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5年3月27日 -
:
寒冬健康保衛戰!老年病防治秘籍大揭秘 —— 名醫直播回顧
作者:四川名醫
隨著冬季的悄然而至,氣候的變化,給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帶來了顯著的挑戰。相較於其他年齡段的人群,老年人在這一時期面臨的健康風險尤為突出。
於是,成都商報四川名醫與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攜手打造的《銀鈴健康學堂》系列訪談,為廣大觀眾帶來了一場乾貨滿滿的健康直播,聚焦心血管、呼吸、骨折等冬季高發疾病,為老年人健康過冬築牢防線。
心腦血管 “雷區”:早防早安心
冬季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天氣漸寒,晝夜溫差加大,是心血管疾病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高發期。
這場直播中,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劉莉主任分享了自己臨床遇到的患者案例,令人警醒。
曾有高血壓控制良好的老人突發腦梗,嘔吐、精神萎靡症狀急現;
一位60多歲有腦出血史的女性毫無征兆地大面積腦出血;
日常自理的老人也會莫名跌倒後查出硬膜血腫,還有規範治療的心梗患者仍反複發作心絞痛。
這些案例,無疑凸顯出心血管疾病的突發與隱匿性。
那麼心血管疾病患者
在冬季如何加強日常自我保健,
預防疾病和突發事件的發生呢?
預防之策關鍵在於管控 “三高”,保持規律作息。
01注意保暖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特別注意頸部、腹部、肘膝關節、足部的保暖,以免造成血壓的波動。
02注意飲食
我們都有冬天進補的習慣,特別是燉湯、燉肉等食補更是大受歡迎。
然而這種盲目進補很容易加重病情,因為在冬季人們運動本來就少,再補進大量的滋補品,非常容易造成血脂或尿酸增高,成為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因素。
所以,冬季進補一定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
03適度運動
太過激烈的運動也會導致血壓突然增高,從而加大心髒猝死的風險。秋冬季節要等太陽升起之後再進行鍛煉,運動項目以八段錦、太極拳、慢走為宜。
04保持大便通暢
大便排不出來不要勉強。
在上廁所之前,有心腦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應該帶上硝酸甘油,以備不時之需。
上廁所時不要插門,一旦出現問題家屬可及時發現。清早起床後,一杯溫熱的開水,都可以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
那如果家裏老人出現這三種症狀,大家也要警惕,迅速就醫!
01
呼吸困難
冬季,心髒病、呼吸道疾病,都可能引起呼吸困難、急促、氣喘、憋氣等。尤其是出現憋醒,只有坐起來才能呼吸的現象,可能是心衰,需要及早就醫,檢查心肺功能。
02
心悸
感覺心跳不規律,如心悸、心跳過快、心跳漏了一拍等,可能出現了心率失常等情況,如發作頻繁,需要馬上就醫。
03
忽然疼痛
如出現胸痛、肩痛、胃痛等,可能被忽視或被混淆認為是肩周炎、胃病,其實這可能是心梗發作的前兆。如果心血管病人發生下巴以下、肚臍以上的突發疼痛要警惕心髒問題。
呼吸道 “警報”:巧辨巧應對
呼吸內科一病區於嬋主任指出,流感、肺炎、慢阻肺是冬季呼吸道疾病的 “主角”。從症狀上來看:
流行性感冒
發熱、頭痛、肌肉酸痛,比普通感冒更厲害。
支原體肺炎
發熱、乾咳,症狀持續時間長。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
咳嗽、鼻塞、咽炎,可能引發肺炎。
老年人是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的重點人群。還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接種疫苗
針對疫苗可預防的呼吸道傳染病,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時接種疫苗。這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避免前往密閉場所
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建議老人盡量避免前往環境密閉、人員密集的場所。如果確實需要前往,要科學佩戴口罩,減少感染的風險。
日常監測與就醫
加強對老年人的日常監測。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要視情況及時就醫,並遵醫囑科學安全用藥。在就醫過程中,患者和陪同人員都應該做好防護,避免交叉感染。
家庭防護
如果家庭成員中出現了呼吸道傳染病患者,要盡量避免近距離接觸家庭內的其他成員,尤其是避免接觸老年人和兒童。同時,患者也要盡量避免接觸其他人,以減少病原的傳播。
跌倒燙傷 “陷阱”:小心別踩坑
外科鄒春副主任醫師點明,跌倒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意外之一。跌倒可造成老年人骨折、頭部損傷等,嚴重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所以建議大家,雨雪天氣時盡量減少外出。如需外出,優先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必要時借助拐杖、助行器等。
穿衣厚度適宜,保暖的同時不要過於厚重,避免行動不便。
穿合適的防滑鞋,系緊鞋帶,行走時宜緩不宜快。
有老人的家裏建議做好這些適老化的家居環境布置,有助於預防老年人跌倒。
地面選用防滑材質,保持地面乾燥;衛生間、廚房等易濕滑的區域可使用防滑墊;去除門檻、家具滑軌等室內地面高度差。室內照度合適,過暗或過亮均不利於預防跌倒。擺放座凳,方便老年人換鞋和穿衣。
除了跌倒,冬季外科方面還需要預防的就是低溫燙傷。
很多老年人特別怕冷,為了取暖,往往會電熱毯整夜不關、抱著很燙的暖水袋睡覺,或者直接把暖寶寶貼在皮膚上,睡前泡腳也是水溫越高越好……殊不知,這種長時間的低溫也會造成燙傷。
您知道嗎?49℃的熱源持續接觸皮膚3分鐘後就可致表皮損害,超過9分鐘表皮將壞死;而44℃的熱源持續接觸6小時,更是可能導致皮膚不可逆損傷。
所以老年人在使用加暖設備時一定要注意:
控制熱源溫度和接觸時間。尤其在夜間,最好不要開整晚加熱。
在未供暖或停止供暖期間,可以借助開空調、增加衣物、蓋被取暖等方法提高溫度。
慎使用保暖設備。不能盲目追求熱的效果而不顧使用時間和安全距離,更不可以把發熱物品直接用在皮膚上。
定期檢查取暖設備。使用前先檢查設備的完好性,確保沒有破損或漏液等。
洗澡、洗腳時,應注意水溫的調節,避免過熱。洗腳水溫一般37℃左右,洗腳時間5-10分鐘。
此外,還要注意管理好其他慢性病,保持良好的心態,規律作息,飲食均衡。只有做好全方位的防護,老年朋友才能安心度過寒冷的冬季。
最後,希望在這個寒冷的冬天
我們在享受溫暖的同時
要時刻警惕這些健康的“危險因素”
市八醫院讓溫暖與安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