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三國配角演義》——歷史背後的另一種可能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30日 -
:        
 

三國是一個大時代,在這個時代裏,既有大人物的風雲際會,也有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三國並不是只有主角,還有許多配角和小人物。他們的故事同樣精彩,只不過被埋沒於歷史的夾縫中,不為人知罷了。所以,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一本很有意思,角度很刁鑽的書——《三國配角演義》,作者同樣是三國迷馬伯庸。

我買的《三國配角演義》

《三國配角演義》這本書,一共講了六個故事——街亭、白帝城之夜、官渡殺人事件、宛城驚變、《孔雀東南飛》與建安年間政治懸案、風雨洛神賦。六個故事,每一個都是腦洞大開,意想不到。比如街亭這一篇,我們耳熟能詳的這段歷史是——諸葛亮的愛將馬謖,毛遂自薦,擔負起守住街亭這個看似簡單但又十分重要的重擔,並立下軍令狀,守不住街亭,他提頭來見。沒想到馬謖只會紙上談兵,軍事理論一套一套,但真正到了戰場上,立馬原形畢露,結局可想而知——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段經典的橋段後來也在京劇上上演了無數次。

可是,真正的歷史真的是這樣嗎?翻開史書《三國志》,我們會發現馬謖的結局有些疑點。《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戮謖以謝眾“,《資治通鑒.奪將七十一》有說”(亮)收謖下獄,殺之……亮既誅馬謖及將軍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這兩處記載與一般看法一致,認為馬謖因為街亭之敗被諸葛亮所殺。

而《三國志.馬謖傳》裏卻說:”謖下獄物故。“”物故“特指死亡。而在《三國志.想郎傳》中卻寫道:”郎與馬謖善,謖逃亡,郎知情不報,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也就是說馬謖的結局,光是《三國志》就有三種說法——處死、獄中死以及逃亡。當然,仔細想想,可能也沒毛病。完全可以這樣——馬謖想逃亡,被抓住,然後被判處死刑,死在了獄中。這樣也能說得通。

所以,作者馬伯庸就以這裏為切入點,從馬謖逃亡調查失街亭的真相開始展開,一系列的精彩故事就此展開。最後馬謖查到了街亭之敗的幕後黑手,更是掌握到了不可告人的政治黑幕——費禕和孔明的權術較量,而他馬謖只是一個犧牲品。

讀完這個故事,不得不再一次佩服馬伯庸開過光,大的漏風的腦洞。能把一個歷史上看似簡單明了的小插曲,展開演繹得如此動人,如此精彩。甚至看完之後,你有一種馬伯庸所說的故事就是真實歷史的理所當然之感。明明他是在編故事,明明他說的這個故事十有八九是無稽之談,但你可能寧肯相信這是真的,寧願認為真實的歷史就該這樣。這可能就是親王最有能耐的地方吧。這種功力,沒有幾十年如一日的積累是不可能造就的。

其他五個改編的故事,同樣精彩,甚至一個比一個更加驚險萬分。我就不一一贅述了。想必很多朋友都已經想迫不及待地看這本書了吧,那就找個時間,好好的閱讀這本《三國配角演義》吧。看看那些深藏不露的配角,馬謖、曹植、甄姬、賈詡、大喬、小喬,是如何悄悄改變歷史走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