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16日 -
:
作者:武成歷史
河西走廊對於中國來說,是一條十分特殊的通,從秦漢到明清河西走廊是歷代統治者最重視的一條黃金之路,現今,河西走廊依然是一帶一路的超級紐帶。
根據人類的起源學說,從非洲走出來的早期智人,應該就是從河西走廊進入中國的。當華夏族在這塊土地上發展出自己的文明後,又是通過這條走廊,與中西亞地區保持著科技交流和貿易往來的。
秦漢時,中國人似乎已經遺忘這條走廊。直到漢武帝為了打擊匈奴,才派遣張騫重新穿過河西走廊。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西行,為中華民族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一條國運之路。
當漢武帝得知數千裏外的西域有那麼多的國家,那麼廣闊的疆域時,他意識到首先要做的是控制河西走廊,作為經營西域的基地。不過,此時的河西走廊還處在遊牧民族控制下。
先秦時,大月氏、義渠國等胡族是這裏的主人。秦國即使兼並了義渠國,也只是控制了走廊的一小塊部分。張騫發現河西是塊肥美之地,有能力生產足夠的糧食,也是放牧的好地方。於是,漢武帝征發移民,充實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年,也就是張騫從西域回後的第五年,漢武帝設武威、酒泉二郡。十年後,設張掖、敦煌二郡,河西走廊盡歸漢土。河西走廊長約一千公裏,最窄處僅數公裏,寬處達兩百公裏,因位於黃河以西而得名。走廊內雖然年降水只有兩百毫米,卻因為有祁連山冰雪融水利於灌溉,擁著發達的農業,是西北有名的糧倉。
在大旱之年,河西的糧食還曾接濟過內地。最東端的武威,也是漢朝最早設立的郡治,漢武帝用武威這個名字來表明自己的志向。他要向河西、乃至西域宣揚大漢的武功軍威,開辟打擊匈奴的新戰場。
武威是西部邊陲和內地的分界線,更是西北的軍政、經濟、文化中心,唐時改名為涼州。這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漢胡雜居,粟特、波斯、大食等外族比比皆是。前後有六個割據政權,在此設立國都。
張掖是河西走廊裏的主要農業區,農耕、牧業都很發達。“張國臂掖、以通西域”,這裏是連接內地和西域的紐帶。
古時,張掖也叫甘州,是甘肅省名字的來源之一。西出張掖後,土地開始變得荒涼起來。酒泉現在因航天基地而聞名,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很可能以為是水草豐美之地。其實這裏十分乾旱,完全靠雪山融水才能發展農業。
相傳,漢軍在這裏發現一處甘泉有美酒的味道,因而得名。也有傳說是霍去病曾領軍到此,乾渴難耐時,他把禦酒倒入甘泉之中,分給三軍將士。使得士氣大振,大家奮勇當先,擊破匈奴。為了紀念這次戰鬥,便有了酒泉之名。敦煌這座城市像她的名字一樣輝煌,這裏有無數的記憶和失落的文明。
從西漢至北宋初年,歷代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記錄,古波斯、古印度文明與中原文化的交流,統統被封存在莫高窟的藏經洞裏。敦煌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西域諸國的使者、商人、移民,踏入敦煌就意味著進入了漢家疆土。
來自不同文明的藝術家、工匠,共同創造出莫高窟這座藝術的殿堂。這裏有歸義軍對暴政的反抗,不屈的戰鬥和最後的掙紮。
當党項騎兵鋪天蓋地而來時,敦煌絕望地陷入了沉寂。直到有人無意中打開那個藏經洞,才讓世界重新認識到敦煌的價值。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進取西域的橋頭堡,也是防衛國門的屏障。
漢朝之後,歷代都牢牢掌握著這裏,一旦丟失,便意味著國運的下降。唐朝後期,安西主力內調,河西走廊淪於吐蕃之手,唐朝從此沒有恢複到初年的盛世。
北宋初年,西夏崛起,吞並河西,牽制了宋朝大部分精力,昔日的關中平原變成西北前線。缺乏進取心的宋朝終為異族所滅,中原的繁華盛景變成過眼煙雲。
明朝對西域的經營得而複失,只得在酒泉以西修築嘉峪關,放棄了敦煌。明朝在西北自保有餘,開拓無力。直到清朝,才重新將西域歸回漢土,設新疆省,從此再未分離。
從中華先民到共和國建立,河西走廊見證著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歷史。有人說,農耕文明天生保守。河西走廊卻是農耕文明向外開拓的通道,一代又一代的農民子弟,從這裏走去,為國家、為自己打造更加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