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自然

你信麼?在還沒有洗衣粉的時代,古人已經在用生物酶洗衣沐浴了!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03日 -
:       
 

本護酶學專家

▲《搗練圖》,唐代畫家張萱之作

搗練意為搗洗煮過的熟絹,上圖為唐代畫家張萱傳世名畫,描繪了唐代仕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每個人分工明確各付其職。唐玄宗後期,宮中專為楊貴妃造作錦秀金玉之工就達千人,可見搗練是真正為皇家國戚、達官貴族們服務的。

而搗衣,是古代勞動人民最為古老、最普遍的洗衣方法了!古人洗衣通常是在河邊,用棒槌不停地敲打衣物,使汙漬與衣物分離。
唐朝時就有關於“搗衣”的描述,如李白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生動描繪了一幅月夜搗衣圖。


草木灰,最古老的去汙粉

根據《禮傳·內則》記載:冠帶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澣。這是說,最早的古人是用草木灰當去汙劑使用,因為草木灰裏含有碳酸鉀,能去掉衣服上的汙垢。
另外據《考工記》記載:練帛,以欄為灰,渥淳其帛,實諸澤器,搖之蜃。這句話中的“蜃”就是貝殼灰,它含有氫氧化鈣,與草木灰混在一起,能生成氫氧化鉀,用它浸在水中來洗絲織品時,它能吸附絲織品表面的油脂並產生化學作用生成“鉀肥皂”,能把絲織品洗得幹淨亮麗。
想不到古人竟然能輕松應用“化學知識”來洗滌衣物,不知道是不是日常也沒事做個實驗搗鼓幾下?

▲ 草木灰

皂角和澡豆,天然動植物原料受追捧

早在魏晉時,古人開始用皂角和澡豆來洗衣物,皂角在水中能生成泡沫,有去汙的性能。

據宋朝人莊季裕《雞肋編》
記載,一種俗名叫做“肥珠子”
的樹,它的果肉比皂莢還要多油,所以得名“肥皂”
。人們用這種果肉作為主料,配以其它輔料,加工成洗手、浴身的去垢洗滌用品,於是成品也被叫做“肥皂”
,直到今天仍然沿用這個名稱。

▲ 肥珠子

最早的“豬胰子”就
是從“澡豆”
演化而來的。

誰首先想到利用豬胰去垢,至今沒有人知道,但他肯定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用豬胰制皂在河北省靈壽縣地區可謂歷史悠久。靈壽縣地處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戰國時曾為中山古國都城,從那時起,家家戶戶就有將豬胰子制成“澡豆”(胰子的雛形)自用和送人的風俗。

▲ 豬胰制成的“澡豆”

那麼“澡豆”是什麼呢?

澡豆,就是用皂莢
為原料磨成粉,加上一些中藥制成的團形肥皂。澡豆含有消化酶和卵磷脂,增加了去汙去垢的能力,注意,是“消化酶”哦,這應該是生物酶最早被發現使用了!

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記載,把豬的胰腺的汙血洗淨,撕除脂肪後研磨成糊狀,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勻地混合後,經過自然乾燥便成可作洗滌用途的澡豆。

▲ 古人用澡豆沐浴

“澡豆”在古代可以說是全能化妝品,洗手、洗臉、洗頭、沐浴、洗衣服,總而言之,一切汙漬、油脂,“澡豆”全搞定!
下至販夫走卒,上至皇親國戚,“澡豆”是居家必備。據說,在我國台灣故宮博物院,還保留有大量的澡豆制作配方、工藝。現代醫學家也已利用各種科學方法分析和還原古代澡豆的去汙、溶脂、護膚的奧秘。

胰子

再後來,因為豬的胰髒和堿都有很強的去汙力,人們將二者結合,便有了保健、護膚、美容三重作用。過去在百貨商店、供銷社、路邊攤都能買得到它。

▲ 豬胰子

每到冬天,幾乎家家都用豬胰子,尤其北方的冬季,寒冷而乾燥,裸露在外的手和臉很容易被凍傷,“豬胰子”除了去油除汙的作用外,還具有消腫止痛、消炎滅菌的功效,洗手洗面後,能對皮膚形成一層保護膜,保護皮膚在寒冷的季節裏不幹不裂、柔潤細膩。

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廣大農村,乃至一些城市,幾乎是家家必備的日常生活用品。西方用化學原料生產的肥皂進入中國後,人們由土生土長的“豬胰子”
之名,便衍生出“洋胰子”
的叫法。如今在一些農村,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仍然管肥皂叫“洋胰子”

▲ 洋胰子

“豬胰子”從出現到銷聲匿跡,再到近幾年的東山再起,從另一個側面不難看出,人們對於去汙的認知,已經回歸自然,更傾向於天然的環保去汙方法。

結語:

古時候,古人所有的洗滌、護膚用品,制造原料都是就地取材,就是本地生產的動植物,無論采用棒槌搗衣,草木灰
貝殼灰,還是皂角澡豆,豬胰子,古人采用的洗滌方法縱然很古老,但老前輩不可低估的智慧力量卻推出了人類文明的向前發展……
看到這裏,你是不是要對我們的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這些“文化遺產”感到格外珍惜而由衷地產生敬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