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張伯端,乃宋朝桐柏高道,所著《悟真篇》被奉之為道教南宗祖書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16日 -
:     
 

歷史國學教堂

優質創作者

他博學多聞,長期
精研儒、釋、道三教典籍。他自己在《悟真篇·自序》中說“仆幼親善道,涉獵三教經書,以至刑法、書算、醫卜、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術,靡不留心詳究。”然屢試不第。後“因玩佛書,忽生擊竹之感”,於是雲遊天下。

在雲遊名山之前,曾擔任台州府吏多年。後因坐事被遣戍嶺南。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在當地遇上了餘杭人鎮桂林的龍圖閣學土陸詵。陸以鄉党情誼同時也因人才需要被引入幕府典機事。不久之後,陸詵移鎮延州,伯端隨之同行。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陸詵調知成都,張又隨之進入四川。據張伯端說:“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以金丹藥物火候之訣,其言甚簡,其要不繁。”

這位真人就是當時隱居成都天回寺的呂洞賓傳人劉海蟾。故《道藏》也有“九皇降跡於天台,一脈潛通於劉祖”之句。張伯端既得金液還丹秘訣,因更名為“用成”(或作“用誠”)。

公元1069年,陸詵病逝於成都,張伯端即離開成都轉徙於秦隴。接著,在鳳州觸犯當地太守而遭黥刑、流放的處罰。流放途中,被大雪阻於邠州。

在邠州酒肆中,他幸遇日後成為門下弟子的石泰,經石泰為之緩頰,太守俯允開釋。《悟真篇·後序》說:“近方進憶先師之所戒雲:‘異日有與汝脫韁解鎖者,當宜授之,餘皆不許。”

張伯端又說:“此恩不報,豈人也哉,況昔受記,遂授以丹法易簡之語。”這一次倒傳得其人,石泰成為後日的南宗五祖之一。

張伯端授石泰以真訣以後,即打道回家,於山清水綠之中悉心修煉。《玉青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中載有這段史事:“張子野人,身披百衲,自成都歸於故山。”

張伯端自“三傳非人,三遭禍患”後,意識到“天意秘惜,不許輕傳非其人”。同時考慮到“爾後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之不信,遂撰此《悟真篇》,敘丹藥本末。”宋仁宗熙寧八年書成。“

《悟真篇》中所歌詠大丹、藥物、火候細微之旨,無不備悉。好事者夙有仙骨,觀之則智慮自明,可以尋文解義,豈須伯端區區之口授耶。如此,乃天之所賜,非伯端之輒傳也。”

《悟真篇》為《道藏》的主要景點之一,被後世尊為丹術至寶萬古丹經王。張伯端四傳弟子白玉蟾在宋嘉定年間(1208-124)創道教金丹派後,《悟真篇》被奉之為道教南宗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