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02日 -
:
阿壩如水蓮子
優質創作者
在盤點2020年讀過的書時,專門盤點了易中天撰寫的《易中天中華史》。這是2013年5月,學者易中天開始寫作的。
無論古代還是今天,五千年文明古國的歷史淵源悠長,而史書更是汗牛充棟。當進社會的歷史書也不少,幾乎都是《xx那些事》之類。
而易中天決心以顛覆傳統史學著作的寫作方法、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用五到六年時間,創作六部共三十二卷歷史巨著。
先秦部分除了《國家》至今沒有借著,也沒有讀過,其他的都已經盤點過,因此,從《漢武的帝國》開始。
1、《易中天中華史:漢武的帝國》
曾經有一部電視劇叫《漢武大帝》是陳寶國主演的,還有一部也是反映漢武帝的電視劇,是黃曉明主演的。居然有兩部同樣的主人公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可見,大家對漢武帝的故事很感興趣。
劉邦登基後,西漢正式建立,西漢成立初始,百廢待興。劉邦死後,呂後權傾朝野,外戚紛起,釀成諸呂之亂。文景二帝為國家休養生息,輕徭薄賦,恢複生產。一切都已鋪墊好,只等漢武帝登上舞台。
漢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繼續銳意進取,使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變得空前強大。首先,從思想上,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家學說成為後世兩千年的統治思想。政治上,他加強皇權,施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
劉邦打下天下之後,為了劉姓江山的鞏固,迫於種種無奈,不得不再次選擇了“封建”,導致後期八王之亂。而漢武帝必須撥亂反正,但又不能急於求成,於是,他采用推恩制,讓諸侯王分出國土,封給自己的子弟。表面上看,把浩蕩“皇恩”推廣到諸侯王的下一代,但是,這些子弟封侯不封王,而且,他可以推恩,也能隨時收回。於是,讓諸侯王不能名副其實。
他很有戰略眼光,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打通河西走廊,讓中原與西域得到物質上和文化上的交流。
軍事上,他派霍去病擊敗匈奴宿敵,在河西走廊設立敦煌、酒泉、武威張掖四郡,讓西漢王朝對河西走廊能夠掌控,漢武帝執政時期,漢帝國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經濟上,他聽取桑弘羊建議,鹽鐵官營,大大充實國庫實力。在他的經營下,漢帝國傲視東方。
而他留下的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更是成為我們民族最強音。
2《易中天中華史:兩漢兩羅馬》
從遠古到夏商周,再到春秋戰國,直到秦漢。西漢的輝煌歷史讓我們後人感到如此驕傲。同時,在地球另一邊,還有一個帝國崛起,它就是羅馬,我們稱為大食。
易中天用兩章(“世界”“歷史”)提綱挈領地描繪了從亞述帝國、波斯、希臘、亞曆山大時代直至羅馬帝國的興起與滅亡過程。接著用三章則從“制度”“信仰”“理念”三個層面對漢和羅馬兩大文明的異同進行了詳盡探尋。
大漢與羅馬曾雙雄並峙,幾乎同時成為世界性文明,又先後陷入分裂狀態。
然而,中華在短暫分裂之後重歸一統,羅馬卻走上了不歸之路。當然,西漢也走過輝煌,在王莽篡權後,分崩離析,雖然劉秀也有中興時代,但卻無法再現西漢的輝煌。
而羅馬的屋大維兵不血刃地架空了元老院把共和政體變成了帝國,也在歷史上留下一筆。
王莽與屋大維,從表面上看,一個像流氓,一個像君子,一個走邪路,一個行正道,但最終的結果,像君子走正道的死於亂軍之中成功地失敗了,像流氓走邪路的在位四十三年壽終正寢死後封神成功地成功了。
然而,一個有著當時最優越制度的國家為什麼會滅亡?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卻為什麼能維系文明數千年不中斷? 沒有中斷的文明為什麼會逐漸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為什麼能重生,並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源頭之一? 本書從世界、歷史、制度、信仰和信念五個方面展開討論,為我們解開這些奧秘。
3、《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說不盡的三國,道不盡的劉關張、曹操、孫權、諸葛亮。
而我們四川成都,更是少不了的三國情。
有陳壽的《三國志》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那麼,易中天又怎麼講三國呢?這肯定難不倒他,他可是在《百家講壇》講過《三國》的。
其實,三國不是一個朝代,它是一個過渡,它前半屬於東漢,後半屬於魏晉。但它又是最精彩的過渡。
當年易中天品三國的目錄,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入手,共分五部來講,第一部是“魏武揚鞭”,從曹操講起。
而這部《三國紀》卻是從“袁紹揭幕”講起。都知道,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從董卓進京和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開始的。可是,易中天這次為什麼要從袁紹講起呢?
第一,因為講袁紹可以引出當時中國一個特殊階層“士”。秦漢是貴族地主時代,隋唐及後是庶族時代,二者之間的魏晉南北朝則是士族時代。
第二,在當時群雄逐鹿時代,北方的勢力代表不是曹操,而是袁紹,他想大展宏圖,鏟除宦官,可是,董卓進京打亂了袁紹的陣腳,而且,是他引狼入室。
而袁紹離他的初衷越來越遠,最終在官渡戰被寒族代表曹操擊敗,兩年後,袁紹病死,於是,歷史的進程發生逆轉。
亂世之中可沒有什麼規律可言,槍杆子裏面出政權,誰的兵強馬壯裝備精良誰就說了算,歷史又一次開啟群雄逐鹿的局面,而人才是立國之本,這讓諸葛亮、魯肅、陸遜等學者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曹操與袁紹的對決給南方劉備一個崛起的機會,讓孫權也有了發展,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然而插曲終究只是插曲而已,不管曹操劉備孫權如何雄才偉略,也不管典韋關羽周瑜等輩如何孔武有力,諸葛亮、魯肅、陸遜多麼有才,又如何擋得住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他們注定了只能成為短暫的過客而已。
只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劉備卻在三國中占據C位,因為,無論帝王還是百姓都需要他的仁,諸葛亮的智,以及關羽的義。
4、《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
三國是過渡,前半部是東漢,後半部是魏晉,這又是一個亂世時代,和戰國不同,那時的讀書人還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還在想方設法服務自己的母國或者別的國家。
可是,魏晉時代不同,讀書人不為國家活著,不為君王活,他們為自己活著,活得精彩,活得漂亮,活得轟轟烈烈。
魏晉風度的主旋律是什麼?人要漂亮地活著。
的確,魏晉是唯美的時代;而在魏晉人看來,人物之美不僅是“長得漂亮”,更是“活得漂亮”。
這當然並不容易。做到這一點,不但要有勇氣,可能還得付出代價。
怎麼才能活得漂亮呢?不做官,隱居,但是並不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隱居,就像世外高人那樣。
他們也隱,但江湖中常有他們精彩的傳說。他們被稱為竹林七賢,彈琴、長嘯、飲酒、每個人都留下精彩的故事,劉伶、阮籍的酒,同樣的酒,一個走哪兒喝到哪兒,仆人扛著鋤頭跟在後面,等待挖坑。
而阮籍只要酒,哪怕美女在懷都不動心。
嵇康的絕唱《廣陵散》更是穿越時空,讓後人灑下熱淚。還有王敦、謝安、王戎、何宴都栩栩如生。
只是追求真實的魏晉,同時彌漫著虛偽,魏晉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所以,所謂的“魏晉風度”,在另一方面,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病態的美”。
極少數“風流人物”的光芒背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百出,難怪,“魏晉風度”只能曇花一現,便匆匆退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