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財富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30日 -
:
北京鳳凰天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官方帳號,財經領域創作者
此外,城鎮居民家庭負債參與率為56.5%,家庭負債主要是房貸,占比75.9%。
顯然,2000-2010年這10年的現金儲蓄,大部分都轉化成了房產。
那麼,2021年起的下個10年,“硬通貨”是房子還是現金?
我們可以從貨幣、人口兩個角度來分析。
1,全球降息周期下,貨幣購買力肯定會“打折”。
放眼全球,我們來梳理一下貨幣寬松的時間線。
2014年,歐洲央行首次引入負利率政策,把存款利率降低至-0.1%。
日本在2016年1月對新增的超額存款准備金實行負利率——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部分存款利率為負。
隨後,丹麥、瑞士等國銀行也相繼把存款利率降低到0以下。
今年,全世界都在比賽看誰降息的步伐更快。
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全球各家央行總共降息超過200次,超過2019年全年的降息次數。
這樣的形勢下,我們也很難獨善其身,參考我國歷史上的利率走勢,答案不言自明。
上世紀90年代,我們的貸款基准利率將近10%。2007年,基准利率高達7%。
如今,5年期LPR變成了4.65%,1年期甚至跌破了4%,未來還會繼續下降。
顯然,下個10年,現金是不會成為老百姓眼裏的“硬通貨”的。
2,人口形勢持續“分化”,樓市格局“大洗牌”。
人口,永遠是決定一個城市房價天花板的核心要素。
目前,在長三角城市群中集聚的人口達到了15401萬,占全國人口的11%。據預測,到2030年長三角地區將會有4座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
珠三角也是如此,2017年珠三角經濟區常住人口達到了6150萬,GDP總值達到了75710億元,人均GDP則達到了12.46萬元。
在2019年,浙江和廣東人口淨流入規模達到了84.1萬和82.6萬,在全國各省市中遙遙領先,根據測算,70%以上的人口淨遷入量都流向了浙江和廣東兩省,而前兩年,這個比例都只有60%左右,足見長三角、珠三角對流動人口的吸引程度有多麼強悍。
有人流入,就意味著有人出走。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江西除南昌外,陝西除西安外,其他省內城市人口全部淨流出,山西、河南、湖北、甘肅等省份,基本上都只有1-2個城市人口在淨流入,其餘城市人口均在淨流出。
這樣的趨勢下,樓市的普漲格局必然會改變,未來只有人口持續湧入的地區,才有充沛的購房需求。
事實上,今年以來房價漲得最多的地方基本上還是長三角和珠三角,比如深圳、杭州、寧波。
既然房產價值會分化,現金購買力又會“打折”,那未來的主流資產配置應該是什麼呢?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近日發了一個報告,其中的核心觀點是:居民財富已經開始“搬家”。
姜超指出,在間接融資的支持下,過去十幾年,我國的地產、基建傳統行業得以快速發展。
比如,作為地產企業有力的資金補充方式,非標融資占社融比重與地產投資增速呈現明顯正相關。
但是,由於地產和基建產業鏈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樓市迅速擴張,也造成了2008年以來非金融企業杠杆率的明顯提升。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企業杠杆率已超過200%,顯著高於美國和歐元區。
不過,當產業向科技創新型持續升級,我國的融資結構必將隨之改變。
比如,在2019年,我國各行業上市公司股票發行額中,材料、生物科技、軟硬件等高科技產業均排名前列,而公用事業、地產發行額占市場總額的比重均不到5%。
資本市場的發行額,最終都是由投資者買單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居民的財富,已經開始逐步從地產搬到了高新科技行業。
那麼,財富“搬家”的趨勢,從2021年開始,能持續10年之久嗎?
答案是肯定的,理由有四。
1,“房住不炒”的定位擺在這,買房已經不是合適的投資標的了。
2,固定收益產品的收益率持續下滑,無風險資產已經沒有了吸引力。
3,我國居民資產中股票及投資基金、養老金和保險的比重僅占8%,而美國、日本分別占到57%和27%,空間廣闊。
4,資本市場從科創板、注冊制到再融資、新三板、兩融新規的放松,金融資產的吸引力日益顯著。
你我每個人,都是這一場財富變遷歷史的見證者。
我們曾見到過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也見到過有人為了一餐飯終日奔波,財富的鬥轉星移,不會因個人意志而改變,屬於房地產的黃金年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當世界經濟面臨修複,當未來依然存在不確定,或是危機、或是機遇,一份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指引正當時。
風財訊對話頂層智慧,22場雲端對話,10城落地論壇,9月1日-9月6日,與您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