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美國在20世紀,是如何取代歐洲的?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08日 -
:     
 

中信出版集團官方帳號

而在這過程之中,歐洲的移民為美國全面取代“歐洲霸權”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英國到葡萄牙,從挪威到希臘,許多歐洲人離開自己的出生地,遠渡重洋,到另一個大陸度過一段時光甚至整個餘生。

逃離歐洲就是逃離野蠻?

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相互交織,成為推動19世紀政治變革的一大力量,後來演變成極端民族主義,蔓延到整個歐洲大陸。

民族主義理論家以歷史、語言、種族、宗教等因素定義民族認同,非常排外,倡導要保護自己民族的特性,抵制外來影響。

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對主流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大,保護本地民族的純正性、抗拒劣等種族汙染的呼聲越來越大,許多歐洲人對此深信不疑。

快速的經濟和社會變化催生出政壇左右兩派的極端主義意識形態。


所有這些現象相互疊加的結果是,許多歐洲人在20世紀頭幾十年裏被迫背井離鄉

最糟糕的是,他們當時往往並不覺得自己正在離開一個偉大的文明,而是慶幸自己逃離了野蠻

美國早在1900年就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需要勞動力來保持其非凡的增長,也需要移民居住到其廣闊的領土上。

歐洲人大規模移民的時代始於19世紀中葉,從此,歐洲移民建立起遍布世界各地的關系網,加強了歐洲與其他大陸之間的聯系。

20世紀初歐洲移民潮中一個重大的變化趨勢是,不僅窮人和無名小輩移民到其他大陸,在遙遠的外國定居,許多知識分子和貴族也開始向外國移民

從20世紀初開始,越來越多的歐洲知名人物決定離開歐洲,到其他國家定居。吸引他們的不僅是一些國家有非常好的發展機會,異域的生活經曆也極其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歐洲中上階層,那些最具冒險精神、不拘陳規的人開始風行去遠離歐洲的地方定居,法國人和英國人尤其如此。

這種的流亡可能與戰爭和戰後幾年的沖突氛圍有關,許多人厭倦了歐洲這個舊大陸的政治鬥爭和苦難,希望去尋找更加振奮人心、更和諧的生活。

1926年,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離開家園,在長途跋涉一年多後到達非洲殖民地。這次經曆讓他寫成了《剛果之行》。他以動人的筆觸講述了在非洲腹地的見聞。

和其他了解這一地區的歐洲作家一樣,紀德對所見所聞感到震驚,在作品中嚴厲批判了殖民主義,譴責殖民者對當地人民的剝削以及法國公司對他們的虐待行為。

安德烈·紀德

人才外流:美國對歐洲的文化反超

許多傑出的歐洲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定居到美國的幾個大城市,促使美國不同的政治群體開始討論歐洲的未來。

1943年,以促進歐洲一體化為目標的國際泛歐聯盟創建人理查德·馮·康登霍維—凱勒奇決定充分利用他流亡紐約的時機,在那裏主持一次大會,討論歐洲一體化這個宏大的議題。

托馬斯·曼

參加那次大會的有政治家、學者和流亡作家,包括托馬斯·曼、卡羅·斯福爾紮、希臘政治家索福克勒斯·韋尼澤洛斯以及奧匈帝國王位繼承人奧托·馮·哈布斯堡。幾位美國國會議員和參議員也出席了這次會議。

所有來自歐洲的流亡者有一個共同點:戰爭使他們遠離自己的祖國,因此他們都支持理查德·馮·康登霍維—凱勒奇的這一構想,1922年,國際泛歐聯盟成立。

奧托·馮·哈布斯堡信奉歐洲主義,他一直認為歐洲國家之間的對抗和戰爭是舊大陸衰落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結束這種下行趨勢,歐洲各國就必須聯合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北美的大學成為學習和研究歐洲過去與未來的中心
,有許多歐洲人在這些大學的院系任職。

美國大學熱烈歡迎歐洲的科學家、學者、作家和政治家,這激勵了許多人前往美國,他們有些人在美國永久定居。

不僅知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受聘於普林斯頓大學,大多數流亡美國的作家、政治家和知識分子都與美國的大學或多或少有合作。

托馬斯·曼就職於普林斯頓大學,漢娜·阿倫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耶魯大學等一流學府講課,亞曆山大·克倫斯基在斯坦福大學授課,理查德·馮·康登霍維—凱勒奇在紐約大學授課。

漢娜·阿倫特

西班牙傑出的生物學家塞韋羅·奧喬亞與一所美國大學簽訂了合同, 在那裏他的職業生涯得到充分發展,最終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從20世紀30年代起,幾個歐洲國家的科學家不斷向美國移民,
他們都在美國取得了不凡的職業成就。

雖然沒有政治原因迫使英國人離開自己的國家,但也有一些學者決定去美國發展自己的事業,因為那裏的大學比在納粹轟炸下艱難生存的英國大學更有吸引力。

羅素

1940年,著名哲學家和數學家羅素離開英國,二戰期間他在紐約各個學術中心講學並與他們開展合作。

從20世紀中葉起,美國的大學開始超越歐洲的大學,成為吸納英才的中心。北美最好的大學比歐洲的大學財力更加雄厚,競爭力越來越強。

歐洲流亡的人才被美國吸引,加快了西方的科學和知識中心從歐洲轉到北美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大學占據了國際大學排行榜的前幾名,超過了大多數歐洲大學。美國大學的研究中心取得了最重要的科學成就,大多數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美國大學的研究人員,盡管他們往往是後來才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歐洲人。

不僅美國的大學和研究中心受益於來自歐洲的知識分子,美國文化總體上也因來自歐洲的流亡者而受益匪淺

文化科技的領先幫助美國實現世界霸權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由歐洲極權主義和政治迫害引發的歐洲人才流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仍在繼續。

當時,雖然大多數西歐國家的政治迫害已經結束,但所有歐洲國家都不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無法與美國開展科學競賽,而且歐洲人才外流已經讓它們失去了大量人才。

一方面是戰後歐洲實力匱乏,無法吸引最有才華的藝術家、科學家、學者和研究人員,另一方面是美國繼續敞開大門,向歐洲移民提供他們在原籍國缺乏的一切,包括經濟激勵和獲得職業發展的機會。

結果,美國成為歐洲有才華和抱負的人青睞的目的地,美國社會各界都因此獲益頗豐

科學、技術和文化方面的領先是實現世界霸權必不可少的條件

在歐洲統治世界的時代,歐洲國家一直擁有這些優勢,但最終在20世紀失去了這種優勢,世界霸權地位讓給了美國。

歐洲人才流向美國,使美國登上了科學和技術的頂峰,為美國的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世紀後來被稱為“美國世紀”。

本文內容摘編自《歐洲:歐洲文明如何塑造現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