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自然

黃帝內經中告訴我們的什麼是天人合一和古人聖人賢人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22日 -
:        
 

典福道人

執業醫師 山西省應縣石橋村衛生所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其庇佑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蔽,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中古的時候有至人,什麼是至人?至人能夠全其至道,至人以淳樸的德行來適應妙用大道之理。至人和於陰陽調於四時是能夠動靜適中於春夏秋冬,生長收藏能夠參同於陰陽寒暑。心遠離世態紛爭,俗世情真。不受它們的感染就能夠聚集精氣從而還原身體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方之外。他們這樣也歸於真人之內,因為神全之人不用考慮而通達,不謀而當,精照無外志凝宇宙就像天地一樣。他們體合於心,心和我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他們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可以八荒之外,近又在眉睫之內。

其次還有聖人,什麼是聖人?聖人能夠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與四時順序融合,與鬼神合其吉凶所以叫聖人。所以聖人能夠處天地之淳和順八風之正。養自身正氣,回避外在虛邪。聖人志深於道所以控制自己欲望,一舉一動行走坐臥雖然在世俗之間,但他的見為則與世俗有異,因其曉得法道之清淨。《老子》曰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母道也!

聖人為無為,事無事,所以內沒有思想負擔,外沒有勞動形傷。恬靜愉快法道清淨,隨著性而動所以自得。因為外不勞形,內無思想所以形體不蔽精神保全。神守不離才能年登百歲,這全是養性才可以的。

其次有賢人,什麼是賢人?比聖人不足僅次於聖人為賢人。賢人能夠自強不息精於百端,不用考慮自然通發,有謀便當志。同於天地,濁於洞幽。所以能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賢人能夠分辨星辰運轉於天三百六十五度遠近分次,以六甲法逆順而推步吉凶。分辨四時氣變,能夠從上古人留下的知識了解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擴展資料什麼是天人合一?

關於自然界與人的關系,即天人關系。早在《山海經》和《夏小正》中,就有關於天象、氣象、物候與人類行為之間關系的論述。後來人們在實踐中發現了陰陽之氣的運動(即日、地、月的相對運動)造成了晝夜、四季等各種循環周期,在自然的各種循環周期中,年是最重要的周期,為了安排人類的活動,把一年區分為不同的段落,四季、十二月、二十四節氣等(已經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至今仍是人們安排活動的最主要時間單位。由於氣的運行決定著各種氣象、物候,也就決定著植物的生長發育、自然災害,甚至人的健康狀況、人事、政治等,為此而研究氣的運行規律並建立了各種理論,如卦氣說、運氣說。在《呂氏春秋》中還提出了同類相應和天人合一的理論,認為“類同相召,氣同相合,聲比則應”。同時,認為人與天地本身就是對應相同的,“天地萬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謂大同。”“故古之治身與天下者,必法天也。”意指在一個人的身體上體現了天地萬物的結構和規律,人與天地同理,因而修身和治國就必須取法於天地,遵循自然規律。這在秦漢哲學中被作為定律而為各家哲學廣泛接受和應用,如在《易傳》中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認為這是“天之理”即自然之理。《淮南子》中也說:“ 天地宇宙,人之身也,六合之內,人之制也。”指出人是天地宇宙的縮影。並對這種天人相應

的具體表現有所描述:“誅暴則多飄風,枉法令則多蟲螟。”“頭之圓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時、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竅、三百六十節。天有風雨寒暑,人亦有取予喜怒”。

道教中繼承和發揮中國古代傳統的天人合一理論, 並把它作為觀察宇宙人生的基本方法,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探究生命奧秘,發現修煉成仙之道,並期望在最高層次上複歸於自然。道教認為天(自然)與人本來是合一的,應當把人的生命現象,放在人與自然界一體的整體關系中去把握。在道教內丹書中,常用“一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來概括說明人身具足天地的理、氣等一切。道教這種人身為小天地的說法,認為人與天地皆非本來就有,而是由道或道派生出來的元氣生成的。人與天地的生成程序也是同一的。在道教中關於天地生成程序有兩種基本說法,一種是以道(虛無)為本始,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一指元氣,元氣內蘊陰陽,陰陽相交相蕩而生四象五行、天地萬物。在元代以後,內丹術中援引太極圖,認為一是無極,二是太極,三是五行,即無極而太極,太極因陰陽動靜而生五行,五行生萬物。另一種認為天地創生的程序是由虛化神、神化氣、氣生精,精成形

道教把返本歸根作為修煉成仙、超出生死的理論根據,即設法使被後天的意識和情緒分開的人與天,完全合一,乃至回歸於人天共同的本源道。從道教的觀點看來,天地間萬物都處於後天陰陽五行的交互變化中,無法長存不壞,包括天地也有終盡之時。只有先於天地而生的道才能主宰自身,不壞不滅。因此,必須複歸於道,“與道合真”, 才能“得道成仙”。在內丹術中,常用“順去生人生物,逆來成仙成佛”,來概括內丹中的複歸方法,即

逆天地萬物產生的程序,來修煉自身從道所稟賦的精氣神。

中醫學應用天人合一理論,承認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認為人不僅在結構上,而且在生理機能活動上,與天地的規律一致,並根據天地變化的規律,來推知人體內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機能活動規律。如在《素問.八正神明論》中說,人體“形氣營衛”等機能、物質並不呈現在體外,而是醫家根據“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沉浮”,等“天”的狀況來推知的。這種以天知人的方法,正是中醫學中應用天人合一這 種認識論的意義所在,也是《內經》中許多生理學原理得以建立的基礎。《內經》描述人的生理活動規律的四個方面:陰陽消長原理、髒腑學說、經絡理論、血氣學說都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並且在病理學、診斷學、治則學、養生學等方面,都應用和發揮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早期中醫理論的內容和形式,而且決定了早期中醫理論的某些重要特征,對中醫學的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此外,中醫學的五運六氣學說,也是根據氣的運行規律與疾病發生的關系,論述氣候的周期性變化對人體疾病的影響,這一學說對 中醫臨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道教和中醫,都繼承了天人合一論中的人符天數的說法,即天、人的象、數一致。都認為人的生命活動的節律,如氣血的循環等,與天地日月、一年四季的運行規律、度數存在一致性。
如“天地之陰陽升降一年一交合,日月精華之往來一月一交合,人之氣液往返一晝夜一 交合” 《伏羲文化》。在道教修煉和中醫針灸中,都依此來確定體內氣血的運行狀況,以調節內氣升降。例如內丹術根據月相和時辰確定火候,針灸學的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類似現代的時間生物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