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感情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05日 -
:
解凍性情
情感達人
我覺得,人這一生,無論是愛情、婚姻、家庭,還是事業,至少都需要經曆三個階段:自我——協作——自我。
前者自我,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成長與完善,即: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同時,也知道要如何做才能成為那樣的人?
然而,我們卻總會定力和功力不足。具體表現在:短期主義、僥幸思維、三分鐘熱度、缺乏耐心,甚至跟風盲從、浮躁攀比。
於是,走著走著,就忘掉了自己的初心,輕則隨波逐流、降格要求,重則全盤否定、推倒重來。最終導致,東一榔頭西一鋤頭,甚至邯鄲學步,完全迷失了初心與自我。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漫長的自我覺醒過程。然而,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在這條覺醒的路上,被死死地卡在了中間,既上不去,也下不來,最後變成了與世格格不入的“怪物”。
不但難於上升到更高的層面,而且連自己都會變得特別陌生和迷茫。
就拿擇偶來說吧。
其實,很多人在心底裏,都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應該看重對方哪方面的性格與條件,更適合什麼樣的人,哪怕是寧缺勿濫……然而,在具體的挑選和尋找過程中,他們卻總會不知不覺地忘掉自己最初設定的目標,被外界的浮躁同化,從而對愛情和對象產生一些簡單、粗糙、非理性的想法與要求,甚至意淫。
恕蔚藍直言,我們絕大多數愛情和婚姻的過來人,都是在這樣一種看似自然,實則非常無可奈何的狀態下,不由自主地走上了一條“既攻不下新陣地,又守不住老陣地”的流俗、迷茫搖擺之路。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勝枚舉。它所能帶來的後果就是,輕則,所選之人並非自己所愛之人和適合之人;重則,只能囫圇吞棗,在愛情和婚姻上打過過場,甚至終身不敢娶、不敢嫁和不敢愛。
所以,我始終認為,所謂的擇偶和愛情,以及愛情是否能高品質、高保質地走向婚姻,真正能起作用的,往往並不是當事人的自有條件和精神追求,而是他對未來的堅定,以及面對自我情緒和外界影響時的定力。
再重點說說婚姻吧。
現代婚姻,90%以上都是通過自由戀愛、自由婚姻和自由選定結合而成的。所以,只要兩個人能領證,結婚住到一起,十有八九都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的,或者至少曾經有過那一段心動和美好的時光。
也就是說,在結婚之前,男女雙方其實都是經曆過一番自我覺醒,和一段共同成長的過程的。即,他們都已基本上完成了,我所說的“自我——協作——自我”當中的第一個“自我”過程。
這裏,除了有些人會犯一些我前文所說的擇偶錯誤之外,但婚姻三到五年後,絕大多數夫妻卻還是會進入到下一步的“協作”過程(當然,愛情也需要協作)。
什麼叫婚姻的協作過程?說得通俗一點,叫磨合;說得專業一點,叫婚姻秩序的建立與維護。
但恕蔚藍直言,我們有很多的夫妻,雖然看似完美地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自我”過程,但真正步入婚姻後,卻怎麼樣也搞不好婚姻的協作。
為什麼搞不好協作?其實,並不是他們不夠好,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而是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前階段的“自我”,雖然完成了,但質量並不高。
其二,現代社會,培養出了一大批“高度自我,卻極度自私的人”。這種人,本來就不適合婚姻。
換句話說,這類人對於婚姻的想法,本來就是索取大於付出的。
他們為什麼要結婚?目的就是,能有個人無條件地對他好。他能從對方身上,得到更多的生活便利和精神依賴。而不是,也願意犧牲自己,通過共同的努力,讓彼此都一起變得更好。
千萬別小看了這一點點的小差別。在現實的生活中,它們往往有著最本質的維度上的差別。前者是以自我為中心,後者是以“我們”為中心,它們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對婚姻,有沒有長效、穩定的協作配合精神。
這樣的協作精神,不只是體現在婚姻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都無處不在。我們所說的,市場繁榮、團體運作和商業環境,莫不如此,能初步決定它維度高低的,往往就是有沒有協作精神。
說完了協作,再簡單地說說這最後一個層級——自我。
這裏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這裏所說的“自我“,其實與前階段所說的那個“自我”,完全屬於兩個不同的層級。
前者,是自我認識、自我覺醒、自我成長。但後者,卻是自我認定、自我完善、自我松綁和自我騰飛。
當然,這都是建立在高質量完成了前者自我和協作之後的。它們三者的關系,說得形象一點,就好比是媽媽給了一大碗豆子。雖說是豆子,但豆子裏面卻還夾雜著芝麻,同時還有大豆子、小豆子、殘缺的豆子和腐爛變質了的豆子,甚至是灰塵和土渣。
我們要如何順利地得到自己想要那部分好豆子?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它裏面都有些什麼東西?我們需要哪些東西?具體的步驟要如何進行?這一步,就是我們所說的前期“自我”。
前期評定完成後,下一步,我們就要精挑細選了。要如何才能高速有效地挑選出自己想要的那部分東西?顯然,我們需要去比對,需要有方法和策略,需要有一貫的方法與目標,需要腦子、眼睛、手以及各種工具間的共同協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高質量地完成這項工作。這一步,就是我們所說的協作。
然而,光把豆子挑出來了還是不行的,我們還需要保證它們在有效的時間裏派得上用場,需要權衡時間成本,對於那些非主流的芝麻和其他雜質,要能結合自我的需求和價值,給予非保守性,但卻具有實用性的去除,從而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那麼,這一步,就是我們所說的後期的自我。
這三者的關系,說得再形象一點就是,前期的自我,就好比是做加法,而後期的自我卻好比是做減法,但中間的協作過程,卻好比是做四則混合運算。
今天是南方小年,一早各種忙碌,來不及文章。以上內容,只是隨想隨說,並不成熟,權當一種聊天和分享。祝大家小年快樂!