表鳳翔侯爵位被廢除。到了建文年間,可能是建文二年,當時張傑10歲,得以襲封鳳翔侯。但是在靖難戰爭後,張傑的爵位被廢除。
洪武功臣和建文年間獲封的爵位,到了朱棣上台後有很多都被削除,包括曹國公李景隆、歷城侯盛庸等人。其中朱元璋第七女大名公主的駙馬李堅,曾因討伐燕軍的功勞獲封灤城侯。滹沱河之戰中李堅被俘,在押赴北平的途中去世,其子李莊嗣封灤城侯。朱棣篡位後將李堅打為奸党,大名公主在恐懼之下辭去爵位,獻出世券。那麼,張傑的境況,會不會和他表弟李莊相仿呢?福清公主可能在靖難戰爭中也是站隊建文帝一方,故而觸怒了朱棣,導致了兒子的削爵。
子莊年七歲,嗣侯。成祖即位,莊父姓名在奸党中,以主故獲宥。主懼禍,遂納侯誥券。—《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
到了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張家後人曾請求朝廷複其爵位,吏部以“龍侯不嗣者四十年”的理由予以拒絕。最終張麟之孫、張傑之子張綱被封為光拿工資不乾活的孝陵衛副千戶。
命故駙馬都尉張麟孫綱為孝陵衛副千戶,食祿不任事,奉福清公主之祀。—《明英宗實錄卷十二》
根據壙志,張傑死於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公主去世後張傑即在家守孝,期滿後赴北京向皇帝謝恩(當時朱棣已經常駐北京)。不料在寓居慶壽寺之時不幸染病去世,年僅30歲。慶壽寺原為金章宗所建大慶壽寺,緊鄰北京皇城西南垣,靖難戰爭之前的主持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姚廣孝。但是壙志中記載張傑的兩個兒子一個叫張武綱、一個叫張武紀,不知為何《實錄》中少了一個武字。
結語:張龍的鳳翔侯爵位逃過了洪武二十三年的李善長案和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案,他本人也幸虧是老朱女兒的公公,而非親王們的嶽父,終於讓他在刀光劍影的洪武朝末年得以平穩著陸,壽終正寢。可惜這個好不容易保下來的爵位,終於還是沒能逃脫朱棣的毒手,惜哉。
另外再說句題外話,福清公主的壙志中有這樣一句話:“母後孝慈高皇後”,據此有專家甚至提出應該修改《明史》,將馬皇後的女兒數量改為三人。寶慶公主,朱元璋最小的女兒,她的壙志中對生母是這樣描述的“母後孝慈高皇後生母張氏”。福清公主壙志這句“母後孝慈高皇後”後面同樣有三個已經磨損的字,想來就是記載其生母為何人。何況《實錄》中明確記載其生母為“安妃鄭氏”,專家們請勿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