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曾子為什麼殺豬?2000年後,科學實驗給出了答案!


2020年9月09日 - 科學小編 趣評 
   

研究員,優質創作者

比如,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搞的棉花糖實驗,得出“具備延遲滿足感的孩子將來更成功”的結論,和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上》中,“賢者而後樂此”(賢者等做成事情之後才享樂)的說法,如出一轍。

雖然兩者不能完全等同,孟子的論述十分簡單、西方實驗更加注重科學數據,但能在東西方的著述中發現這種關聯、這種巧合,那感覺是十分奇妙的。

《韓非子》中,有“曾子殺彘(zhì)”的故事,提醒父母,做人要誠信: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子他老婆帶兒子趕集,途中,孩子不知咋地哭了——十有八九是看到街頭有賣肉的,饞哭了。

超市裏常見這種情況。前陣子,佛山有個媽媽,因為7歲女兒偷拿超市的東西又不承認,報了警。

報警這種做法,值得商榷;但在琳琅滿目的玩具、零食中,如何“脫離苦海”,是很多家長都需要注意的事情,有技巧。

閑話少敘。他母親也是被孩子逼得沒法,只好安慰孩子說:“別哭了,回家給你殺豬。”

奏效!孩子不哭了。

遇到孩子在超市、集市哭鬧的情況,家長正確的做法無非兩種:

一種就是曾妻這種,給孩子另一個選擇。但曾妻屬於空口許諾,顯然是錯誤的;如果真的殺豬,代價過高,也不合適。

所以,給孩子什麼樣的選擇,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代價又不能太高(否則形同賄賂),需要好好琢磨。

另一種,是明確告訴孩子,你如果想買玩具,可以,但家中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玩具了,所以爸爸(媽媽)不能再重複支付費用,只能自己出錢(比如從零花錢中出或者自己幹家務掙錢)。

一定不要顧忌面子,覺得孩子當眾哭鬧,讓自己下不來台。第一次遇到哭鬧,家長要厚著臉皮堅持,否則還會有下一次,因為孩子看透了你的心理,從而把當眾哭鬧視為控制父母的最佳方式。

成功地把孩子“騙”回家,沒想到,老公曾子卻煞有介事,准備殺豬。曾妻連忙阻止,被老公用“誠信”之類的道理教訓了一通。

曾子說的有沒有道理呢?當然有,就是成本太高了,想想現在的肉價吧……

曾子殺彘講的理論,在西方科學試驗中,也能得到印證。

2012年,美國一部分科學家想要複制“棉花糖實驗”,看看某些小朋友的“延遲滿足感”如何——也就是面對一顆棉花糖的誘惑,能堅持多久。

實驗之前,他們自己加了戲,捎帶研究一下成年人誠信對孩子“延遲滿足感”的影響。

實驗前,他們先給兩組孩子們分別發了一些圖畫紙和畫筆,畫筆都很舊了。

准備畫畫時,工作人員故意說,對了,我想起來了,好像還有一些非常精美的神奇彩筆,我去拿給你們吧。

有一組小朋友,工作人員真的拿來了神奇彩筆;另一組小朋友,工作人員回來後,找借口說沒找到彩筆,讓孩子們繼續用舊彩筆。

前者,工作人員保持了誠信,後者則沒有。

然後讓兩組孩子進行棉花糖實驗,結果證明,工作人員保持誠信的那一組小朋友,能夠忍耐棉花糖誘惑的時間更長,也就是說,他們有著更強的延遲滿足感。

所以,曾子的做法,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而言,是正確的,更有利於孩子成長。何況,殺了豬,肉也吃不完,還可以賣掉賺錢,對不對?

#教育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