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04日 -
:
川觀新聞SCOL
川觀新聞SCOL官方賬號,優質創作者
她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水稻分子育種專家、稻田裏的“巾幗英雄”——高方遠。
腳步未有停歇。最近,高方遠又開始為育種做准備,春節過後,她就將啟程去往海南的南繁基地,攻克新的水稻育種難題。
二十年來,他們像候鳥,在海南成都兩地穿梭,追逐驕陽,培育碩果。
稻田裏的巾幗英雄
1998年,27歲的高方遠初到省農科院時,還是個清秀白淨的城市姑娘。投身農業算得上是半路出家。大學本科從西南師範大學生物學專業畢業後,她成為了一名中學老師,但因為對科研癡迷,隨後她考取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之後進入省農科院工作,與水稻結緣。
水稻育種艱苦異常。育種時節在最炎熱的七八月份,需要頂著驕陽給水稻人工授粉,風吹日曬,泥地裏鑽,土坑裏刨。從小沒怎麼幹過農活的高方遠一點點學起,下田、插秧、雜交……
育種團隊裏,女生寥寥可數。在一群皮膚黝黑的粗壯漢子中間,高方遠顯得瘦弱單薄,有人在背後議論,“這個女娃兒,長得白白的,又不是學農出身,堅持不了兩天。”
但她身上卻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兒,“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極致!”
成果逐步顯現,兩年後,她和團隊就選育出水稻新品種,並受到市場認可。“當看到農民肯定的表情時,就堅定了從事水稻育種的決心。”
2002年,高方遠還攻讀了四川大學遺傳學專業的在職博士。當時,她的小孩才2歲,常常學習到半夜12點。“感覺知識不夠用了,需要充充電。”
憑借深厚的生物學功底,高方遠成為團隊中的分子育種專家,還牽頭成立了水稻分子育種實驗室,帶領團隊攻克一個個育種難關。
選育“中國式泰米”,讓“蜀中無好米”成為歷史
四川9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然而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川米”的印象都是“不好吃”。
開展研究之初,高方遠和團隊就確立了選育目標:要選育優質高產且持久抗病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培育“中國式泰米”。
尋找優良基因就像“大海撈針”,選育一個突破性品種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溫暖的氣候可以提高育種效率,海南成為絕佳的育種場所。每年八月底、九月初,成都的水稻收獲結束後,高方遠和團隊就要帶上材料趕赴海南島,在那裏開始育種雜交,直到來年四月,再從海南返回成都,一年又一年周而複始。
每年三四月份,海南氣溫高達三十七八度,正是雜交授粉的關鍵期。“水稻開花一般在中午11點到下午1點,天氣越熱,越要趕在這個時間段進行人工授粉。”高方遠說。
穿著水鞋、戴著帽子,在長袖長褲的全副武裝下,猶如站在驕陽下蒸桑拿。高方遠是敏感體質,在濕熱的環境下悶上幾個小時,一身長滿了濕疹,奇癢難耐。
生活環境也十分艱苦。在海南南繁基地,科研人員租住在陵水育種站的簡易住房裏,幾個人擠一間屋子,吃飯睡覺都在同處。近年來,生活條件才有所改觀。
二十年來,他們不斷收集種質資源、篩選優良親本材料、開展雜交選育,並借助分子育種等多種技術手段,最終從幾十萬份水稻材料中篩選出聚合優良米質、抗稻瘟病、高產等優異基因的新材料,創制出優良新恢複系(父本材料)“成恢3203”和“成恢727”,並配組育成38個雜交稻品種,50次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成恢727”成為近5年長江上遊稻區審定品種數居第1位的骨幹恢複系。
在這38個雜交稻品種中,優質高產抗病雜交水稻“川優6203”就是其中之一,該品種有著與泰國香米媲美的外觀和食味品質,近年來該品種屢獲大獎,並成為我省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之一。
“雖然有一定成果,但不能駐足欣賞。”高方遠說,下一步將不斷推陳出新,重點攻克水稻抗倒伏、耐高溫等難題,進一步擴大推廣區域。(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