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財富

一文洞悉家庭財富如何保值、增值


字體大小:
2020年10月20日 -
:        
 

內容來源:2020年9月23日,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高管教育打造的中歐“首席說”系列論壇。

分享嘉賓:芮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家族辦公室首席架構師課程-課程主任。

注: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講者和主辦方審閱授權發布。

筆記達人 | 微笑天使

責任編輯 | 智勇 審校 | 胡暘 值班編輯 | 胡暘

宏觀趨勢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如何管好財產?

消費升級有哪些特征?

一、中國經濟增長奇跡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現了經濟學家所說的中國增長奇跡。

1.世界主要經濟體占全球GDP的比重

在1820年的時候,中國GDP占全球的比重曾經達到過33%,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比重下降到了4%。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又回到了17%。

從今天來看,美國的GDP占全球的比重達到23%,而歐盟達20%,印度4%,拉丁美洲占7%。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老百姓的人均收入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1978年的200美金到了今天的超1萬美金。

2.“新三駕馬車”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從原來的高速度發展到了今天的高質量發展。為什麼中國經濟的增速開始放緩?因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三架馬車是投資、消費、全球化或對外貿易。

在過去三十年當中,跑得最快的那匹馬是投資。投資遵循著邊際收益率遞減的原則。隨著投資回報的下降,中國增長的速度也開始放緩,從之前的平均增速10%到現在的6%。如何從高速度的發展到高質量的發展?我們需要進行模式的轉變。

今天,中國發展的新三架馬車分別是新基建、消費升級和新型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倡議2.0)。

① 新基建

新基建包括七大重要新興產業,分別是5G基站建設、特高壓、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人工智能。

② 消費升級

隨著消費的下沉,精准的消費和精致的消費將釋放巨大的增長潛力。因此,隨著電子商務、智能物流、互聯網金融等新經濟業態的成熟,也會高速推動中國消費的增長。

③ 新型全球化的中國方案

之前中國是以WTO(世界貿易組織)為主的全球化,但帶來了巨大的弊端——貧富的差距。在全球,不同的國家不能均等的分享全球化的好處,而這次中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2.0,遵循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戰略。

從舊的三架馬車到新的三架馬車,勢必會給中國經濟的未來帶來新的增長點。

過去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是靠投資拉動、人口紅利和全球化。而今天在一個新常態下,拉動中國經濟的邏輯變成了創新升級、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

二、創業升級

1.大國興衰的八大因素

達裏奧(雷伊·達裏奧,橋水基金總裁)最近出了一本新書《改變中的世界秩序》,其中的一張圖總結了過去500年當中人類發展的規律(大國周期一般是120年-250年)。

在這些大國崛起之時,一起提高的首先是教育、科技創新與國際競爭力
。隨之而來的是軍事實力、貿易和生產力的提高
。接下來就出現了國際的金融中心
,最後奠定了它們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地位
的國家。

當一個國家的儲備貨幣地位開始下降的時候,也意味著這個國家開始步入衰落。根據這個原則,我們可以知道當一個國家崛起的時候,首先發展的是教育、科技創新。這也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也就是創新升級。

2.創業升級

① 創新升級

中國從歷史上就是注重教育。2016年,中國在教育上投入的經費達到了四萬億美元,占當時GDP比重的5.2%。

在2014年,OECD國家(經合組織)和其他發達國家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英國達到6.5%,美國達到6%。

中國在教育經費的投入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這個紅利不是人口的數量,而是人口質量的提升。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的高考制度前後錄取了1.15億人,中國人均素質在不斷提高。

中國工程師和科學家的總人數達到152萬,在全球占到第二名,要比處在第三位的歐盟超過1倍以上。

在過去二三十年中,中國有大量的學生出國留學。我記得我1991年去美國留學時,那時的留學生非常少了,而到了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的人員每年達到60萬人。

在2001年時,出國人員除以當年歸國人員的比重是7,即在當年有7個人出國,其中只有1個人回國。但到了2017年,該比例下降到了1,幾乎所有出國留學的人員都選擇了回國服務。這給中國的人口素質帶來一個巨大的提升。

中國工程師紅利所帶來的結果就是中國發表在國際期刊的論文數,在過去二三十年中有了迅速的提升。

2016年,中國發表的論文數達到30萬篇,占全球總量的17%。也就是說,在全球每一年發表的6篇文章當中,有1篇就是由中國作者所發表的。

在80、90年代,中國在專利數方面幾乎是零。從2001年開始,中國專利數出現了幾何式的增長,到了2017年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專利數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2017年時,中國所獲得的專利數超過5萬件。

② 消費升級

2019年,美國的年度零售總額是6.2萬億美元,中國是6萬億美元。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零售總額將可能超越美國並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大國。

消費升級有三個重要的特征:

第一,從傳統到新型的消費轉變;

隨著中國人均收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傳統消費(滿足人最基本的生活消費)會逐步下降。

經濟學中用恩格爾指數來衡量必需品消費和非必需品消費之間的比例,比例越低代表這個國家的消費水平越高。

第二,從之前的數量消費到現在的質量消費;

通過比較全國平均每百戶主要耐用品的擁有量發現,1998年主要的耐用品是自行車、沙發和大衣櫃;到了2017年變成了移動電話、電視機和空調。中國消費在升級,並且是從數量的消費到質量的提升。

第三,從物質消費到服務消費。

2017年,中國票房收入達到500萬美元;2016年,人像攝影行業的營業收入達到3000億人民幣。由此可見,中國的消費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正在出現升級。

③ 產業升級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低附加值的產能在逐步下降,有很多的產業從中國搬到了東南亞。同時,中國的高附加值能力在逐步提升。

2000年,全球產業鏈的三大中心分別是美國、日本和歐盟。到了2017年,中國已經取代日本並成為亞洲最重要的供應鏈中心。

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全球供應鏈中心與全球第一大制造大國,核心原因在於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營商環境是聯合國根據開辦企業的速度、辦理施工許可證或者電力財產等級獲得信貸等十個指標來進行排名。

中國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2019年相對於2018年在辦理施工許可證、保護少數投資者的排名有了大幅的提升,以至於到了2019年時,中國營商在全球排名是31,遠高於亞洲的競爭對手(印度、越南、印尼和菲律賓)。

產業升級的動力一:中國的良好基礎建設

中國的高鐵與中國手機網民的數量在過去十幾年中都發生了幾何式的高速發展,在中國形成了“十縱十橫”的高鐵網絡。隨著高鐵網絡的形成,中國將形成四大經濟區域——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和西部。

如果比較中國城市群的GDP占全部GDP的比重,我們會發現,相對於日本的東京我們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產業升級的動力二:產業鏈的現代化

產業現代化包括四個維度:產業的完整性、供應鏈的安全性、產業基礎的高級化和產業鏈的高端化。

在過去的十幾年當中,中國產業鏈的產業化、現代化程度也在逐步提升。隨著產業升級,中國創新企業在蓬勃的發展,2018年的美國有差不多40家新生“獨角獸”,而中國有30家,已遠超過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中國在去年第一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世界500強最多的國家。

中國未來的財富來源於創新升級、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

三、從創富到守富

隨著中國人均GDP的增長,中國居民資產的規模也在高速增長。2019年,中國居民總資產達到552萬億人民幣。在過去20年當中,年均複合增長率將近17%。所以,近20年來中國“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1.發生路徑的改變原因

① 人口結構的改變

我們生存的環境發生了改變,最大的改變在於中國人口結構的改變。中國的人口紅利在消失,人口紅利相對應的是人口的老齡化。

以日本為例,從日本勞動力(20-55歲人口)的占比和居民資產不動產的占比中發現,如果一個國家的勞動力人口越多,其不動產的投資比例也就越高。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居民資產不動產的比例會下降。如果用日本的數據進行推演,比較中國2019年和2025年在不動產的投資比例將會從68%下降到58%,即短短6年當中占比將下降10%。

② 監管環境的趨嚴

監管環境,也就是資管新規的出台。資管新規的重點在於打破剛性兌付,阻斷監管嵌套和處置非標資產。隨著監管環境的改變,原來大家習以為常的剛性兌付也將會打破,所以老百姓的財富管理將會從銀行理財轉變為資產配置。

(注:剛性兌付是信托產品到期後,信托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信托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信托公司通過發行新產品兜底處理。)

2.管理財富的方法

原來我們管理財富的方法是靠投資、房地產和銀行理財。但是今天我們要從投資房地產轉換為投資金融資產,從銀行理財轉變為資產配置,從創富轉變為到守富。

① 從房地產到金融資產

相比較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中國居民資產配置架構中不動產或者非金融資產的占比比較高,而金融資產的占比相對較低。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改變,中國資產配置也將會從房地產轉變為金融資產。

隨著人均GDP的增長,非金融資產(即房地產)的占比會逐步下降,而金融資產的比例會逐步上升。在金融資產當中,股票資產上升得會比較快。隨著人均GDP的上升,居民股票資產的占比也會上升。

② 從銀行理財到資產配置

發生銀行理財到資產配置的改變,原因有4個。

原因一:
在過去幾年中,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在逐步下降,從之前6%、6.5%到現在的不到4%。

中國信托產品的收益率也在明顯下降,2011年的年化收益率曾達到15%,而現在已經下到7%左右。

原因二:
原來的財富管理是靠我們自己的摸索,親力親為。財富管理的三個核心能力分別是擇時、擇股和資產配置。

上海證券交易所曾做過一個大樣本研究,發現中國A股散戶的虧錢幾率非常高。

根據他們資產的規模,把散戶從10萬元以下一直到1000萬元以上的總收益進行歸因分析,將其分成擇時收益、擇股收益和交易成本,對散戶而言無論是擇時收益還是擇股收益都是負的。

因此,真正給普通的老百姓帶來財富的不是擇時、擇股,而是資產配置——貨幣的時間價值。

原因三:
沒有辦法預判未來一段時間中哪類的資產表現會比較突出。因此,既然我們沒有辦法對未來進行預測,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做好資產配置,從而降低資產收益率的波動。

原因四:
隨著中國人均GDP的增長,中國在海外配置的比例也要逐步上升。現在中國居民在海外配置的比例不到5%,而其他發達國家的居民在海外配置資產的比例高達40%以上。

③ 從創富到守富、傳富

每一年招商銀行對其高淨值客戶都會做一個調研分析。2009年時,大家的關注點是在創造更多的財富,而到了2017年,越來越多的高淨值客戶更多聚焦的是財富傳承和財富保全。

從1995年開始,有780個曾經上榜的億萬富翁從榜單上消失了。如果把這780人進行分析,發現其中70%是一代,二代占了20%,三代和四代分別是6%和4%。正印證了中國的那句俗話——“富不過三代”。

創富難,其實守富比創富更加難。原因很簡單,因為在財富保全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宏觀風險(法律風險、稅務風險)、企業風險(股東的連帶責任風險,債務風險,代持風險)、家庭風險(婚姻風險、繼承風險)、個人風險(意外風險、揮霍風險)等各種各樣的風險。

要想實現財富的保全和傳承,我們就需要一套科學的工具和解決方案,比如學習借鑒西方的財富管理學。

保險、遺囑、信托、控股公司、家族慈善基金會、海外稅務身份的安排和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家族辦公室等很多科學的工具我們都可以應用,從而幫助我們實現財富的保全和傳承。

④ 家族財富傳承的動力:愛

在傳富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傳遞無形的精神財富而不是有形財富。

除了物質財富以外,社會的資本、人類的資本和文化的資本,這些精神財富的背後是愛。因此,家族財富傳承的動力是人與人之間親密的關系,是愛的傳承,是精神財富的傳承。

我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