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明知魏強蜀弱,何以諸葛亮還數次北伐?_劉備征_荊州_蜀國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20日 -
:       
 

原創

作者:見山說史

後世對於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之舉,褒貶參半,以當時的三國形勢,蜀國是最弱、最小、最偏遠的,為何還多次北伐強魏?

這種表面上的力量對比很清楚,連我們普通人都一目了然。因此以諸葛亮的智慧,不會看不到這一點。至於以弱擊強,也自有其考慮和無奈。否則為何在關羽占據荊州力量最強時沒有北伐,而在劉備征吳慘敗,國力大損後反而大舉北伐?

諸葛亮共北伐五次,至於六出岐山說法,屬後世統稱之言,期間為公元228年~234年諸葛亮病逝止。

先來看看當時的各國形勢:

amocity
amocity

  


219年,關羽失荊州,223年,劉備舉國伐吳慘敗。222~225年年,曹丕集中精力數次伐吳,西北邊防松懈。225年,諸葛亮平定西南(孟獲),並且整軍備武。226年曹丕病逝,曹睿繼位。

可以看出,曹魏伐吳,放松了西北的防備,而曹丕的去世,也給曹魏帶來不穩定因素。與此同時,蜀國已平定西南後方,作好了北伐准備。因此北伐之舉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根據當時形勢擇機而動的。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也說道:雖然明知攻打曹魏是以弱擊強,但與其坐以待斃,主動出擊尚存一線希望。

劉備已死,以後主劉禪的資質,諸葛亮應該看的很清楚。趁著自己在世時北伐還有可能,等自己不在了,一點可能都沒有了。

amocity
amocity

  


以《隆中對》和劉備討論天下大勢時,戰略構想是奪取荊州益州,穩定內部外結孫權,待天下有變,方興伐魏。此時荊州已失,蜀國已折一翼,此時出兵實為時勢所迫啊!

諸葛亮平生宗旨就是“匡扶漢室”,為了實現這個心願,才會輔佐劉備鞠躬盡瘁,這是他人生最高信念,眼見自己逐漸衰老,天下時局膠著,北伐已經時不我待。

當時蜀國內部並非堅若磐石。原劉璋時期官員為一方,西蜀本地勢力為一方,而隨劉備自荊州而來人員為一方。各方勢力已漸生罅隙,為轉移內部矛盾,唯北伐可生同仇敵愾之心。

由上,我們方能理解強行北伐,並非諸葛亮不自量力,而是時勢所致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