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杭州嶽飛墓唯一一次被打開:裏面什麼都沒有,沒有遺骨和陪葬品_秦檜_宋高宗_公元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25日 -
:        
 

杭州嶽飛墓唯一一次被打開:裏面什麼都沒有,沒有遺骨和陪葬品

作者:趙氏宗親

2023年春節檔,電影《滿江紅》勾起了我們對於南宋名將、抗金英雄嶽飛的回憶。在民間有著崇高地位的嶽鵬舉將軍,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後人津津樂道“嶽家軍”的同時,也為他因“莫須有”罪名被誣殺感到痛心疾首。

自從公元1340年嶽飛墓修建至今,後世對嶽飛的紀念活動從未停止過。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裏,歷朝歷代的後人即便是對嶽飛墓進行修繕,都未曾打開分母墳墓。不過在新中國成立後,嶽飛墓曾有一次被打開,人們卻驚訝地發現,墳墓裏面並沒有嶽飛的遺骨,也沒有陪葬品。只有墓前的一些石俑石馬,被人們靜靜地祭拜了許多年。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愛國將領嶽飛的墳墓,為什麼只是一個衣冠塚?

抗金名將因“莫須有”罪名被冤殺,屍骨被獄卒偷偷安葬

公元1103年,嶽飛出生於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市)。傳說他出生時,家中房子有鴻鵠一樣的大禽飛過,所以父母給他取名“鵬舉”。而他的人生,也如表字一樣,扶搖直上九萬裏。

amocity
amocity

  


嶽母刺字的故事家喻戶曉,“精忠報國”四個字不僅刺在了嶽飛的後背,更刻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心裏。

因為目睹了金人入侵之後人民慘遭屠殺和奴役的情景,嶽飛四次從軍,牢記母親教誨,告別家人奔向抗金前線。自小勇武過人的他,從一個小兵逐漸成長為前線指揮官,總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讓金軍苦不堪言。

然而當時的北宋朝廷已經凋敝不堪。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軍攻下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趙佶匆忙傳帝位於太子趙恒(宋欽宗),後二帝均為金人所俘虜,金軍將汴梁城洗劫一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變”,北宋宣告滅亡。

轉年,徽宗皇帝的第九子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是為宋高宗。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前期為主戰派,任用嶽飛等抗金名將,一度有了北伐成功的希望。

嶽飛作為抗金“中興四將”之首,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到民間擁戴。他先後參與只指揮大小戰鬥上百次,在金軍攻打江南時,收複重鎮建康(今江蘇南京),還四度北伐、挺進中原,收複了洛陽等前朝重鎮。他的部隊被稱為“嶽家軍”,軍紀嚴明又秋毫無犯,金人還留下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評價,足見嶽飛治軍有方、攻必克戰必勝的強大軍事能力。

然而宋高宗與時任宰相秦檜一心求和的想法,讓嶽飛的北伐一再受阻。經過長達十數年的戰爭,金國已經無力實現其當年一舉滅宋的野心,准備求和。為此,金人利用了宋高宗和秦檜對嶽飛的忌憚,用離間計讓嶽飛、韓世忠等主張抗金的軍官遠離權利中央,甚至罷免了他們的軍權。秦檜甚至利用嶽家軍內部的矛盾,誣告嶽飛和其部將謀反。

嶽飛不僅被降職、剝奪軍權,甚至被因為“謀反”的罪名而被下獄,又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告狀於宋高宗趙構,被趙構處以極刑。

一代抗金名將,39歲的嶽飛,與其部將張憲、長子嶽雲,被殺害於南宋都城臨安大理寺獄中。

嶽飛臨死前留下絕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讀來令人斷腸。死訊傳遍全國,百姓無不悲痛欲絕。

宋代史料中並沒有民間所說的“風波亭”,目前已知的史料中,都記載了嶽飛死於大理寺獄中。《朝野遺記》中記載,嶽飛遇害之後,一位名叫隗順的獄卒,因為仰慕嶽飛,將其遺體冒險背出了臨安城,偷偷埋在了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邊的一塊地裏面。

由於殺害嶽飛一事極不光彩,且趙構與秦檜對嶽飛采取了緊急處決,所以其遺體才有了被隗順冒險搶走的機會。而迫於壓力,隗順也沒有在第一時間將其埋葬嶽飛的事情說出。直到他臨終之前,才告訴了兒子自己埋葬嶽飛的地點。

平反昭雪後官方建嶽飛墓,但後世修繕面臨很多問題

嶽飛與長子嶽雲遇害,但嶽飛的後人一直沒有放棄為他平反昭雪的努力。為了自身利益考慮,秦檜父子等人一直以“不可疑天下心”為由,向宋高宗趙構建議不為嶽飛昭雪。

直到嶽飛遇害20年後(公元1162年),宋孝宗趙昚繼位,金國再次南犯,南宋民間的抗金熱情又一次被點燃。此時秦檜等奸臣已死,一朝天子一朝臣,為嶽飛平反的最大阻力已經不在。多位大臣上書主張為嶽飛洗清冤屈,得到了宋孝宗的認可。

宋廷還找到了隗順之子,根據其描述,在安葬嶽飛之時,將嶽飛身上佩戴過的玉環系在了其遺體身上。以此線索,宋廷找到了嶽飛的遺骨,以一品官員之禮將嶽飛改葬於西湖棲霞嶺南麓。

我們如今更為熟知的“嶽王廟”,就是當年的嶽飛墓。不過當時嶽飛墓還不叫嶽王廟,之所以會改建成為“廟”,與嶽飛墓在多年之後的第一次修繕有關。

據史料記載,嶽飛墓第一次重修是在60年後的公元1221年。當時是南宋嘉定十四年,嶽飛之孫嶽珂上奏時任皇帝宋寧宗,希望為爺爺建廟以供奉香火。宋寧宗批准其請求,下詔將嶽飛墓旁邊不遠處的智果觀音院改建為“褒忠衍福禪寺”,並立上《賜褒忠衍福寺額敕》碑,以表彰嶽飛英勇抗金的氣節。

而在建廟之前,宋寧宗已經於公元1204年追封嶽飛為鄂王、追贈太師,紀念他收複荊襄的功績。嶽飛的諡號也從最早的“武穆”,改為了“忠武”——該號被視為我國古代諡號制度中武將的最高榮譽,歷史上有兩位“忠武公”的知名度最高,除了嶽飛,另一位是諸葛亮。

我們都知道,重要人物的墓碑都會經過多次修繕。嶽飛的民間威望極高,且其後人不斷在為嶽飛墓的重修努力。所以嶽王廟在南宋年間經歷過多次重修,民間供奉的香火也從不曾斷絕,元代時期嶽飛墓被稱為“精忠廟”。

然而,嶽飛的直系後人大多已經不在生活在杭州地區,而是去了江西九江。而且修繕嶽飛墓需要大量資金,後人已經無力承擔,嶽飛墓的維護工作成了問題。

幸好民族英雄的民間影響力巨大。據資料記載,嶽王廟後世曾多次面臨修繕危機,但基本上都有民間富豪願意承擔維修費用。元代的江蘇宜興嶽氏曾想讓後人與嶽飛“聯宗”,杭州路總管府官員也曾慷慨解囊,讓嶽王廟得以修繕,不至於像歷史上很多名將的墳墓那樣被湮滅。

不過,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歷代維修嶽王廟的人們,出於對嶽飛的崇敬,只是對嶽王廟進行了外部修複,而沒有改變其內部結構,也就是打開墓道進行內部修複。自從1340年有記載以來的修繕工作,歷經元、明、清三朝之後的嶽王廟,只有清朝康熙年間的一次大修,改變了其原有的建築規格,但也沒有將嶽飛的墓道打開。

建國後打開墓道是唯一一次,未發現遺骨與大量陪葬品

新中國成立後,嶽王廟不僅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成為了杭州的一個著名景點,每年都會有無數遊客來到這裏憑吊嶽飛、唾罵秦檜等奸臣的石像。

然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次風波中,嶽王廟跟各地孔廟等文物一樣,遭到了嚴重破壞。

破壞嶽王廟並打開嶽飛墳墓的,是杭州市園林管理局的造園工程隊。查閱杭州市園管局資料得知,他們的任務是要把嶽王廟拆掉、嶽飛墳墓挖開。很快,嶽飛的墓闕被推倒,工人們挖開墓道後發現,嶽飛的墳墓之內卻沒有發現遺骨和大量陪葬品,裏面只有一些石俑、石馬和華表等古代流傳下來的簡單建築,而這些東西還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人為破壞。活動之後,墓碑、被破壞的石馬等物均做了深埋處理,不少物品還被拉出來放到其他地方堆放,甚至賣給了廢品店。

在當時,這一發現是令人震驚的。畢竟,與史書所載的嶽飛墳墓修建史完全不同,嶽飛的遺骨、玉佩玉鐲等陪葬品都沒有發現,且即便存在也可能遭到了破壞,這對於嶽飛生平以及南宋歷史研究,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10年之後的1979年,風波已經平息,為了恢複嶽王廟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文物局申請了第一批文物修複撥款,來修複嶽王廟及嶽飛墓。浙江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了嶽飛墓廟維修領導小組,監督維修工作的執行。

amocity
amocity

  


而這次修複的程度,比幾百年來的任何一次大修規模都要更大——畢竟之前的浩劫讓嶽王廟遭受重創,墓道都被挖開,廟門和石碑都被推倒。而更關鍵的問題則是,嶽飛墓道要不要打開,驗證一下其內部是否存在嶽飛遺骨和陪葬品。

這又讓維修領導小組犯了難。按照文物局的要求,嶽王廟必須要“修舊如舊,恢複原貌”,但當時的著名宋史學家鄧光明先生認為,借此機會打開墳墓,對於南宋歷史研究也會有一定幫助。

鄧先生在給維修小組的信中寫道,根據他的考證,當時已經被破壞的嶽王廟,其實是嶽飛被平反之後建立的衣冠塚。但也有部分史料示,嶽飛遺骨就埋在嶽王廟舊址附近,只是因為十年前挖墳沒有挖徹底,才未能發現遺骨和陪品。為證實他的考證,他希望維修小組能夠將其打開,再對嶽王廟進行完整修複。

維修小組在接到很多信件、做了多次分析研判之後,初步決定不深挖。原因很簡單,一來從工作目的角度,修繕嶽王廟本就不是為了單純考古;二來徹底深挖民族英雄嶽飛的墳墓,會造成民意洶湧,對於剛剛恢複正常秩序的社會而言,又是一個沉重打擊。

隨後,維修小組上報國家文物局請示,以文物局意見為准。

國家文物局的回複是,對於嶽飛墓的深挖,既無意義也沒必要。嶽飛墓已經存在數百年,其英雄之氣更是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並不會因為其墳墓中不存在嶽飛的遺骨,就影響人們對英雄的崇敬與憑吊。恰恰相反,保留嶽飛墓穴原貌,也是我國尊重歷史、尊重英雄的表現,能夠凝聚人心,有助於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

就這樣,嶽飛墓唯一一次被打開,並沒有發現其遺骨與陪葬品。隨著嶽王廟被進一步修複、做舊、重建,重新成為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未來的嶽飛墓就更不可能被打開了。

於考古而言雖有遺憾,但於國家和人民而言,卻是一件幸事。

1979年底,嶽王廟維修工程接近尾聲時,一位重量級客人突然造訪——開國元帥葉劍英。

當時葉帥正在杭州公乾,特意抽出時間要來看看嶽王廟的修複情況。接待人員不敢怠慢,趕忙以最高規格迎接,葉帥到了嶽廟大殿視察後,肯定了維修小組的工作,並與大家交流紀念嶽飛的心得。而維修小組的工作人員突發奇想,邀請葉帥為嶽飛廟正門牌匾題詞。

葉帥欣然應允,並表示同為軍人,能為嶽飛題字是他的榮幸。但是具體寫什麼字,卻讓工作人員犯了難。因為當時嶽王廟修複過程中,已經有啟功、陸維釗、張愛萍、沙孟海等書法家為嶽王廟題寫了匾額、對聯等,葉帥的題字內容不能跟他們重複,卻也要獨具特色。

最後,還是葉帥自己想好了題字內容。他大筆一揮,留下了“心昭天日”四個大字——呼應嶽飛臨終前留下的“天日昭昭”絕唱。維修小組成員看過,不禁拍案叫絕。

現如今,“心昭天日”四字匾額,依然懸掛在嶽王廟主體建築忠烈祠的門簷正上方。葉劍英與嶽鵬舉,英雄相惜,可謂絕配。

即便沒有在嶽飛墓挖到英魂的忠骨,但嶽飛精忠報國的事跡,早已經刻在了中華民族DNA裏面。每一位來到杭州西湖畔憑吊嶽飛的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嶽飛高大的形象,以及他那氣吞山河的雄心壯志: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點和

說說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