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5年8月21日 -
:
女性盆腔器官脫垂:了解這個影響生活質量的 “小麻煩”
作者:龔曉明醫生
你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感覺陰道或骨盆有壓迫感,甚至覺得有東西從陰道突出?又或者在大笑、咳嗽時,尿液會不受控制地漏出?這些看似尷尬的症狀,很可能與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 —— 女性盆腔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有關。
一、什麼是盆腔器官脫垂?
盆腔器官脫垂,簡單來說,就是盆腔裏的器官,比如子宮、膀胱或者直腸,因為盆底肌肉和韌帶的支撐力減弱,位置向下移動,甚至突入到陰道裏。正常情況下,盆底肌肉和韌帶就像一張結實的 “吊床”,穩穩地托住這些器官,讓它們各司其職。但當這張 “吊床” 變松了,器官們就開始 “不安分”,出現脫垂現象。
二、發病率高嗎?哪些人容易得?
症狀性 POP 的 患病率大概在 3%-11%,不過,沒症狀的 POP 比例可能更高。一般來說,下面這些人群更容易中招:
生娃多的女性:每一次懷孕和分娩,尤其是難產、產鉗助產等情況,都可能對盆底組織造成損傷,產次越多,風險越大。
年齡大的女性: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衰退,盆底肌肉的力量也會變弱,絕經後的女性更明顯。
肥胖人群:體重超標會讓腹部壓力增大,長期壓迫盆底,加速 “吊床” 的松弛。
做過子宮切除術的女性:手術可能影響了盆腔的支持結構。
有慢性便秘的人:長期用力排便,會增加腹壓,對盆底不利。
職業需要經常提重物的女性:比如搬運工、家政服務人員等,長期負重會給盆底帶來很大壓力。
有膠原異常或家族史的人:遺傳因素可能導致盆底結構先天薄弱。
三、身體出現哪些信號,可能是盆腔器官脫垂?
膨出或壓迫感:最明顯的就是感覺陰道有塊狀物脫出,或者骨盆有墜脹、壓迫感,站久了、勞累後這種感覺會加重,休息後能緩解。
泌尿系統問題:有的女性會出現壓力性尿失禁,也就是在咳嗽、大笑、運動時,尿液不自主地漏出;還有的人會尿頻、尿急,感覺膀胱老是憋不住尿。
排便異常:便秘、排便不盡感,甚至需要用手輔助才能排便,這些都可能和盆腔器官脫垂有關。
性功能受影響:雖然輕度脫垂一般不會直接導致性欲減退或性交痛,但有些女性因為擔心或不適,會下意識地避免性行為。
四、怎麼診斷是不是盆腔器官脫垂?
懷疑有盆腔器官脫垂,醫生一般會通過盆腔檢查來判斷。檢查時,醫生會觀察陰道內器官的位置、形態,評估脫垂的程度。另外,國際上常用 POP-Q 系統來給脫垂分度,把脫垂的嚴重程度分為不同等級,方便制定治療方案。
五、這個病會越來越嚴重嗎?
以前大家都覺得盆腔器官脫垂是個會一直加重的病,但現在有研究發現,絕經後女性的脫垂程度,可能會有進展和緩解交替出現的情況。不過,不管病情怎麼變化,有症狀還是要及時處理。
六、盆腔器官脫垂該怎麼治療?
治療適應證:只要有脫垂症狀,或者因為脫垂引發了泌尿、排便、性功能障礙等問題,都需要治療。
治療選擇:
①期待治療:如果症狀很輕,不怎麼影響生活,可以先觀察,定期複查,看看病情有沒有變化。
②保守治療:
陰道子宮托:這是一種放在陰道裏的器具,能把脫垂的器官托起來,緩解症狀。它就像給松弛的 “吊床” 加了個臨時支撐。
盆底肌鍛煉: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凱格爾運動。通過有規律地收縮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強肌肉力量,改善脫垂情況。就像鍛煉手臂肌肉能讓手臂更有力一樣,鍛煉盆底肌也能讓 “吊床” 更結實。
③手術治療:對於保守治療效果不好,或者不願意接受保守治療的有症狀患者,手術是個選擇。手術方式有很多種,醫生會根據患者年齡、脫垂程度、生育需求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最適合的手術。
七、懷孕期間出現盆腔器官脫垂怎麼辦?
孕期因為子宮增大、體重增加等原因,有的女性可能會新出現 POP 症狀,或者原來的症狀加重。這時候,一般不建議手術,有症狀的准媽媽可以接受保守治療,比如做盆底肌鍛煉,用子宮托等。
八、患者該怎麼了解這個病,做好自我管理?
了解疾病是戰勝疾病的第一步。患者可以找醫生要一些教育資料,有基礎篇和高級篇,從疾病的基礎知識,到治療方法、康複注意事項等,都能了解得明明白白。
總的來說,症狀性 POP 患者有觀察、保守治療、手術治療這幾種選擇。保守治療中的陰道子宮托和盆底肌鍛煉,對很多人都有效。而手術治療則適合那些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不過,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具體怎麼治療,還是要聽專業醫生的建議。要是你懷疑自己有盆腔器官脫垂,別害羞,趕緊去醫院看看,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早擺脫這個 “小麻煩”,重新享受健康、舒適的生活。
別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