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8次中興,唐朝次數最多,你都知道嗎?_清朝_局面_即位


字體大小:
2025年2月19日 -
:       
 

原創

作者:情懷歷史號

對於古代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不管怎樣演繹變化,大致上就是一個又一個王朝“興起”、“鼎盛”、“衰落”、“滅亡”的四部曲,可以說,興盛衰亡,道盡了封建王朝的全部規律,但從衰亡到再次強大的“中興”之治,卻總是讓人津津樂道。以下,就讓我們一起盤點歷史上的8次中興。

一、西漢昭宣中興

昭宣中興,指的是西漢漢昭帝和漢宣帝時代 (約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1月10日),此時的西漢自漢武帝對外戰爭結束後,逐漸進入恢複性穩定及發展階段。漢昭帝和漢宣帝在位時,勵精圖治,任用賢能,采用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策略,促進了西漢國力的恢複。換而言之,一度國力衰退的西漢王朝又興盛起來了,這是西漢能夠延續200多年的重要原因。

二、東漢光武中興

amocity
amocity

  


光武中興,也稱建武盛世,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時期出現的治世。眾所周知,自西漢末年開始,因為王莽篡位等原因,內部動亂不斷。所以,光武帝即位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恢複和發展國力。經過漢光武帝的努力,使東漢初年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複、人口增長的局面,因劉秀諡號為光武,所以稱此時期為光武中興。

三、北魏孝文中興

公元465年,北魏拓跋弘繼位,即獻文帝,時年9歲,由馮太後攝政。公元471年,拓跋弘禪讓太子拓跋宏,即孝文帝。拓跋宏時年才4歲,馮太後繼續攝政。其兩任間,實行了一系列重大變革,使北魏如王觀國所謂“王道衰而有能複興”,統稱“孝文中興”。

四、唐朝元和中興

由於唐憲宗在位使用了元和這一年號,所以得名。唐憲宗是個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即位後,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治理”,都當作效法的榜樣。對於唐憲宗這位皇帝,提高宰相的權威,平定藩鎮的叛亂,從而形成了“唐室中興”的盛況。

五、唐朝會昌中興

因為唐武宗的年號會昌而得名,唐武宗即位後,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削弱宦官、藩鎮勢力,從而取得了會昌中興的局面。

amocity
amocity

  


六、唐朝大中中興

在唐武宗之後,唐宣宗在位期間,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還收複安史之亂後被吐蕃占領的大片失地。在此基礎上,不少歷史學者認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一樣的明君,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中興”或者“大中之治”。

七、明朝弘治中興

弘治中興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祐樘治理下出現了的短暫而輝煌的“治世”。眾所周知,明孝宗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由於他寬厚仁和的品行,使得弘治一朝出現了君子眾多、君臣關系融洽等特點,為這一朝帶來了美譽,明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成化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在此基礎上,該時期是明代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之一,所以後世史學家稱其為弘治中興。

八、清朝同光中興

“同光”指的是清朝後期的同治帝、光緒帝。這兩位皇帝在位時,清朝與列強初步和解,轟轟烈烈開展“洋務運動”,試圖通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式,以此延續清朝的存在時間。但是,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這種“治標不治本”的中興就是紙糊的窗戶紙,一捅就破。等到甲午戰爭爆發後,清軍一敗塗地,這也意味著同光中興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