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八佰》中陳樹生抱著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可信度到底有多少_日軍_士兵_鋼板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21日 -
:       
 

原創

作者:見山說史

在電影《八佰》中,陳樹生抱著兩捆手榴彈從高處一躍而下,和使用鋼板陣的日軍同歸於盡無疑是一個戳中淚點的鏡頭。不過這個情節雖然在歷史上也有記載,但是仔細對比不同的資料,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很多疑點。

這一說法的最早出處,是四行倉庫保衛戰期間報紙曾經報道當時有部分日軍在新垃圾橋附近指揮日軍進攻,有士兵從高處抱著手榴彈一躍而下,和敵人同歸於盡,不過當時提到士兵叫石先達。

後來李春林、萬振英兩位老兵的回憶錄中,說是鬼子在牆角挖坑埋設炸藥地雷,班長陳樹生身捆炸藥沖進敵群,和日軍同歸於盡。

這兩個說法的人名和細節雖然不同,不過都提到了有戰士用手榴彈和日軍同歸於盡,似乎當時確有其事。因此此後這一說法被廣泛引用,還出現一些演變。

amocity
amocity

  


比如說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就說是日軍28日夜間偷偷接近到四行倉庫牆下,試圖進行爆破。守軍投擲手榴彈和迫擊炮彈進行攻擊,但是被日軍用兩塊大鋼板護住頭頂和身體,無法奏效。陳樹生才不得不身捆多枚手榴彈,從五樓縱身躍下,和敵人同歸於盡。其他還有一些資料則提到陳樹生炸毀的是日軍坦克。

然而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說法疑點頗多。

首先按照報紙所說,日軍是在新垃圾橋附近活動。然而新垃圾橋屬於租界英軍和萬國商團守備範圍。在四行倉庫保衛戰期間,租界當局采取了中立的態度,不可能讓日軍進入自己防區進行軍事活動,記者的描述顯然有問題。

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不奇怪。當時曾經進入四行倉庫,直接和守軍打過交道的戰地記者曹聚仁在回憶錄中就提到為了宣傳需要,在報道時有誇大其詞的事情發生。

當時報紙所載新聞,連我的報導在內,都是虛張聲勢,誇大其詞,不合實在情形的……

曹聚仁親自進入過一線陣地尚且如此,其他記者的可信程度就更低了。

其次如果真的有種事情發生,當時守軍應該都有所耳聞,至少作為指揮官的團附謝晉元和營長楊瑞符會知道。然而在謝晉元給上級的報告中盡管多次對戰事進行了詳細描述,卻對此事只字未提。

此外楊瑞符在撤離四行倉庫時左腿被日軍擊傷,直接轉入醫院接受治療,後輾轉回到後方,因此並未被英軍羈押。楊瑞符後來曾經寫了一篇回憶錄《孤軍奮鬥四日記》,發表於1939年6月12日(如果算成稿時間的話應該更早),距離四行倉庫保衛戰不到兩年,這也是四行倉庫當事人最早的回憶錄。

此時楊瑞符對當時的事情也是記憶猶新,其可信度在所有的回憶錄中是最高的。所以《孤軍奮鬥四日記》也被當作研究這段歷史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但是在楊瑞符的回憶錄裏一樣沒有提到有士兵抱著炸彈和日軍同歸於盡的事情,只是提到曾經有七八十名日軍蝟集在四行倉庫的西南牆根處,被排長尹求成帶十名士兵從樓頂投擲手榴彈和迫擊炮彈擊退。

amocity
amocity

  


另一位參戰老戰士陳德松的回憶中也印證了楊瑞符的說法,提到是用集束手榴彈擊退牆角下的日軍,並沒有出現有士兵跳下去的情節。從軍事角度來說,這種方式顯然要比士兵跳下去可信得多。

所以李春林、萬振英兩位老兵的回憶到底有多少准確度值得懷疑。畢竟他們的回憶是多年以後,此時有士兵跳樓攻擊日軍的說法已經廣為流傳,李春林、萬振英的敘述可能受到了外界信息的乾擾,出現了偏差。

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的說法問題更大。如果日軍使用的鋼板如果能防住手榴彈和迫擊炮炮彈的攻擊,那麼勢必要有相當的厚度。考慮到德國長柄手榴彈有炸毀過裝甲車,而當時我軍裝備的7.92毫米鋼芯彈可以擊穿約11毫米厚的鋼板,在淞滬會戰期間甚至有擊穿日軍坦克,那麼日軍使用的鋼板厚度應該不低於11毫米。

而且這兩塊鋼板要有足夠的面積,以便保證在裏面的日軍士兵能進行爆破作業(按照四行倉庫紀念館裏的場景,顯然即使手榴彈被鋼板彈開,爆炸產生的彈片也足以殺死日軍)。以一個人的投影面積和運動空間算,那麼每個士兵的防護面積應該不少於1平方米。

11毫米厚、面積1平方米的鋼板折算下來要有80多公斤。一個人想搬著這麼重的東西,偷偷摸摸越過雙方陣地間數百米的空地顯然不可能。

至於像電影裏那樣用很多鋼板組成鋼板陣頂著守軍的火力硬沖上去,那就更加不現實了。當時守軍裝備有輕機槍27挺,重機槍6挺,高射機槍2挺,可能還有迫擊炮。遭到集火攻擊的話就是坦克、裝甲車都未必扛得住,別說靠士兵攜帶的鋼板了。

所以綜合來看,陳樹生抱著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的說法很可能是虛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