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外太空國際空間站外殼,檢測到微生物,地球生命起源是否要改寫?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07日 - 宇宙小編  
   

  

5樓的男人a

極端環境下生存的微生物

除此以外,它們還有一項其他地球生物沒有的天賦技能,就是在不利生存的情況下,它們會進入休眠模式!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直到環境變好,會再次蘇醒過來!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挖出的闊口罐病毒,經曆了6萬年的冬眠,只要環境以合適,就立即蘇醒了過來,並且“毒性不減”

這就是微生物的恐怖之處,另外一個讓人感到恐怖的就是微生物在地球的數量,如果把一個人的身體看做地球,那麼,微生物的數量比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總量加起來還要多。

國際空間站

隨著人類科學探索的腳步加快,人類開始在太空領域研究這些微生物,按照一般人的思維,在外太空環境中,如果沒有防護,那裏絕對是生命的禁區。但是從實驗結果來看,人類還是低估了微生物的頑強生命力。

2010年到2016年,總共6年時間,俄羅斯宇航員冒著生命危險,多次從國際空間站中外出,進行太空行走中,其目的就是從國際空間站的外殼提取樣本,以檢驗在400多公里的軌道上,有沒有微生物的存在,

在6年的時間裏,宇航員們一共提取了19份樣本,並將其密封隔離帶回地球研究,結果在這些樣品中發現6種微生物,1種真菌,還有一種可以在太空環境下生存的細菌!這一實驗的結果,也讓人們再一次打破了對微生物的認知。

除了再一次證實了微生物頑強的生命力外,科學界也在思考,這些微生物是如何跑到400多公里高空的國際空間站表面的呢?

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卡門線

經過研究,認為微生物之所以附著在國際空間站外表,有兩種可能性:

1、國際空間站也是從地表發送上去的,雖然在發射前會經過嚴格的消毒,但是百密無一疏,總不會那麼徹底。

另外國際空間站裏一些廢氣往外排放,加上現在空間站已經老化,今天不是這裏破洞,就是那裏破洞,到處漏氣,這些微生物就從人類生活的空間站內部,跑到外部附著在空間站的外表了。

2、地球上有一條大氣層與外太空的分界線,被稱為卡門線,這條線的高度大約100公里,據科學界多年的研究發現,在地球上每年都會有數十萬噸的氣體,越過卡門線,跑到外太空中,而那些微生物就是隨著這些逃逸的空氣,一起上揚,最後附著在國際空間站的外殼上。

攜帶生命的小行星

隨著這些年對外太空微生物研究的深入,有一派觀點對地球的生命起源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而太陽系的年齡才45億年,也就是說在太陽系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宇宙就應該有生命的存在,然後有一顆例如通古斯打水漂的小行星,沾染類似地球微生物,在外太空中旅行,最終墜落在地球上,至此地球上誕生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