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1743年夏天:最高氣溫44.4,僅北京城熱死11400人!此高溫從未被超越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13日 -
:     
 

作者:澈哥聊歷史

雖說現在早已進入了數九寒天,但隨著春天的腳步將近,萬物也漸漸有了複蘇的苗頭。
大多數人比起刺骨寒冬,或許更愛那七月盛夏。但提起 1743 年那個足以載入史冊的酷暑,或許會讓很多人不喜那炎天暑月了。

如今的人們每逢七月酷暑還可用空調風扇來降溫消暑,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在酷熱中幸以貪得幾許清涼,生活在古代的人們遭受熱災時,大多數人 也只能望天苦問“酷暑炎炎何處避?”那些生於富貴之家的人逢夏還可“領冰票,枕涼枕, 食蓮湯,住冰殿”,而貧苦百姓在熱災來襲時,街邊熱死者卻不在少數,悲矣。

說到我國的氣候史,不得不提起“掀開中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神秘面紗”的第一人竺可楨,他於2009年將中國五千年的氣候變化分作考古、物候、方志和儀器觀測四個時期。同時將冬季溫度作為氣候變動的指標,把我國經歷的氣候大致劃分為四個溫暖期和四個寒冷期。而就當處在第三個溫暖期時,高溫極端天氣出現較為頻繁。因此至今未被超越的最熱夏天就出現在這個時期。

於 277 年前乾隆八年,也就是公元 1743 年。正在經歷著第三個氣候溫暖期的大清並沒有過於轟動的歷史事件發生,除了比往年提前的炎熱和居高不下的氣溫讓當時的百姓叫苦連連外,一切都如往常般平淡。但是隨著步入七月盛夏後,一場熱災顛覆了百姓對盛夏的認識。雖說歷史上也有很多對熱災的記載:“當時正處五月,到處寸草不生一片頹然景象,幾乎所有的泉眼枯竭,大地龜裂草木皆乾枯而死。”“行都斛水百錢,江淮杯水數十錢”。

amocity
amocity

  


但是在談及公元1743年的七月,這些高溫紀錄只能屈居二三。再之後的1942年和1999年的時候,也達到了42.6攝氏度和42.2攝氏度的高溫,但之後的溫度都在沒能超過公元1743年的那個夏天。

通過查閱記述了我國歷史上各種天氣、大氣物理現象及其相關事件的《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中對於清代氣象的描述,“京師威暑”;“牆壁重陰亦炎如火灼,日中鉛錫銷化”;“五月苦熱,泥土沙石仿佛被炙烤焦糊了般,桅頂流金,到處都有人被熱死。”;“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大旱千裏,屋中所擺放的東西皆是灼熱燙手的,風炙樹木向西南輒多死。六月間,自天津南武定府因熱而四處逃散的百姓眾多,路人多熱死。”可以看出這這幾乎涉及北京、天津、山西、山東、河北等整個華東地區的異常酷暑,給當時的人們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在這樣的高溫下,“於僻靜處談鬼”的解暑玩笑話已經無法給人們帶來任何的安慰了,不僅僅是人,世間萬物仿佛都要在這炙烤下融化般。據說在當時,乾隆沒有被熱死是因為一個叫龍皮的寶貝,只要把這個東西掛在門上,室內外的溫度就截然不同。

同時,乾隆還用大量的冰塊來降溫消暑,以當時的條件儲存冰塊是極其困難的,並不是所有家庭都可用上,幾乎只有大戶人家的冰窖裏會儲藏在其中。即便擁有當時最先進的避暑方法,酷熱還是讓乾隆困擾無比,便作詩道“冰盤與雪簟,瀲灩翻寒光,輾轉苦煩熱,心在黔黎旁。”可是,相比這些富人來說,貧苦的百姓並沒有那麼幸運,記載的“渴死者其眾”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時整個華北地區完全進入“威暑”模式,就像《浮山縣志》所載的那樣,“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街邊巷道上被這炙烤而死的窮人和胖人隨處可見,許多中暑昏迷的百姓很多也因為沒有充足的水源和有效的救治,

在家中或者街邊死去。

這一年夏天,各地的百姓都陷於驚恐與恐慌中。當時以北京的情況最

為糟糕,形容起來那便是“薰熱難當,牆壁重陰亦炎如火灼,日中鉛錫銷化,人多渴死。”

想象一下正午豔陽炙烤下,錫紙都曬化了,更何況是人呢?

amocity
amocity

  


所以酷熱七月究竟熱死了多少人呢?按照當時的朝廷官員統計:7月 14日至同月25日,短短的半個月裏,北京近郊及城內已有 11400 多人死於酷暑。而實際的死亡人數肯定不止於此,僅僅只是在北京就有那麼多人死於熱災,再加上其他地區,可以說整個華北地區更甚師整個中國都沉浸在死亡的籠罩下。

如果僅通過史志的文字記載,我們很難有一個准確的對當時酷暑的直觀參考。通過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古氣候研究室主任、氣候變化研究首席專家張德二張博士對此的研究和測算,這乾隆八年的“魔鬼七月”20 日至 25 日下午的溫度均高於 40 攝氏度,其中在 7 月

25 日這天,溫度竟高達 44.4 攝氏度!這已然達到了高溫紅色預警!

這樣的高溫紀錄始終未被超越,難以想象在 277 年前沒有空調風扇可以消暑,也沒有完善的醫療條件。面對著百年難遇的熱災,百姓是多麼的驚恐和煎熬。

這高溫天氣的危害也因此受到了國家與百姓的重視。面對酷暑不僅僅使人體感到身體不適,思維遲緩效率降低,中暑、患腸道疾病以及心腦血管等病症的發病率也有所上升;同時人們對於水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大,水資源的大量流失也增大了熱災的危害性。尤其在農業方面,高溫酷暑加劇了土壤水分蒸發以及植被的蒸騰作用,由於高溫引起的少雨同時出現時,就會造成土壤失墒嚴重,加速旱情的發展,這給農業生產的影響是巨大的。

不僅如此,持續的酷暑高溫也增大了山火火災的發生率,不僅對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破壞,還會給國家和百姓的生命財產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