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感情

婚姻中不一定非要有愛情,死守這一點,同樣也會幸福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01日 -
:     
 

優質創作者

#情感#
樹洞。點擊上方“關注”,你的故事,你說,我聽

禾田飛歌 |
原創文章

都說“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有說“先成家,後立業”,不管怎樣的說辭,都讓人覺得婚姻是人生曆程中重之又重的一環。

那你會為什麼原因而選擇婚姻呢?

有人會為了過上豐裕的生活,有人會因為年齡劣勢,有人會因為孤獨寂寞,也有人會因為在一起更快樂,原因不一而足,婚姻狀態也會有不同的呈現,有幸福也有不幸福。這與進入婚姻的初衷沒有直接關系,也就是說。沖著錢結婚的,不一定不幸福;沖著精神匹敵平等而結婚的,也不一定會幸福。

婚姻的底色還是應該有愛,哪怕僅僅只在喜歡的層面上,也好過只單純追求某一個目的而選擇結婚,就像賭博一樣,要麼獲得驚喜,要麼一敗塗地。

因為婚姻太複雜,不是有愛就能到白頭,相反,合適才能過一輩子

1、

程莎莎(化名)在拿到離婚證之後,對這句話感受特別深。

她說,當初要不是因為前夫學識淵博、口才了得,兩人有共同的話題可聊,她自己要不是因為年齡和父母的催婚,這個婚她可能還不會那麼著急去結,如果把戀愛時間拉長,她也許就不會進入婚姻了,因為他們倆不合適。

莎莎很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對相親對象的學曆要求一直很高。在她看來,學曆能代表一個人的學識和精神層次,因為她就是一個喜歡聊天的人,而且話題都不是美容啊健身啊化妝啊服飾啊之類女生愛聊的話題。她更喜歡聊一些文學、音樂、藝術方面的話題,所以,她在被父母逼著去見了楊銘(化名)之後,沒過多久就和楊銘結婚了。

這麼快結婚,一是因為楊銘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聊友,莎莎感興趣的,楊銘都能與她聊,而且還相當有見地。莎莎都能想象到兩人婚後喝著咖啡,聊著文學藝術的悠閑生活;第二個原因,還是因為年齡問題,與楊銘相親的時候,莎莎已經30了,父母天天嘮叨逼婚。給了莎莎很大壓力,她急於把自己嫁出去。楊銘是莎莎認為當前最適合她的人選。

婚前了解不夠,婚後莎莎很快就品出了婚姻的苦澀。

楊銘確實學曆高、知識豐富、口才也好,而他也是一個高分低能的典範,尤其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常識略等於零。

楊銘洗碗從來不知道有洗潔精這種東西,他認為把碗筷在熱水下沖一沖就能洗掉油垢;拖地不知道要先掃一遍,而是一拖到底,不知道要用水把拖把洗幹淨之後再拖,拖過的地比拖前還髒。

不僅如此,楊銘情商低,缺乏同理心。

崇尚精神享受的莎莎在進入婚姻生活後,也承擔起了世俗的家庭瑣事。有時太忙了,讓楊銘幫她洗洗衣服。楊銘不願意,莎莎的衣服就可以在洗衣機裏放好多天。

楊銘從小就是在父母“只要學習好一切都好”的教育下,從來沒有幹過家務,即使在大學畢業之後,也是母親給洗衣服,做好飯菜端到面前。這是莎莎婚後才了解到的。

莎莎工作一忙,就顧不上楊銘。莎莎母親心疼女兒,有時間就過來幫他們做飯,還特別照顧楊銘的口味。楊銘有時還會在盤子裏挑挑揀揀,覺得不好吃,還當著嶽母的面叫外賣。

程莎莎在忍耐了一年之後,與楊銘離婚了。

當初過於追求精神上的契合而忽略了兩人在實際生活是否合適,莎莎對這段婚姻和離婚一事都不後悔。她說,憑心而論,楊銘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人是好人,只是他們不合適。

2、

張愛玲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也許愛情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而婚姻,則多了一份責任。它象愛情一樣,也是在年深月久中刻進了歲月。在漫長的歲月裏,愛情與責任保持著相對的平衡,才能讓婚姻保持長久。

薛兆豐教授明確把婚姻定位於合夥開公司,雙方存在著合作。而合作就在於共事時的默契和處事的舒服。不論做什麼,兩人在一起有一份默契,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秒懂,不需多言。

如果找不到那個願意在婚姻中共事的人,沒有那種在婚姻中共事的默契與舒服的感覺,不進入婚姻也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尊重。

著名演員俞飛鴻到現在還沒有結婚,用她的話說:我不是獨身主義者,也不是不婚主義者。我的狀態只不是我沒結婚。我只是說我沒那麼著急去選擇說,我到什麼年齡我就必須要有一個實際的婚姻。

年輕時的俞飛鴻也向往過婚姻,向往過三口之家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和普通女孩子一樣,對愛情婚姻有過美好的憧憬。

俞飛鴻在看過太多因年輕而被愛情沖昏頭腦的樣子,不少在愛情裏浮浮沉沉不顧自我的例子,26歲後,“二十六歲以後就對潔白的婚禮不再憧憬了,這些都是別人設計的不真實(俞飛鴻語)。”

她的婚戀觀越發成熟理性,她不再相信電影小說裏灌輸的愛情與婚姻,就連自己選擇飾演的角色,都不是那種為了愛情為了男人而勇往直前的小女生、傻白甜,即使是愛一個人,都不會以小女生的姿態去愛,而是大氣豁達,我愛你我高興,你不愛我我也不會要死要活。

俞飛鴻被奉為精致的獨立女性,她不會給自己設定界限,她也不是拒絕婚姻或者選擇不婚,她追求的是一種在婚姻中兩人相處的舒服感覺,而不是到了什麼年齡一定要做什麼事,無論是愛情還是婚姻,只要給她舒服的感覺,結婚與單身都能接受。

俞飛鴻等待的,是一個在精神和靈魂都與她相契合的人,否則,“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的孤獨,可能比一個人的孤獨更悲傷吧。”

婚姻中相處舒服的感覺,其實是由兩人特別合適、特別契合帶來的,不需要特別的刻意,不需要刻意地討好,也不需要討好的小心翼翼,一個眼神秒懂,一個微笑無言,都是心心相印。

結婚不該因為要結婚而結婚,而是因為合適才結婚。

3、

有沒有激越的愛情,對婚姻來說並不十分重要。愛情有它的生物屬性,當荷爾蒙分泌接近尾聲,愛情也會一點點消失,維系夫妻關系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喜歡,以及兩個人在一起比一個人在一起更快樂的生活。

讀者黃瑩(化名)說,她與老公的愛情其實很平淡,沒有小說上形容的那般電光火石,激動人心,只是覺得這個人很適合自己,才走進婚姻。

在他們的生活中,也沒有什麼刻骨銘心的點讓她記憶深刻,相反是那些如白開水、如空氣般平淡的生活場景,是她不可缺少的感情慰藉。

他們每天的對話很平淡:

“下班嗎?好熱!”

“下班了,在車上,晚上想吃什麼?”

“不知道,不大想吃。”

“那不好,多少吃點?我下車去給你買愛喝的粥?”

“不要了,浪費錢。”

“那我回家給你熬。”

“好的。等等,我想吃榴蓮。”

“咦,那個味兒——好,我下車去買,早說一會兒,我就不用往回走了。”

“嘻嘻。你慢點兒。”

即使再不想做飯,只要老公回家,她便有十二分雀躍的心情去做飯,哪怕只是看著他吃,心裏也很甜。

而老公也會在他的時間裏,為黃瑩做她喜歡的事情,洗衣,做飯,收拾屋子,他都能做,在婚姻中與黃瑩幸福地互動著。

婚姻的合適,確切的,只有兩個人最清楚。在別人眼裏的不般配,不激動、不看好,也抵不過兩個人的合適。

伏爾泰說過:“能使人感到疲憊的不是遠處的高山,而是鞋子裏的一粒沙。”
外人眼裏般配的婚姻,也許會因為鞋子的大小不合適,甚至因為鞋裏的一粒細沙而無法走得更遠。只有鞋子合腳了,抖掉了鞋裏的小沙礫,婚姻才會長命。

4、

兩人的相處要舒服,走進婚姻的前提是合適,如果沒有,那麼,不結婚也是明智的選擇,同樣應該得到尊重。

不過,選擇不結婚,就要有不結婚的底氣。

你必須要有憑自己的能力過上高品質生活的能力。
為什麼要高品質?因為只有高品質,才能讓父母更放心;

你必須學會與自己的孤獨為友。
熱熱鬧鬧是別人的,總有終止的時候,孤獨才是人一生相伴的朋友,你需要有富足的精神、自得其樂的心態,在自己的世界裏快樂地生活。

你還要具備愛的能力。
愛自己、愛他人、愛周圍的一切,愛的能力,無論你結婚與否,都能給自己和他人帶去幸福。

正如詞作人林夕說:“很多人結婚只是為了找個跟自己一起看電影的人,而不是能夠分享看電影心得的人。如果為了只是找個伴,我不願意結婚,我自己一個人都能夠去看電影。”

時代發展到現在,結婚不再是人生的必選項。

但願你選擇結婚,是因為兩個人在一起更加快樂和幸福;選擇不結婚,也是因為一個人比兩個人更加快樂和幸福,沒有其它。

圖|網絡,如侵必刪

END

今日互動話題:

你會因為什麼原因走進婚姻?你認為長久的婚姻依靠的是什麼?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