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5年4月25日 -
: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由國家詳細規劃建設的都城
作者:蕭家老大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由國家詳細規劃建設的都城
成周為西周都城,位於河南洛陽,其名見於周成王五年的“何尊銘文”:“唯王初遷宅於成周”。周武王滅殷商後,就著手在中原建立新都,是為成周。成周城由周公負責營建,到周成王五年建成。何尊銘文詳細記載的周成王五年“宅茲中國”即是此事。
西周時期,成周城駐守由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周八師,每師有二千五百人,共兩萬人戍守在成周,用以鎮懾東方。象征著王權的九鼎放在成周城的明堂當中,寓意定鼎中原,用以震懾天下。
從周武王選址,召公相宅,周公營建洛邑,再到周成王定鼎中原,成周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國家層面詳細規劃建設的都城。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將都城名稱改為洛邑,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周敬王為避“王子朝之亂”,從洛陽王城遷都到成周。
《呂氏春秋》等史書有關於周成王營居成周的記載,就此司馬遷在《周本紀》中則認為,成周自周武王時就開始營建,成王派召公卜居,是要“居九鼎”,但成王仍都豐鎬,未遷洛邑。
後世有觀點認為,洛邑為西周王朝的東都;也仍有觀點主張,周成王曾遷都洛邑。何尊銘文開篇便有“唯王初遷宅於成周”的記載,公元1981年,岐山出土的新邑戈,公元2008年,周公廟出土的新邑卜甲,都是這一史事的佐證。
據《尚書.召誥》記載: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9年)二月的一天,周成王派遣太保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建城基地,名曰:“相宅”。三月五日,召公到達成周洛邑,經“卜宅”吉兆後,便正式奠基動工。三月十二日,周公旦來到新都成周洛邑;三月二十一日,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並向殷商貴族後裔和各諸侯國的首領,發布了營建成周洛邑的命令。自此,揭開了大規模營建新都洛邑的序幕。
當年十二月,都城洛邑初步落成。洛邑建成後,周王朝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大典。據《尚書.洛誥》記載,新都洛邑落成後,周公旦對周成王曰:“王,肇稱殷禮,祀於新邑,鹹秩無文(紊)。予齊百工,伻(使)從王於周(新邑)。”
春秋中葉,周景王卒,發生王子朝爭位之亂。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王子朝之党勢盛,向東遷居到過去夏商王朝定都居處之地。公元前510年,晉人率諸侯為周敬王修成周都城,此後,成周指周王新都之城。周敬王以下各王均居成周都城,直到最後的周赧王才又遷都王城(成周宮城)。
成周城的初步規劃並營建,是在周武王滅商之後,《逸周書.度邑》《史記.周本紀第四》都詳細記載了周武王選址時的情景:周武王滅商後,由於豐鎬偏西,不能控制殷商舊族廣泛分布的東方地區,周武王曾為此夜不能寐。周武王對周公說:“商朝建立時,曾經任用有名之士三百六十人,才使商朝存續。如今殷商政亂已結束六十餘載,周人才得以定鼎中原,我還不能使上天賜給周朝的國運永葆不變,哪裏顧得上睡覺。”
為鞏固新政權,周武王最後決定,為確保周朝的國運昌盛,一定要把靠近天室山周邊,殷人曾經的聚居地的殷商頑固勢力清除,並在此“定天保”建立都城,以此確保西方的安定。之後,周武王南望三塗,北望嶽北,觀察黃河,仔細察看了洛陽盆地的洛水、伊水地區。周武王認為,從洛陽盆地的成周洛水灣,直到伊水灣,地勢平坦沒有險阻,是從前夏朝建都定居的地方,並且離天室山不遠,是建都的好地方。於是,周武王對在洛邑修建周朝新都進行了初步測量規劃,然後離去。
周武王解決了新都成周洛邑城市規劃問題,“營周居於雒邑而後去”,終於,可以安心的:“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偃乾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複用也。”
成周洛邑都城規劃完成未及兩年,周武王崩逝。天下未集,周成王繼位後,三監叛亂,周公東征三年,始得平定。
周公代周成王輔政,成王將武王的計劃付諸實施,使召公複營都城洛邑。
召公在選勘洛邑新都地址時,充分考慮了周武王的遺願。史書《尚書.召誥》記載:周成王派太保召公到洛邑察看地形,具體現劃建都的地址。召公在途中走了半個月,三月初五到達新都洛邑。初七,召公指使殷民在洛水北岸規度城郭、宮空、宗廟、朝市的位置,到十一日成周城建規劃完成。第二天,周公到達洛邑,全面視察了新邑,並且進行了占卜,在澗水東、澗水西之間和瀍水東的洛水之濱,營建新都洛邑,皆卜兆大吉。於是,周公便把營建洛邑的地圖和卜兆呈送給周成王,得到周成王的贊許批准後,於當月十四、十五日,殺牛、羊、豬等犧牲,在新都洛邑立廟祭地。又過了七天,周公向各諸侯國氏和殷民頒布命令,之後命令人民開始大舉動工,經過八九個月的興建,年底,新都成周城便宣告建成。
周召公勘定新都成周洛邑位置後,周公隨後視察,將九鼎放置在新都成周城中,寓意定鼎中原,華夏之都,並以地圖及占卜結果報告周成王說:這裏是天下的中心,四方朝拜入貢到這裏都不遠,於是命殷商遺民和諸侯共同興建新都洛邑。
周公輔政後,開始了對成周洛邑新都進行大規模營建工作。由周公主持營建的洛邑被稱為“成周”或“新邑”等,是一座規模宏大的都城,據《逸周書.作雒解》記述:“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裏。以為天下之大湊”,“設丘兆於南郊,建大社於國中”。成周城內的主要建築有太廟、宗廟(文王廟)、考宮(武王廟)、路寢、明堂等“五宮”。
成周城宮殿、宗廟的建築結構均為“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複格、藻稅、設移、旅楹、畫旅”等式樣,城內還有“內階、玄階、堤唐、應門、庫台、玄閫”等不同的通道。
對於周公營建都城洛邑的過程,在《尚書》中也有有簡明扼要的描述:《尚書.召誥》記載:公元前1039年二月的一天,周成王派遣太保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建都基地,名曰“相宅”。三月五日,召公到達洛邑,經“卜宅”得到吉兆後便正式奠基動工。
同年三月十二日,周公來到洛邑。二十一日,在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儀式後,他向殷商貴族和各諸侯國的首領發布了營建都城洛邑的命令。自此,揭開了大規模營建“大邑周”的序幕。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