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自然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16日 -
:
央廣網
央廣網官方帳號
據介紹,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7月1日被侯先光教授發現以來,已發現了20個門類、280餘種的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且80%屬於新種,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都能在這裏找到,被國際科學界譽為“古生物聖地”“世界級的化石寶庫”。
199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地質遺址名錄》,1997年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被批准為國家首批地質公園。2012年7月1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講述地球生命演化故事
“為什麼說澄江化石地是生命的起源地?因為澄江化石是現生動物的演化樹之根,之後這棵樹才開枝散葉,最後演化出了生物多樣性”,陳泰敏特意展示了“昆明魚”化石。在澄江發現的“昆明魚”化石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脊椎動物,為“從魚到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收藏了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6萬餘件珍稀藏品,其中澄江生物化石5萬件,其它地質時期化石及現生動物標本1萬餘件。
主館展廳分為三層,展出展品4738件:一層展示生命大爆發,講述澄江化石及其在生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層展示生命大演化,講述地球生命長河中曾經存在過的璀璨生命遺跡,並講述澄江滄海桑田的地質歷史變遷;三層展示生物多樣性,展示了“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捐贈的來自非洲、美洲的標本,以及草原、雨林、極地、濕地等動物生活場景,體現了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博物館采用VR、AR、OLED 柔性屏幕等現代光電技術和先進的多媒體設備,配合200餘個多媒體視頻,展示了寒武紀時期的古生物化石的生動場景,為參觀者提供了有趣的視覺體驗,增加了觀眾的體驗感,生動詮釋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和地球生命的演化曆程。
2014年2月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工建設,今年8月10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以來,僅3個月累計接待參觀遊客30萬餘人次,實現澄江化石地科學價值、教育功能、社會效益的相互融合。
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陳泰敏說:“像金絲猴,大家不能只是覺得好看,知道了它是什麼就行,還要關注它的起點、演化的過程。”“大家關注生物多樣性,只關心活的東西,覺得眼睛看得見的,聽得到的就是現狀,但生物多樣性它並不是孤立的在這裏的,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次,生物多樣性不是一個狹隘的概念,不是一個區域的事情,我們想告訴大家的,生物多樣性是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只有全球生命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一種理念下,才能管好這個東西。”
陳泰敏介紹,未來將通過舉辦“生命隧道——化石博物館之行”等活動,讓更多的遊客帶著孩子來到澄江探尋生命爆發與演化的奧秘,最終將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打造國際一流的科普研學基地。此外,也希望更多的人通過這次COP15大會,對生物多樣性有更多的思考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