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5年5月24日 -
:
69歲大爺癌症去世,飲食清淡愛下棋,醫生歎息:只因早起愛做2事
作者:健康小小講堂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一位69歲的老人,飲食清淡,生活規律,還特別喜歡下棋。
這樣的生活聽起來怎麼都像是健康長壽的模板,怎麼最後卻因癌症去世?這事兒讓人一琢磨就覺得不對勁。
醫生後來感歎,說他早起的一些習慣才是“真凶”。這聽起來就更離譜了,早起還能有錯?
誰都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難不成早起也能“作”出癌症來?這事兒沒那麼簡單,裏面的門道值得好好說一說。
有人常把癌症歸結為基因問題,覺得命裏注定了,怎麼生活都逃不過去。
其實,這種想法太絕對了。研究早就表明,大約70%的癌症與後天的生活方式有關,只有不到30%與遺傳有關系。
也就是說,大部分癌症的發生,其實是生活中一點一滴堆積出來的,而早起的一些看似無害的行為,有時候就可能成為其中的“關鍵先生”。
這個大爺喜歡早起,一大早的天還沒亮就折騰兩件事:一是喝上一大杯滾燙的開水,二是趕緊去晨練。
這兩件事怎麼看都沒毛病,甚至還很健康。可問題就在於,有些好習慣一旦做過了頭,就可能變成“壞東西”。
喝開水是養生的標配,早上補充水分確實重要,但如果水溫過高,反而可能變成健康的隱患。
世界衛生組織把65℃以上的熱飲列為2A級致癌物,長期喝太燙的水會損傷食道黏膜。
這就好比是反複在食道上“燙個疤”,而疤痕組織一旦過度增生,癌變的風險就會大大提高。
很多人覺得早上喝水講究“暖胃”,越熱越好,但其實胃和食道的耐熱程度是有限的,長期超過它們的承受範圍,就容易出事。
有一項針對中國人的研究發現,那些長期喝滾燙開水的人,食道癌的發生率要比普通人高5倍左右。
這個數字看著挺嚇人,但很多人還不當回事,總覺得“喝水能有啥問題”。
可實際上,開水滾燙的溫度,確實會讓食道處於“高壓環境”,早上空腹喝下去,黏膜直接就受了一輪“熱暴擊”。一兩次或許沒事,但年複一年,累積的傷害最終可能演變成癌變。
而晨練這事兒,看著也挺靠譜。人到老年,總得活動活動筋骨,防止身體僵硬嘛。
可早起的晨練時間如果選得不對,也可能給健康添亂。很多老年人圖個“早”,天沒亮就出門,但這個時候空氣中的汙染物濃度往往比白天更高。
清晨時分,尤其是在城市裏,由於光照不足,空氣中的顆粒物和尾氣沉積不易散開,反而更容易被吸入體內。
對於呼吸系統比較敏感的老年人來說,這種晨練無疑是在增加肺部的負擔。
研究顯示,空氣中的PM2.5濃度與肺癌、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有直接關系。
長期吸入高濃度的汙染物,肺泡會逐漸變得“脆弱”,免疫細胞也容易受到損傷。而清晨的空氣質量相對較差,老年人一邊大口喘氣運動,一邊把顆粒物吸進去,身體反而不堪重負。
另外,晨練的時間點選得過早,還可能讓身體處於一種過度緊張的狀態。
清晨是人體交感神經開始“接班”的時間,心率和血壓本來就會自然升高,這個時候劇烈運動,很可能加劇心血管的負擔。
有些老人一大早就上跑道,跑得氣喘籲籲,這種不合適的運動強度可能成為心梗或者腦梗的誘因。
問題還不止這些。晨練的環境如果選擇在濕度較高的地方,比如公園、樹林等,濕氣可能會影響關節健康。
老年人的骨骼本來就容易退化,如果再長時間暴露在濕冷的環境中,關節炎的風險也會增加。
更別提那些喜歡一大早練氣功、站樁的老年人,他們的晨練時間往往比跑步還長,長期下來身體可能反而被拖垮。
再回到癌症的發生,這種病並不是一天兩天能“長”出來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細胞的癌變往往需要經歷一個從正常到異常增生再到惡化的階段。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環境或者生活習慣中的某些因素持續“推波助瀾”,癌細胞就有可能最終發展成實體腫瘤。
像這個大爺早起喝燙水、晨練吸霾的習慣,雖然每次的傷害看起來很小,但日積月累,就像往火裏不斷加柴,最終導致癌變的“火”越燒越旺。
醫學研究表明,癌症的發生不僅與基因突變有關,也與慢性炎症密切相關。而像燙傷食道這種反複刺激,就可能引發慢性炎症,給癌症提供可乘之機。
除了食道癌和肺癌外,這種“隱形傷害”可能還會波及其他器官。
比如長期吸入空氣中的有害顆粒物,不僅傷肺,還會通過血液循環影響心髒、腎髒等多個器官。
再比如燙水對食道黏膜的損傷,也可能間接影響胃部,增加胃炎或者胃癌的風險。
那麼,早起這件事本身到底有沒有問題?其實問題不在早起,而在於怎麼利用早晨的時間。
早起並不是越早越好,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淩晨四五點鐘的“超早起”反而可能打亂生物鐘,導致身體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睡眠不足會讓免疫系統的效率下降,而免疫系統是抵禦癌症的第一道防線。如果免疫系統變得遲鈍或者癱瘓,癌細胞就有更大的機會在體內“興風作浪”。
再說了,早晨確實是補充水分和運動的好時間,但這些事情得講究方式方法。
比如喝水,溫水比熱水更合適,水溫控制在30℃-50℃之間既能暖胃,又不會燙傷黏膜。
而運動可以選擇稍微晚一點的時間,比如太陽出來之後,這樣空氣質量會好一些,溫度也更適宜。
很多人以為健康就是“好習慣堆起來的”。但實際上,好習慣如果不講分寸,可能也會變成傷害身體的“潛在殺手”。
像喝水、晨練這種事兒,稍不注意就可能走上極端,讓本來有益的事情變得有害。
癌症的預防是否可以通過改變這些生活習慣完全實現?答案是不能。雖然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顯著降低癌症的發生率,但它不是萬能的。
有些癌症可能與環境汙染、病毒感染等外部因素密切相關,而這些風險並不是僅靠改掉幾個習慣就能完全消除的。
科學的癌症預防是一門綜合的學問,不僅需要注意飲食、運動、作息等生活方式,
還需要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乾預。研究表明,早期發現的癌症治療效果往往更好,五年生存率可以高達80%以上。
而一旦進入晚期,治療的難度和成本都會大大增加。
因此,除了調整早起的習慣,老年人更應該重視定期健康篩查,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參考資料
<1>畢曉峰,高菲.健康生活,癌症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