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職場媽媽生存報告》:生育壓力的歐美解決方案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24日 -
:       
 

看看新聞Knews

看看新聞官方帳號

02:57

瑞典為什麼有“爸爸月”?


德國的產假為什麼從3年縮減到12個月?

意大利的婆婆也帶娃?

美國的“媽媽崗”是什麼?

職場媽媽的未來會好嗎?

這周我要介紹的這本書叫做《職場媽媽生存報告》。這是一部社會學作品,作者是美國的一位社會學助理教授,也是一位女性。她對來自瑞典、德國、意大利和美國的百餘位來自於中產階級群體的媽媽們做訪談,去了解各個國家的生育福利制度、生育文化、生育政策等等,並且進行了一些對比,來看之間的不同。本來她也想把調查對象的範圍鎖定得更寬一點,但是因為現實操作當中的種種障礙,最後還是選擇來觀察中產階級這個群體,這樣的話可能橫向對比起來也更加容易。

毫無疑問,歐美那麼多國家,福利制度很不一樣。比如說,從生育的角度來看,像瑞典的話,瑞典的媽媽們大概可以享受一年的生育假,同時在這個期間還可以有80%的薪水;像德國的話,它有非常完備的公立幼托機構,花錢少、服務時間長,也可以解決媽媽們的很多後顧之憂;而像意大利的媽媽群體,她們可以在休完產假和生育假之後,回到原來的崗位,沒有任何的阻力,這也算是一重保障;相對來說,可能美國的媽媽們最為辛苦,沒有任何的公共生育政策可以來保障她們,相反只能看自己的雇主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理念,對自己的員工生孩子到底支持還是不支持。

在對比這些福利制度的時候你會發現,生育制度、生育政策的背後,很重要的其實是這個社會的生育文化。比如像瑞典,它福利程度是很高的,但是所有的政策都是傾向於去幫助和保障有家庭、有孩子的那些人群;那反過來說,如果是選擇丁克的或者是選擇單身的群體,可能就會默默地感覺有些壓力。像在德國的話,這個文化也是傾向於鼓勵母親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在家照顧孩子,如果說有的媽媽選擇剛生完孩子沒多久就出去上班,可能在社會上會受到一些壓力。比如說在意大利,意大利的媽媽群體對整個社會、整個政府給予她們的生育保障那是抱怨多多。相反可能是美國媽媽最為“強大”,靠自己的力量扛起了很多的負擔。

當然,如果還要對比的話,我想可以對比更多的國家。不同的國家,它的生育政策,包括生育文化可能都不一樣,各有優點,各有缺點,各有側重點。那到底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對比?我想,作者的這句話可能是一個答案,就是想看一下在不同的現實背景之下的女性群體是怎麼樣地在掙紮著、在奮鬥著。同時他也想說,像生育的壓力,理應是全社會來共同面對,而不應該是由女性群體獨自來背負。

(看看新聞Knews作者:何婕 視覺設計:呂心泉 實習編輯:楊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